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初步研究

2014-05-30 10:48高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花药培养愈伤组织桑树

摘要[目的]对桑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预处理时间和不同的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适于花药培养的花序大小有所差异,同品种内长度相对稳定,可以作为取材标准;低温预处理对试验的结果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诱导率差异较大,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桂桑优62的诱导率最高,为46.4%,最低的为粤桑11,仅为28.8%;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较大,特别是2,4D,最佳激素组合为1.0 mg/L 2,4D+0.5 mg/L 6BA。[结论]该方法研究了桑树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桑树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桑树(Morus alba L.);花药培养;愈伤组织

中图分类号S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561-0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200911MS21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0GXNSFB013045)。

作者简介高丽霞(1980-),女,山东泰安人,副教授,从事桑树种质资源创新方面的研究。

桑树(Morus alba L.)是重要的多年生木本经济作物,是发展蚕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树和大多数木本植物一样,为多年生植物,又是雌雄异株植物,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杂合位点。因此,虽然桑树基因资源丰富,其育种工作也全面展开,由于没有纯系,杂种优势也不可能像玉米、小麦那样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能够获得桑树的純系,便会有更大的利用杂种优势的空间。与一般大田作物相比,桑树可以进行无性繁殖,这就使得在桑树育种中,一旦出现优良性状便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固定下来,比一些禾本科作物以及蔬菜的育种更具优势。桑树纯系获得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花药培养得到其单倍体,然后经过单倍体加倍而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有关桑树花药培养的工作在我国开展较少,仅见于林寿康[1]和胡乐山[2]的研究,前者获得了单倍体植株,后者对花药培养的条件进行了探索。据此,笔者对桑树的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进行研究,旨在为获得优良的种质材料打下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材料取自河池学院桑蚕基地,品种为粤桑11,农桑14和桂桑优62。

1.2方法

1.2.1花药镜检。分别对不同品种的花药镜检,醋酸品红染色,取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分别记录不同品种的花序形态、花序长度和花药在花序上的大体位置,作为花药培养取材的标准。

1.2.2花药处理。按镜检确定的长度,取处于发育时期的桂桑优62的雄花序,在4 ℃条件下预处理0、1、2和4 d,以确定最佳的预处理时间。接种前,用70%的酒精浸泡30 s,然后用0.1%升汞灭菌1 min,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遍,剥离花药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每种预处理条件接种量为每瓶10枚花药,每种配方5瓶。

1.2.3最佳诱导培养基筛选。以农桑14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蔗糖6%,琼脂0.7%,加入水解酪蛋白300 mg/L,外源激素的添加方法如表2所示,pH 5.8。培养温度初期35 ℃暗培养,后转入室温(26±2)℃,光照强度为2 500 lx,光照时间为12 h/d[3]。

1.2.4品种差异对诱导率的影响。为了确定品种差异对花药培养的影响,试验以上述试验确定的最佳预处理时间和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对粤桑11,农桑14和桂桑优62进行比较,每个品种取5株,每株培养花药50枚,统计愈伤诱导情况,以了解品种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处于单核靠边期花序的长度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具有更高的诱导率,已在多种植物中得到证实[1,4-5]。试验为了取材的方便,对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序的形态进行了测量和描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序长度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农桑14花序长度最大,最小的为桂桑优62。同一品种处于该时期的花序长度差异不大,可以作为选材的标准。

猜你喜欢
花药培养愈伤组织桑树
不同基因型水稻花药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马桑树儿搭灯台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奶奶家的桑树
不同外植体和植物激素对大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生物教学中渗透压对银杏愈伤组织的影响研究
哭泣的桑树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