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履职尽责
——对参政党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和时代要求的认识

2014-05-21 03:53民进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主协商参政党人民政协

◇ 文/民进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求“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部署。早在2006年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就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也指出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和实现方式。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深入研究探讨,自觉履职尽责,发挥应有作用。

一、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创新

当今,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民主范式,正在全世界引起深入研究和普遍关注。在西方,选举民主的历史由来已久,虽然其实质内容不同,其形式已受到广泛推崇和形成思维定势。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广大民众,发现选举民主存在重大缺陷。一方面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人物和组成的领导机构,不一定能够推行民主制度,实行民主管理,体现民众意志,代表民众利益;另一方面,选举民主本身就是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忽略少数人的愿望的。而作为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协商民主可以在更深入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进行充分的民主交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形成相对的共识。当代不少西方学者,纷纷研究和支持协商民主,如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英国著名社会政治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德国著名学者于根•哈贝马斯等人,都是协商民主的积极倡导和推动者。对西方来讲,协商民主是新课题、新实践。

与西方不同,对于中国来说,运用选举(票决)民主是近代以来的学习和创新,并且要经历逐步适应和完善的过程。而协商民主在中国具有悠久传统和成功经验。尤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协商民主最为显著。在中国革命的敌我友阵线对朋友阶级、阶层及其代表人士,都以协商民主的方法去团结。解放区政府的“三三制”就吸纳了朋友阶级、阶层的代表人士。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建国纲领,建国前提出的民主建国的“五•一”口号,都贯穿了协商民主的政治理念和行动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更是协商民主的生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协商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更是协商民主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入的层次,以多种形式开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国家立法等等,都以不同方式,在一定范围进行协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协商民主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崭新途径。

二、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这是对人民政协地位和作用的精辟表述。同时,《政协章程》对人民政协的作用以及履行职责方式进行了深入表述。协商民主具有宽泛的内涵和多元的体现形式。协商民主不能简单等同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更不能等同于政协组织的具体工作,如果仅仅理解为政协组织的职能或工作,就大大缩小了协商民主的本来意义。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或政协组织的工作体现了民主协商,但绝非协商民主的全部内容、载体和形式。对此,国内一些学者和官员提出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渠道等等,这是不可取的。把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改换为主要载体和主要渠道,显然挤压了更多的民主空间。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这一科学表述,对协商民主的渠道以及内容,论述深刻,意义深远。有的观点认为,协商民主的渠道或载体,包括共产党内部的发扬民主,和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的协商办事,笔者认为,这是协商民主的推广和延伸。还有的学者提出,各民主党派和政协组织讨论的问题,提交的提案,绝大多数与政治无关,使得“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实质意义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意指民主党派、政协组织在协商民主中的作为常常文不对题。我们应该明确,政治协商中的政治,实质意义在于其组织的政治属性和协商工作的政治作用,政治协商又是制度和原则,而绝非对协商内容的限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都在民主协商范围之内,并且都带有政治性,具有政治意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应广开渠道,把握主题,完善制度,增强合力,促进发展。

我国人民政协组织建立时间长,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较为完善,吸纳众多界别参与,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机构(或载体),重要渠道(或重要平台)和重要组织形式和工作形式,都是堪当重任,当之无愧的。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协组织的重要优势,参政党的重要职责和权利、义务,要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多渠道、多层次,广泛深入健康发展。

三、政党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历史上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同追求,共探索,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政党协商的主题和中心。我国的政党协商,建立在“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关系基础之上,是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的民主协商,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的攻讦或中伤、歪曲。因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明确的方向、突出的主题,并且在内容和方式、制度和程序等方面逐步规范化和经常化。为深化和拓展协商内容和空间,中共十八大报告还提出“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身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净化完善,在政党协商中居于领导地位,这是历史形成、实践检验、举国公认的。但是这种政治地位的领导性与协商地位的平等性并不矛盾。协商不是单方定论,而是研究讨论。协商也不是某些人与之并列的“对话”,“对话”更类似谈判,可以讨价还价,而协商更富建设性。

各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政党协商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并不是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突出科学和谐发展主题的基础上,除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由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规范的形式和程序举行的民主协商外,还有各级政协组织的会议、举办的活动、征集的提案等,在人民政协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各参政党也可以通过书面建议、提出调查研究成果、提出意见和批评、参与有关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等等,更好地履职尽责,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献计出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经常召集参政党进行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意见,求同存异,求得共识。在中央层面已对协商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则对地区性的大政方针和实际工作与参政党进行民主协商,相应内容更为具体,方式更为灵活。中国特色的政党协商同时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中体现,是并存的渠道和形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执政党与参政党的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参政党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推进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计。参政党在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广集民意、广纳群言的群众观念,对于参政党的意见、建议,理所当然高度重视,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更加注重与参政党的民主协商。民主党派参政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式,也决定了必然要运用协商民主,充分发表意见,履职尽责,发挥应有作用。

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我国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形成了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这就充分肯定了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明确了直接协商和利用政协组织平台进行协商两种基本方式,两个重要渠道。

协商民主的重要资源。参与民主协商的各方人士,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必要的社会知识和管理常识,能够提出真知灼见。各参政党都汇聚了一批民主党派专业人才,他们学有专长,经验丰富。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推动协商民主的深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特别是以下方面的作用:

重要决策制定的参与者。现代决策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参政党参与重要决策的制定,反映各自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建议、呼声,维护各方面的利益,发挥各自成员业务专长和实践经验,对于决策者更广泛地听取民意,更充分地集中民智,更全面地兼顾各方面利益,更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参政党要积极参与重要决策,尤其是关于公共政策的决策制定,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者。决策制定以后,有效贯彻执行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参政党一方面通过代表人士直接参与行政工作,执行公共政策和有关决策,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监督执行情况和执行效率、效益。 民主监督是参政党的神圣职责,民主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通过协商民主来充分体现,落实到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对工作人员的有效激励之中。

利益协调的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主意识高度增强,利益关系高度分化,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政党联系着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过民主协商充分反映各自联系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并且及时作好解释和说服动员工作,推动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成员作用发挥的倡导者。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履职尽责,离不开成员作用的充分发挥。参政党应在各自联系的范围内,广泛征集意见、建议,进行提炼升华,科学概括归纳,以求在协商中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成员中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向执政党和人民政府举荐。

五、参政党在协商民主制度中履职尽责的时代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协商民主中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更好履行参政党的职责,对参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突出主题性,保持代表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也是协商民主的主题。执政党、参政党和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以及社会各界,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民主协商,献计出力。对于参政党的地方组织来说,要从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发挥作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进行民主协商,集中各方智慧,对自治区的发展定位、目标和措施提出了“8337” 发展思路,得到全区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当前自治区内各参政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应是围绕“8337” 发展思路的实施开展工作。在协商民主中参政党主要应以组织参与,更好地代表本党派所联系的社会群体参与协调,这点在协商民主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参政党在历史上形成代表某些行业或阶层的民主人士,是特定行业或阶层民主人士的政治联盟,其成员构成各有特色,各有一定代表性。但近年来在某些地方和基层组织中,强调成员构成的全面性,实际上是纷纷向经济界靠拢,模糊各自特色,这对于协商民主中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利,应该防止和纠正。

坚持建设性,注重批评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形成的,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是历史的选择,各族各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各党派的政治共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参政党坚持建设性的参与,发表建设性的意见,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是参政党的历史责任和政治原则。坚持建设性并不是要随声附和,只唱赞歌,而是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就是注重批评性的实质意义和切实坚持补台不拆台的根本要求。

加强针对性,提高科学性。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参政党的建设性参与,不应该是泛泛的议论和空洞的表态,要针对具体的事项、具体的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和提出科学的见解。比如在内蒙古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维护稳定如何协调统一,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项目中如何体现;发展民族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与在更大舞台上参与竞争如何有效统一;引资、引智如何更富效率和效益等等,都离不开具体的、科学的分析研究。各参政党都汇聚了各方面的一批人才,他们学有专长,具有实践经验,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体现程序性,强化纪律性。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在总结经验、研究现状、瞻望未来的基础上,对民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做出一系列规定,这并不是要限制言路,划定框框,恰恰是为了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当然,这方面的规定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程序和纪律对于保证参政党更好地履职尽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程序才能保证协商议题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研究,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结果得到及时反馈。强化纪律在参政党参与民主协商中非常重要,如该由哪一级研究的问题就由哪一级研究,该在什么范围公开的就在什么范围公开,该由组织发表意见的就不以个人发表见解,权限范围之外未经组织授权不得代表组织表态等等,切实保障协商民主的健康高效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参政党履职尽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政党应充分认识自身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和时代要求,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发挥好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民主协商参政党人民政协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推进参政党理论建设
参政党理论研究的创新思路
软实力视域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探析
论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
基层民主协商不仅仅是“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