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内化 自悟

2014-05-16 22:50汪劲松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观摩课内化思考

汪劲松

【摘 要】观摩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观摩课,不仅要“关注表象”,更需“深入思考”;不仅要“教学模仿”,更需“内化理念”;不仅要“勇于实践”,更需“自悟创新”,践行这三部曲,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关键词】观摩课;思考;内化;自悟

曾多次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折服于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不少老师在观摩之后发出感慨:学生真活跃,老师真机智,课堂效率真高。老师们常希望通过观摩别人的课堂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但却苦于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笔者认为,观摩之后,可以通过以下这“三步曲”,改进自身的教学。

一、要“关注表象”,更需“深入思考”

进行观摩课展示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的课堂是经过反复琢磨的。要“取得真经”,不仅要关注课堂中一些外在的教学行为,更要理性地思考“精彩课堂”背后的“故事”。

比如说:老师是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的。我们看到,观摩课之前,老师都会进行课前研究或者导学案的设计,目的就在于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熟悉课堂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选择符合学情的素材进行课堂教学。

观课的老师还可以思考执教者是如何关照学科核心的。以数学课为例,教学中如何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数学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数学化、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多维度丰富学生的体验;又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还可以思考执教者是如何给予学生足够尊重的。在特级教师贲友林的观摩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初步感知到深刻认识,从独立思考到集体碰撞,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真实呈现,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老师始终处于一种引导的状态,一直是耐心、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把求知、探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理性地审视观摩课,不仅关注老师“是怎样教的”,更要审视学生的“学”(包括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合作的意识等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执教者“为什么这样教”,这对于我们的专业提升很有益处。

二、要“教学模仿”,更需“内化理念”

有些老师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觉得非常不错,于是将他们的教学流程“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可否认,“模仿”确实是一种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办法,但是,模仿出来的课堂很多时候仅仅是“形似”,缺少“神韵”,反而落了个“东施效颦”的结果。

笔者认识的一位非常崇拜窦桂梅的老师,她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窦桂梅的视频,经常揣摩窦桂梅的动作神态、言行举止,甚至还学了窦桂梅老师不少的课堂评价语言。每一次她上研究课,都会邀请很多老师去听,她用了窦桂梅老师的教案,根据视频制作了相同的课件,但是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小窦桂梅”的诞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在这位老师的演绎下,显得很不自然;同样的课堂评价,从这位老师的嘴巴里说出来,显得尤为生硬;同样的动作举止,显得与她的性格格格不入。

对于她的课堂,我们给她的课堂评价是:没有学得名师,反而迷失了自己。“模仿”名师的观摩课,她仅仅是“走了流程”,对于课堂的调控,对于教材的把握,对于文本的解读,都远远不够到位,原本她自己课堂上的风趣、扎实的教学个性也荡然无存。笔者给她的建议是,不要总是关注窦桂梅的教学流程,还要听听窦桂梅的讲座、看看她编写的书籍,思考她对于文本的解读和对于教学设计的超凡的建构能力,要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文学层面去审视窦桂梅的课堂教学艺术,要关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一段时间过后,这位老师再次邀请我们去观摩她的课,教学内容是窦桂梅上过的“晏子使楚”。这一次,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熟练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词句和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晏子能言善辩,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有礼有节地与楚王舌战。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了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晏子的尊严、素质、气节等等,使学生明白了其他相关的道理。和她原来课堂相比,她的课堂有了几分窦桂梅的影子,对于语文教学,她理解得更透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完全是一种理念的转变,由关注教学流程转变为关注课堂的即时生成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就是课堂中应该“内化”的东西。

三、要“勇于实践”,更需“自悟创新”

我们可以模仿观摩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但缺乏个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因此除了“模仿”,更需要“自悟与创新”。

曾经听过一节区级观摩课,教学的内容是“倒数的认识”,在观摩中,我感觉到执教老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建构倒数的意义。在相应的练习中,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观察、适时地总结,不断地深化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但是听完课之后,笔者总觉得课堂的视野比较“窄”,始终是关注在知识和方法层面上,学生的数学体验不够丰富,对于数学的思想方法关注得不够,对孩子研究方法的指导比较缺乏,而这些维度是否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呢?

一番思考之后,笔者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保留原先观摩课的优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诠释。笔者将课题改成:两个数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规定、特点、求法、特例”四个维度去研究,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生动地感悟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渗透了极限、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使学生不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充分的认识,而且在经历“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堂结束之后,笔者还与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30多名教师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他们一致认为,笔者的课堂很创新、抓住了数学学科的本质,变“老师领着学生学”变为“在探究中师生互动学习”,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值得借鉴。

我们在创新,很多名师自己也在不断地“自悟创新”。张齐华老师被誉为“数学王子”,就“圆的认识”这一课,笔者聆听过他三次观摩课。第一次是在十年前,那一节课被称为“文化课堂”,用“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烘托起了文化氛围,让我们领略了数学之美;第二次是在五年前,张齐华老师的课堂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注重猜想、推理、归纳,关注圆的概念的本质,是一种“思想课堂”;第三次是近期,张齐华老师在课堂中遵循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激活他们的思考,是“学生智慧的课堂”。三节课都很精彩,老师的语言同样幽默风趣、课堂上都很机智。但是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他为何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他们的课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引领和启示。

关于观摩课,我们要会“观”教学理念、“观”教育改革的方向,要善于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学情来思考,从中汲取适合自身成长的养分,不断地改进教学,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猜你喜欢
观摩课内化思考
走进观摩课 拥有大收获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学科价值:数学教材解读的重要视野——由两节同题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摇曳生姿 诵读见长——以“第五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为例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