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绘本:给孩子一点留白

2014-05-22 23:19粲然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4年5期
关键词:套书购书书架

粲然

亲子共读,在宝宝0~2岁的时候怎么进行?家长需要意识到,这不是什么学习任务,它和一起搭积木、一起望涨潮、一起去趟游乐园并无不同。

◎ 为了孩子的自由,请先忘记你的道德感

很多时候,父母读给孩子的,不是“太少”了,而是“过多”了。我们是背负着过多道德和经验,背负着过多以往收到的欺骗、生活留下的怨言在读书。我曾经看到有人在绘本《妈妈的红沙发》的购买记录下留言,说:“这个沙发的颜色太俗艳了!而且妈妈画得也不像正经女人。”还有人指责《野兽出没的地方》:“孩子生气时还引导他们做野兽,这种书太可怕了。”这样留言的人,我几乎能想到他们一面共读,一面对孩子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讲述做人的道理,对绘本,进而对家庭、对社会义愤填膺的样子。

我认为,亲子共读需要把道德评判降到最低。真正自然开阔的心灵不需要是非好坏的羁绊。孩子需要意识到,万物的灵魂都有善的一面,生活是诙谐的,爱会在所有地方取胜—而不仅仅只在好人的心里获得成功。

◎ 讲故事时不要给孩子灌输任何人生道理

几乎所有的好绘本都不说教人生道理。它们津津乐道的多半是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

《母鸡萝丝去散步》说的是一只母鸡饭后悠哉地散步,想捕猎它的狐狸尾随其后,却一再失败。(注意,它没有说“善无为而久长”“多行不义必自毙”。)《大雨哗啦啦啦下》说的是大雨前后一整条街的各种忙乱。(注意,它没有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爸爸,我要月亮》说的是父亲用尽奇思怪想和努力为女儿摘下月亮,但女儿的月亮却得而复失。(注意,它没有说“爸爸非常爱你,什么都愿意为你做”。)

这是绘本非常可贵的地方,它们没有在书后用蝇头小楷写上严肃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但是,所有绘本集合起来,却在告诉孩子:生命有千百条途径,无论你成为什么,生命充满奇趣,都值得你细细品味。

◎ 如何为孩子选购绘本

1.进行购书准备工作。我自己的选书渠道多半来自:国际获奖作品;国内亲子共读推广人的书单;某些结构严谨、有丰富经验的亲子阅读推广图书的内容推介;购买排行榜;开放式绘本馆或购书网的试读结果……

2.尽量避免买套书或绘本作家作品集。套书或作品集通常针对的年龄跨度非常大。除非你家有充分的空间囤书,否则还是先量体裁衣的好。

3.压制自己的攀比心。孩子的天赋不同,面对的家庭环境和所经历的世界也决然不同。那种“各位妈妈都说好,所以我的孩子应该读懂”的想法通常只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痛苦。例如,我的孩子在海边长大,非常喜欢和大海有关的书,但是描述苦寒雪地的书他就一页都看不懂。

4.最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理解力,爱孩子,胜过爱“亲子共读”这个举动本身。

◎为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书架

在做书架之前,孩子的书散落各处,看什么书多半靠“邂逅”和“妈妈主观意愿”。做书架等于把选书的权利交给孩子。我在孩子1岁8个月的时候才动手给他整理了一个睡前书架。之后的两个月,我们全家亲眼看到了孩子和书之间的狂欢。就像一个女人面对一个属于自己的衣帽间一样,一个1岁8个月的孩子会自己挑选“今天想要看的书”。孩子会通过阅读一本书里的某一个情节或者场景,甚至仅仅是夹在书里做宣传的另一本书的书签,联想并引导自己到旁的书上去。孩子通过独立书架,享受到你给他的权利和一个全然洞开的世界。

◎ 放下绘本,闭上眼睛

绘本是一个让人感觉“我们好像在做一件需要双方共同完成的事”的东西,打开绘本,像打开共同亲密感的介质。但是,共读绘本的目的绝不是绘本本身,而是和世界达成默契。所以,当你感到你们对某一绘本足够熟悉时,放下它,闭上眼睛,用想象力填充它。因为这个世界最终的支撑物,不是绘画,不是文字,不是所有的词汇,而是想象力和彼此之间爱的记忆。

—摘自译林出版社《骑鲸之旅》

猜你喜欢
套书购书书架
《了不起的故宫》
我们学校是书的海洋
网上购书忘密码
购书乐
老妈是个购书狂
《十万个为什么》系列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
对读者丢失图书馆成套多卷书赔偿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