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竹制折扇设计思想探微

2014-05-30 07:25张宗登张红颖
世界竹藤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扇骨实用功能折扇

张宗登 张红颖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7)

折扇是传统民间器具中重要的一员,既具有消暑降温、避阳取风的实用功能,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竹制折扇的设计是在传统竹简与团扇的基础上,经过改良的经典产品,具有形态简洁、折叠易携、构图优美、雅俗共赏的设计特征,使其完全超越了生风招凉的实用功能,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品位的象征和符号的表征。

1 折扇的历史演变

折扇是民间使用竹片、木片、象牙、金属等材料做扇骨,韧纸、绫罗、绸缎等做扇面,可以折叠的扇子,又名折子扇、聚扇、折叠扇、聚头扇、撒扇等。根据浙江大学王勇教授的观点,折扇最先出现于日本,而后传入朝鲜与中国,约在北宋时期传入我国[1]。扇子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先民为了避暑需要,摘取植物叶或禽羽做成扇子,用以遮阳扇风,这大概就是扇子的雏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羽扇、蒲扇、团扇、绢扇、篾丝扇、折扇等种类各异的扇子。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汉代以前,以羽扇为主,主要作为礼仪用品;汉代以丝绸制作的圆扇、方扇、六角团扇为主,多见于宫廷,也称“宫扇”,这一时期的扇子已着重体现其遮阳取风的实用功能;隋唐时期,以纸扇、羽扇、纨扇为主;宋代开始出现折扇,并得到迅速传播;明清是折扇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折扇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折扇作为一件舶来品,在扇子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制作精美、工艺独特,富含艺术和文化特征。不论宫廷贵族、文人雅士,还是普通民众,都乐于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具有表征身份地位、文化品位的作用,是人们彰显时尚、高雅的文化符号。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折扇是在传统竹简与团扇的基础上,经过改良设计的一款经典产品。折叠的思想最先在竹简的制作中已经有了体现,折扇是将竹简的折叠思想与团扇的使用功能有机结合而成(图1)。

图1 竹简、团扇和折扇示意图

2 民间折扇的制作工艺

2.1 民间折扇的构成

折扇主要有扇骨、扇页、扇面、扇钉、扇坠、扇囊等几个部分组成[2]。扇骨与扇页一般以竹材为主,常见竹材有白竹、毛竹、罗汉竹、斑竹、湘妃竹、佛肚竹、棕竹等,比较高档的折扇扇骨和扇页大多使用象牙、玳瑁、紫檀、鸡翅木、沉香木、乌木等。折扇的扇骨有长有短,有多有少,长则30 cm,由16根扇页组成,称为“九五、十六”;也有24 cm长的扇页16根,26 cm长的扇页18根和40 cm长的扇页24根。

扇面材料主要有韧纸(宣纸)、素绢、金银娟、色绢、绫罗、绸缎等,其中韧纸占绝大多数。韧纸主要以竹纤维制作,以福建、江西产的为佳,匀净光滑,颜色洁白,绵软而有韧性。扇面是文人雅士进行艺术创造的理想平台,常见艺术表现题材有山水、书法、花鸟和人物等。用于书画艺术载体的扇面比较讲究,一般使用棉料宣纸,扇面纸用“夹宣”制作,由3~9层薄宣纸粘合而成。扇钉以金属、竹棍、木材、动物骨骼为主,常见的有铜制扇钉、银泡钉、花梨木钉、紫檀木钉等。扇坠是折扇的装饰性物件,普通扇坠以竹材、木材的为主,高档的扇坠有象牙、汉玉、水晶、伽南、琥珀、犀牛角、沉香等,制作精致,形态多样,深得文人雅士喜爱。在扇坠的下方,一般会悬挂一只扇囊,形体呈长方形,以锦绣为主。

折扇各部件的制作都非常讲究,折扇的扇骨、扇页、扇面、扇钉、扇坠、扇囊等部件,大多色彩统一,形态一致,结构相似,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作为民间器具,折扇既承载着遮阳取风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时尚高雅的文化趣味,是千百年来深得人们喜爱的艺术符号和物质载体。

2.2 民间折扇的制作工艺

民间常见折扇工艺复杂,有数十道不同的工序。根据折扇制作的共性,以竹制折扇为主,折扇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备料、制作扇骨扇页、制作扇面、组装等几个步骤。

2.2.1 备料

所谓备料,是指准备制作扇骨、扇页、扇面、扇钉等所需的材料。扇骨、扇页所需竹材一般选择6~8年生长于阳坡、肥沃土壤上的竹子,如毛竹、罗汉竹、斑竹、湘妃竹等。将竹材切成一定长度的竹段,置于容器中蒸煮,将竹子中的蛋白质、糖分煮出,以防霉防蛀。扇面材料以匀净光滑、洁白绵软的韧纸为主。扇钉大多取金属材料,如铜丝。扇坠与扇囊一般有专门制作的相关作坊或工厂,在组装时直接使用即可。

2.2.2 扇骨、扇页制作

扇骨、扇页制作需要削、晒、劈、烘、钻孔、髹漆、打磨、镶嵌、雕刻等40余道工序。竹制扇骨的制作一般选取竹节较长的竹段,如20 cm的折扇,为了使扇骨中没有竹节,一般选择竹节在20 cm以上的竹段。制作扇骨时,将2块宽2.5 cm、长21 cm的竹片用刨刀将其刨成0.4~0.5 cm厚,然后叠在一起,捆紧,卡在工作台上,在2块竹片的一端钻孔,并用刨刀将其钻孔的一端刨成1 cm宽,没有钻孔的一端刨成2 cm宽,两端平滑过渡,再将其截成20 cm长,这样扇骨的基本形态就制作完成了(图2)。为了使扇骨呈弧状,还需进行“火烤”工序,即将扇边烤轧成弧型,直至两头小、中间鼓。

图2 削制扇骨

常见竹制折扇的扇页有13片竹片,厚度约为0.2~0.3 cm,长度比扇骨短1 cm左右,一般为19 cm,宽度从0.3~1.0 cm逐渐过渡,呈宝剑状。制作时需使用刨子刨光滑,并在较宽的一端钻孔,孔的位置需与扇骨一致,位于扇页的中间线上。为了增加扇骨与扇页的艺术价值,会在扇骨与扇页上再进行镶嵌、雕刻等艺术处理,使其更加美观精致。待所有工序完成后,将扇骨与扇页用扇钉组合起来,折扇的骨架就制作完成了。

2.2.3 扇面制作

普通折扇扇面的制作一般以18.5 cm与9.5 cm为半径,在韧纸上画出两个同心圆,用裁剪工具将2个半圆的中间部分截取下来,然后在上面进行装饰,绘画或书法,再将扇面折叠成32等份。大批量生产的扇面,一般提前在扇面上印好装饰图案或文字,只需按照扇面边沿裁切即可。折扇的扇面一般由2层或2层以上韧纸粘接而成,在粘接时按比例留有孔隙,以便插入扇页。

2.2.4 组装

组装工序主要包括裱糊扇骨、穿扇页、上色、挂扇坠和扇囊等。裱糊扇骨主要是将制作好的扇面粘接在扇骨上,使其结合自然,图3为民间绢面折扇的粘贴。粘接时先粘接一侧的扇骨,接下来按次序将扇页插于扇面中,然后再把另一侧的扇骨粘接好。待扇面与扇骨扇页结合完毕,为了使折扇具备简单的防水功能,需在扇面进行防水处理。有时为了使折扇更美观,大多在扇面用一层耐脏色彩或使用不易褪色的工艺。扇坠、扇囊一般悬于折扇的手握部位,大多与折扇保持风格、色彩上的一致性。

图3 卷面折扇之粘接扇页与扇面

3 民间折扇的设计思想

折扇出现于扇子繁盛发展的宋代,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它是改良型设计的经典,既传承了传统扇子消暑降温、遮阳取风的实用功能,又对原有扇子的形态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使其方便携带,不占空间,随时随地可以实现扇风的功能。总体而言,折扇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设计特征,即简洁实用的设计功能、折叠便携的设计理念、雅俗共赏的设计文化。

3.1 简洁实用的功能传承

收拢的折扇一般呈长条状,扇骨上宽下窄,所占的空间很小。由于其携带方便,有学者将其称为怀袖雅物。折扇手握的把柄部位俗称“头型”,“头型”的式样有大圆头、小圆头、玉兰头、平头、葫芦、燕尾等多种形态,大多简朴古雅,握在手上舒适圆润[3]。展开的折扇与收拢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展开的折扇呈螺旋状,面积是收拢时的几十倍。折扇构图优美,以扇钉为圆心,从把柄处向外扩张发射,既具有节奏感和次序感,也包含着韵律美,扇体轻盈自然,与自然界中的很多有机形态有相似之处。

折扇造型简洁,蕴含着消暑降温、遮阳取风的实用功能和匠心独运、精致优雅的审美功能。其实用功能是对传统扇子实用功能的再现与表征,其审美功能是对传统书画艺术、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正是由于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使得折扇不仅成为传统民众消暑降温必备之物,也使其成为传统书画艺术宝库中的独特品种,成为文人雅士抒情表意的挚爱。

3.2 折叠便携的理念传承

折叠设计思想在中国传统造物中出现较早,据湖北荆州十里铺考古发现,远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已经能制作折叠式活动床[4]。由此可以看出,折扇是对传统折叠设计理念的有效传承,并对折扇出现后的设计造物产生了积极影响。

折叠设计思想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一物多能、便于搬运、安全易归类等特点,其主要原则是使产品沿某一中心点、某一条或多条中心轴进行折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产品,如以圆心为中心进行折叠的雨伞,采用堆叠方式运输的座椅、玩具,以及以轴线进行折叠的手风琴、折叠家具等。图4为以轴线折叠设计的座椅,产品展开之后为一张座椅,收拢后椅面与椅腿全部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大大节约运输成本。

图4 折叠座椅示意图

3.3 雅俗共赏的文化传承

折扇蕴含着传统扇文化的文化内涵,并在融合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文学艺术和舞台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折扇文化。折扇所承载的扇面画构图完美,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文人墨客巧运匠心,精心布局,或绘上山水花鸟,或画出人物动态,更提上表现出美的情致诗词,成为书画家展现艺术风格的平台,顾恺之、唐伯虎、齐白石等艺术大师都在扇面上留下了丹青墨宝。雕刻艺术家们,以扇骨为载体,运用镶贴、镶嵌、浮雕、镂雕、透雕、漆饰、烫花等表现手法,在方寸之间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使精致的雕刻与扇骨融为一体。传统文人也偏爱在折扇上写诗致辞,由此出现了扇词、扇诗、扇迷、扇联等文学题材。自折扇出现之后,不论是舞蹈还是戏曲,在艺术表演时,总少不了折扇这一不可或缺的舞台道具,这是折扇装饰和象征功能的文化再现。

折扇在传统与演变的过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和传承体,具有雅俗共赏的物质本性,并在厚重的历史烟尘中孕育着浓郁的艺术沉淀,使其成为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一员。

4 小结

折扇是传统扇子的改良型产品,既具有消暑降温、避阳取风的实用功能,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传统民间器具中重要的一员。其形态简洁、折叠易携、构图优美、雅俗共赏的设计特征,使其完全超越了生风招凉的实用功能,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品位的象征和符号的表征。在新的时代,折扇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将与其他传统设计元素一样,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1]王勇.日本折扇的起源及在中国的传播[J].日本学刊,1995(1):115-130..

[2]王放.中国折扇中的雕刻艺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92-94.

[3]黎万高.三峡临江民间香绸折扇的文化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0(11):130-131.

[4]曹盛盛. 浅谈家具设计中的折叠结构应[J].装饰,2011(8):122-124.

[5]夏寒.试论江南明墓出土折扇[J].中原文物,2008(2):75-80.

[6]白美云,史文华.折扇中的日本文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1204-1208.

猜你喜欢
扇骨实用功能折扇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浅析包装设计中如何将审美要素和实用功能融合
Office2010的实用功能分析
会变的折扇
ryun折扇灯
——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巧妙平衡
漫谈藏书票艺术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