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知识格式化的孩子

2014-05-22 23:19李跃儿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4年5期
关键词:蜡笔考题意图

李跃儿

“叮,请问山东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A.泰山 B.黄山,给你5秒的时间请选择。”一个男孩提问。

男孩名叫云云,今年6岁,在山林基地的长期班学习。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云云,他就给我出了这样的考题。

“泰山。”我答道。

“恭喜你,回答正确。”云云回应。

“你吃饭了吗?”我关心地问。

云云根本没有理会我的问题,下一个考题紧接着又出现了。

“法国最高的铁塔叫什么? A.埃菲尔铁塔 B.比萨斜塔,请回答。”云云看着我,似乎想把我难倒。

“太难了,我不知道。”我假装回答不出来。

“哈哈,大李,这题你都不会。我来告诉你,是埃菲尔铁塔。”云云笑着说。

“天呀,太难了。你吃饭了吗?”我又一次重复了我的问题。

云云仍旧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又问我蜜蜂的英文单词怎么拼写。

云云出考题的场景已经出现很多次了,不管对方在说什么,他总是自顾自给别人出考题,试图难倒对方。表面看上去,云云很聪明,懂很多知识。但我知道,这些光环下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被拒后的困惑

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下午的宁静,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云云。一见到我,云云就哭着跟我说:“大李,他们不让我去。”“不让你去干什么,你告诉我。”我问道。“他们就是不让我去,呜呜,不让我去。”云云念念有词。

从别人口中,我才得知云云的好朋友跳跳下午和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云云很想去,但跳跳妈妈没主动说带他去。此刻,云云很难受。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次拒绝,而我们也是在拒绝过程中慢慢成长。可是,我们很少见到一个6岁的孩子,尚未经历拒绝便如此伤心。

“云云,看你哭得这么伤心,我们去后院的草地上去走走吧?”

云云同意了,和我一起往后院走去,但哭声依旧没有停止。

“跳跳没邀请你跟着他去玩,你很伤心,是不是?”我开始疏导他。

“哇……”云云哭得更伤心了。

5分钟后,云云渐渐平静下来。“为什么不要我去呢?”云云恨恨地说道。

“哦,他们走之前说要你跟他们一起去了吗?”我问道。

“没有。”云云说。

“如果人家没有邀请你去,同时你也没跟人家说你要去,那跳跳的妈妈是不知道你要去的。”我对他解释。当我说完这句话之后,看到云云有一点诧异,随后似乎明白了什么。

“所以下回如果你还想跟他们一起去玩的话,就要跟跳跳妈妈提前说一声,这样别人才会知道。”我又解释了一遍。

云云似懂非懂地看着我,我知道,没有关系,这是帮助云云理解他人意图的第一步。

让孩子学会沟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一些知识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接触了过多间接性的概念,对孩子反倒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间接经验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像云云想跟人家去逛街,却不知道要先去表达自己的意图一样。孩子在6岁之前,更多需要的是直接经验,需要跟别的小朋友一起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别人说的是什么,以及别人在还没有说话的情况下,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为了能够让云云在群体里面更好地跟别人产生互动,理解别人的意图,我们决定从沟通入手。

让孩子学会沟通,首先是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个榜样,于是我给云云的爸爸妈妈设定了“每日三问”—你今天心情怎么样?你需要我的帮助吗?你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要跟我们来分享吗?

这样问的原因是孩子跟大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看穿孩子的想法。时间久了,他以为所有人都能了解他们。但事实上在同龄孩子之间,却不是这样的。孩子们会因为一个玩具产生争执,如果云云没有练习如何跟别人互动,就会在群体里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事。

为了能够让母子达到高效沟通,我和妈妈约定,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孩子自己提出了要求,妈妈再去满足他。

今天,云云和妈妈一起做树叶画。“云云,如果你需要妈妈的帮助,你可以跟我说。”云云点点头。

画画的时候,云云看了一下蜡笔,抖了抖手,妈妈本能地想过去帮孩子拿蜡笔,我一把拉住妈妈的手说道:“不可以,让孩子自己表达。”

云云妈妈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说道:“怎么了,云云,有事请告诉我。”

刚开始,不管妈妈怎么问,云云都不说。

大约过了3分钟,云云终于说:“妈妈,我需要红色的蜡笔,请帮我拿出来。”

“我听到你告诉妈妈你要做的事情,你太厉害了。”妈妈鼓励云云。

“云云妈妈,你今天上午做得也特别好,我看到了你的成长和用心。”我说。

家里的练习慢慢进行过程当中,云云与外面小朋友的交往,也在有序开展着,但偶尔也有不乐观的时候。

“妈妈,你快来,云云抢我的玩具。”在沙坑工作的小朋友乐乐喊了起来,“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可是云云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我的玩具。”

“云云,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希望双方都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只有每个人说了,才能了解对方的意图和做法,这就叫做“观点采择”。

3分钟过去了,云云终于开始说话,“我想玩乐乐的玩具。”

“我知道你很想玩,但是你要征求乐乐的同意。你可以跟乐乐说,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我说。

“乐乐,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云云模仿我的口气,征求乐乐的想法。乐乐想了想,说道:“好,我们一起玩吧。”

说完两个孩子相拥在一起,笑了起来。

让知识跟生命产生链接

在沟通这件事情上,云云父母和我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希望孩子在知识体系建构上,妈妈也下一些工夫,让孩子的知识和生活发生关系。

春天来了,山林里的桃花开了,我们带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踏青。云云和妈妈也去了。

“大李,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像我们这样具有超前意识的家长是很少的。”云云妈妈自豪地说。

“您可以举个例子吗?”我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小时候就对文字很敏感,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他提供文字环境。虽然我们没有刻意教过孩子,但云云能认识很多字。”云云妈妈骄傲地说。

可想而知,云云家应该有许多书。

“大李,你看黄色的花。”云云大声喊,“这种花叫迎春花,花大约会开10到15天就凋落了,然后就变成绿绿的叶子。”云云继续说。

面对美丽的花,云云想到的都是与花相关的知识,但是花的颜色、味道,以及花带给人的感受,云云却感觉不到。如果我们小时候学到的只是知识,记住很多名词,那么这些知识对孩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许现在还看不太出来,但等到孩子学习了一定程度的知识之后,就不愿再学习,因为他无法意识到知识带给人的影响。

“云云,你来闻一下花的味道。”我想引领云云对于事物的看法。

云云开始闻了起来,我没有问他花的味道是什么,但是迎春花的味道已经通过他的嗅觉在大脑里形成了链接。

“你再摸一下刚出芽的小叶子。”

这时候的云云格外小心,摸了小嫩芽后,激动地说:“摸到手上是滑滑的。”

孩子6岁之前是通过身体来认识事物的,而不是通过大脑的思考。所以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让孩子多体验、多感受,带他去大自然,到泥土和沙池里面去,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活得健康,也能建构起完善的心智结构。

因为我们上山时有点早,迎春花上还带着露珠。而云云因为摸了树叶后,对事物的良好感觉被激发了,对山上的许多植物都充满了好奇,一会儿摸摸松果,一会儿摸摸树皮,我们都快要下山了,可他说还想再玩一会儿,因为他刚才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蚂蚁洞穴。

就这样,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云云了解别人的意图,扭转他对知识的学习方式,同时我们也努力改变妈妈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我发现,云云在一天一天地变化着。

猜你喜欢
蜡笔考题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快乐的小蜡笔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小蜡笔去上学
红蜡笔
特别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