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护理教育介绍及其启示

2014-05-14 12:05
护理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时新加坡专业

范 真

2012年8月,笔者参加了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NYP)举办的为期3周的“NYP护理专业教师研修班”,对新加坡三年制护理教育有了较为深入细致的了解,深刻认识到其护理人才培养的高效、高质及与临床的真正“零距离”,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改变具有借鉴意义。

1 南洋理工学院及保健护理系概况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是新加坡4所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校园占地面积450亩(1亩=6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在校生1.5万人,教职工1 300人。共设7个系: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保健护理系(3个大系,学生3 000人~5 000人)、信息科技系、设计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互动与数码媒体系(4个小系)。保健护理系(school of health science)于1992年建系,引用悉尼大学的课程模式,2007年改组为护理系和治疗系,现有护理、口腔牙科护理、社会科学(社工)、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放射诊断、放射治疗7个职前教育专业文凭(新加坡称之为课程,为三年制),还有一年制及二年制继续教育文凭。护理专业年招生700人左右,为新加坡各医疗机构及医疗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护士及护理人才,在新加坡享有较高的知名度[1-3]。该校护理文凭在全世界被承认。

2 NYP护理教育概况

2.1 课程开设情况 护理专业为三年制,生源为四年制中学(相当于我国初中)毕业生。课程共3320学时,包括学术课程1 800学时,临床实践1 520学时。开设课程及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各学年课目开设情况

将学术课程分为基础医学、行为科学、科研和护理专科4个类别,分别占总学时的11%、8%、3%和33%,共占总学时的55%;临床实践共38周,占总学时45%。各类课程比例见表2。临床实践课的内容安排见表3。

表2 各类课程时数及比例

表3 临床实践课程内容安排

2.2 NYP课程设置特点

2.2.1 课目少、实践多 学术课程共开设20门,临床实践贯穿3年之中,加上校内实验,总实践学时占到56%。我国课程学时也要求在1 800学时,但课程数目达30余门。

2.2.2 早临床、多临床 从第一学期开始即进入临床,每学期递增临床实践时间,真正做到了早临床、多临床,并且由老师带领,保证了安全性与学习有效性。

2.2.3 融基础、强应用 基础医学的解剖、组胚、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病理等全部融入《人类生物科学》,共270学时,在第1学年、第2学年开设。真正做到基础理论的“必需、够用”,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与专业的应用接轨。

2.2.4 无政治不等于无政治教育 虽无政治理论课,但每学年都要开设一门《国民教育》,这是唯一一门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是政府要求(中小学也开设此课程),主要是灌输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增加各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该课程以活动为主,如参观、研讨、考察等。成绩不分等级,要求及格。

2.2.5 无体育不等于无身体锻炼 体育课未专门开设,但每年均要进行体能测试,学生需自行锻炼。

2.2.6 假期不等于休息 几乎每个假期都有由教师带领的临床实践内容,假期成为另一个学期。

2.3 上课与考核形式

2.3.1 学术课 每年750名学生分为28个班,每班20人~25人,最多不超过30人。上课形式有大课(7个小班共同上,200人左右,大阶梯教室,占每门课程50%~60%)、小班课(进行讨论、演讲,占20%~25%,每小班分4组,每组5人或6人,自行查资料、准备,然后分组发言,每组发言20min)、上网自学(占20%~25%,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相关网站和图书馆资料,学生带着问题复习和预习,或自行准备发言材料等)。每学期考试课为5门,其余为写作(论文、讨论分析等),考试由学校考试局统一组织,试题由教师出。

2.3.2 护理实践课 实验室实践:在学校实验室,如护理技术全部在实验室完成教学和训练。临床实践:其中前26周均由教师带队,每位负责12名学生到医院,每天上班。12周实习由医院带教老师负责。模拟教学:在学校模拟实训室,全仿真模拟人输入病例及对话后可模拟病人与护士交流。第1学期~第4学期每学期安排模拟教学课4个学时,第5学期8个学时。每次由4名或5名学生进行操作20min,其余学生在玻璃墙外观察。随后由老师引导进行提问、反馈、讨论。从第1年开始由浅入深逐渐加大难度,可用于教学和考试。

3 对我护理教育的借鉴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但在实践中推行时却往往并不顺畅。尽管经过多年的课程设置改革,我国目前的课程结构也经常被描述成“渐进式”[4],即护理课程从学生入学以后逐渐增多,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但是课程的选择仍然不舍得丢掉一些专业基础课。专科课程设置很多还是本科的压缩,重理论、轻实践,基础理论的学科意识太浓,不能真正与岗位的需要接轨,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问题就是讲不完的内容、学不会的学生。因此难以在3年内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新加坡护理教育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3.1 不求量大,贵在内化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内化,NYP护理教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不求教给的知识有多少,只求让学生学会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与护理工作的“零距离”。他们一是精设课程,所有课程都是基于护士工作需要,特别是设置了较多精神健康层面的课程,如心理科学、发展心理、精神健康护理等,充分体现人文护理的理念,并且课程名称都比较直观,如保健中的安全让人一目了然课程的教育目的;二是精选内容,因为定位为一线护士的技能型实践人才没有必要掌握太多太细的医学基础理论,因此只是将一些“必需”的框架知识整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课程如《人类生物科学》,而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则融入到专业课中讲解。因此,我们还需要自上而下进一步更新观念,摒弃学科意识,改变思维定势,大刀阔斧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精减课程,整合内容,让课程成为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的食粮。

3.2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NYP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都围绕一个目的:让学生学会、会学。通过大课讲与小课练结合,老师讲与自己学结合让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授课形式有大班理论课、小班讨论课、实验课,也有12人一组的临床实践,还有诸如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内容上有老师讲授,有课堂讨论、演讲,也有社区的宣教。临床实践的内容涵盖了社区、家庭、老年、急救、精神及临床各科,真可谓是丰富多彩。由此可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增加情景模拟、课堂讨论、自学演讲等环节,有些课程如《社区护理》不要多讲理论,带学生到社区去体会一次胜过教师在课堂费尽口舌;《护理心理学》多上几次心理疏导示范课,让学生学会自我释放和疏导他人。当然,考核方式也需要多样化。

3.3 工学结合,反复实践 新加坡教育的另一个启示是与临床岗位密切结合,反复有效的实践,从临床看到校内练,再到临床做;从单纯练到模拟干再到真实做;从家庭护理到社区保健再到医院护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一直贯穿实践,贯穿与工作岗位的接轨。并且学生每一次进入临床都会变换不同的医院或门诊,让学生体验到不同医院的护理模式。

3.4 敬业奉献,教师风范 这是新加坡教育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学校教师每人除完成1门~3门课程,每周22学时左右的教学任务外,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负责一个小班20名左右学生的管理工作,从入学一直到毕业,全程负责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等。另外还要在假期带12名学生到医院学习,负责全程教学指导。这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很强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此外,学校还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除学历提升、医院实践、开发科研项目等外,每年还要求全部教师完成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学习医学课程,护理专业教师学习计算机课程等)以拓展知识面,利于交叉性科研项目的开展,而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安排在假期和晚上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的。新加坡教师的工作压力虽然很大,但人人都在努力进取,毫不懈怠,他们把外在的压力变成自强不息的成长动力,因此才得以不断成长和强大。

教师是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教育的成败关键在老师。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积极性,使之变为无尽的动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李沂红,刘秋霞.新加坡护理管理见闻[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22.

[2]丁福.新加坡护理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0,25(9):82-84.

[3]孔玲娟.新加坡优质护理见闻[J].全科护理,2012,10(1B):161-162.

[4]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22.

猜你喜欢
学时新加坡专业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