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2014-05-30 10:48张春云卢毅张桥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咪鲜胺

张春云 卢毅 张桥等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生产上常用及目前新上市的几种药剂,采取不同方式、时间等进行试验,以明确最佳药剂及处理方式。[结果] 咪氰烯菌脂及其复配剂防效优异,浸种方法、时间与效果无明显相关性。咪鲜·杀螟丹日浸夜露法优于连续浸种法;24~60 h浸种时间延长,秧田期防效有升高趋势,但分蘖和灌浆期不明显。亮盾、适乐时与锐胜混用拌种,前期防效较高,但灌浆期(后期)效果下降。杀螟·乙蒜素防效一般。[结论] 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效果表现优异。

关键词恶苗病;浸种;氰烯菌脂;咪鲜胺;咯菌腈;种衣剂

中图分类号S435.11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590-03

作者简介张春云(1974-),女,江苏仪征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恶苗病,是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wada)Wollenw]在稻种发芽时侵染胚芽后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病害。该病在本地属偶发性病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粳稻种植面积扩大,以及肥床旱育稀植等轻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一度发生加重。通过推广药剂浸种处理技术,病害得到了控制。但近年来该病发生明显上升,苗期多表现为徒长苗症状,分蘖期和孕穗期病死株(穗)率达0.3%~30% ,部分田块达35%以上。对其上升原因有较多争论,有推广机插秧[1-2]、浸种方法(浸种时间)、药剂抗性[2-6]等。为此,笔者选择生产上常用及目前新上市的几种药剂,采取不同药剂、方式、时间等进行防治试验,以明确最佳药剂及处理方式,为控制恶苗病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于2013年5~10月在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农歌农场实施,大田用种量75 kg/hm2,5月30日按机插塑盘育秧要求落谷, 6月19日人工移栽。播种及移栽后进行病虫草防治及其他管理常规。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南粳44(本地2012年恶苗病重发田自留种)。

供试药剂:A.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B.20%氰烯·杀螟丹WP(江苏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C.17%杀螟·乙蒜素WP(江苏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D.25%咪鲜胺EC(上海农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E.16%咪鲜·杀螟丹WP(江苏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F.亮盾SD(先正达公司);G.2.5%适乐时SD(先正达公司);H.锐胜SD(先正达公司)。均为市售。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

(1)不同药剂(推荐剂量)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25%氰烯菌酯3 000倍液、20%氰烯·杀螟丹1 000倍液、17%杀螟·乙蒜素3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600倍液、25%咪鲜胺3 000倍液,均连续浸种48 h进行种子处理。

(2)不同浸种方式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选择25%氰烯菌酯3 0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600倍液2种药剂,采取连续浸种48 h和日浸夜露48 h 2种方式进行效果比较。

(3)不同浸种时间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选择25%氰烯菌酯3 0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600倍液2种药剂,统一采取连续方式,分别进行24、30、36、42、48、54、60 h浸种。

(4)种衣剂拌种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选择亮盾、适乐时、锐胜3个种衣剂,采取亮盾+锐胜(各200 ml/100 kg)、亮盾+适乐时+锐胜(各200 ml/100 kg)拌种方式,后在清水中连续浸种48 h进行处理,与16%咪鲜·杀螟丹600倍液、20%氰烯·杀螟丹1 000倍液2种药剂连续浸种48 h处理进行效果比较。

空白对照:清水中连续浸种48 h。

苗床及大田均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苗床小区2张塑盘(0.325 m2),大田小区36 m2,小区间设置间隔。

1.3.2施药方法。采用自来水配置药液,装入塑料桶内,各处理小区种子(330 g)放入无纺布袋中,按试验处理要求,分批次置入桶中浸种,保持一致时间出桶播种。连续浸种法:浸入后直至浸种结束取出稻种;日浸夜露法:白天(8:00~20:00)浸种,夜晚(20:00~8:00)平铺摊放。

1.3.3调查方法。 安全性:目测调查不同处理区稻种的出苗率和成秧率,有无药害现象。

防效:共调查3次,秧田期1次,本田分蘖期1次,灌浆期1次,每次均在典型病状显现高峰期进行(秧田期于栽插前1 d调查,以病株徒长或上叶拉长、发黄为标准,调查整盘病株数;大田分蘖期于7月17日调查,以枯死病株为标准,每小区调查320穴;灌浆期于9月23日调查,以枯死穗为标准,调查整小区病穗数)。药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株数-处理区病株数空白对照区株数×100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对各处理药剂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作物的安全性 苗期和大田期多次目测观察,各处理出苗时间无明显差异,出苗状况、株高、苗情长势基本一致,未发现药害,表明试验药剂浸种、拌种对水稻生长安全。

2.2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2.2.1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不同药剂推荐浓度连续浸种48 h对恶苗病控制效果差异显著。苗床期:25%氰烯菌酯、20%氰烯·杀螟丹防效达100%,其次为25%咪鲜胺单用(73.76%),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17%杀螟·乙蒜素、16%咪鲜·杀螟丹防效极低(-11.24%,-29.21%),极显著低于上述处理。大田分蘖期:25%氰烯菌酯、20%氰烯·杀螟丹防效仍较高,分别为97.22%、98.81%,25%咪鲜胺防效显著下降(52.77%)。17%殺螟·乙蒜素防效上升明显(82.93%),与25%氰烯菌酯、20%氰烯·杀螟丹处理差异不显著。16%咪鲜·杀螟丹防效仍最低(-12.62%)。灌浆期:各处理防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仍以25%氰烯菌酯、20%氰烯·杀螟丹较好,分别为94.28%、79.39%,两者差异不显著。其次为17%杀螟·乙蒜素(58.55%),显著低于20%氰烯·杀螟丹,极显著低于25%氰烯菌酯。25%咪鲜胺防效为26.28%,极显著低于25%氰烯菌酯、20%氰烯·杀螟丹。16%咪鲜·杀螟丹最低。

2.2.2不同浸种方式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相同浓度、不同浸种方式,不同药剂对恶苗病防效表现不同。25%氰烯菌酯3000倍液连续48 h浸种,苗床期、分蘖期、灌浆期防效分别为100%、97.22%、94.28%,日浸夜露48 h分别为100%、100%、86.60%,2种方式处理防效均较高,无显著差异。16%咪鲜·杀螟丹600倍液连续48 h浸种防效低,苗床期、分蘖期、灌浆期分别为-29.21%、-12.62%、-5.75%,日浸夜露处理防效上升,分别为25.80%、65.55%、7.09%,但极显著低于氰烯菌酯处理。

2.2.3不同浸种时间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知,16%咪鲜·杀螟丹600倍液,24 ~60 h不同时间连续浸种,苗床期防效为-29.20%~53.82%,36 h以上防效有逐步升高趋势,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30 h处理。大田分蘖期-51.91%~33.09%,灌浆期-5.76%~38.26%,表现无规律。25%氰烯菌酯3 000倍液,24~60 h不同时间防效均较高,苗床期防效97.28%~100%,分蘖期91.03%~100%,灌浆期73.55%~94.28%,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2.4不同拌种方式的防治效果。由表4可知, 亮盾、亮盾+适乐时并加锐胜先拌种、后清水浸种48 h催芽,苗床期、分蘖期防治恶苗病效果较高,亮盾分别为93.08%、62.14%,加适乐时后分别为88.58%、87.62%,略低于20%氰烯·杀螟丹(100%,98.8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6%咪鲜·杀螟丹 (-29.21%、-12.62%),灌浆期2个处理防效明显下降,分别为2.56%、5.86%,极显著低于20%氰烯·杀螟丹(79.39%),优于16%咪鲜·杀螟丹处理。

3结论与讨论

(1)该试验不同药剂均未发现对水稻出苗、株高、长势有明显影响和药害症状,表明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2)该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常用的咪鲜胺及其复配剂防效降低,是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发生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其浸种方式和时间关系不大。

(3)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效果表现优异。亮盾或亮盾+适乐时拌种,水稻生长前期效果较好,與氰烯菌酯差异不显著,极显著优于咪鲜胺及其复配剂,但灌浆期效果下降,显著低于氰烯菌酯,表现持效期短。杀螟·乙蒜素效果稍优于咪鲜胺。

(4)不同浸种方式比较,生产上常用药剂咪鲜·杀螟丹采用日浸夜露法防效有升高趋势,但效果较高的氰烯菌酯上升不显著。

(5)不同浸种时间比较,咪鲜·杀螟丹随着时间延长,前期(苗床)防效有升高趋势;效果高的氰烯菌酯上升不显著,该试验处理25%氰烯菌酯3000倍液连续浸种24 h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要控制恶苗病发生,关键是选择药剂。推广氰烯菌酯或其复配剂浸种,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效果高而稳定,且对浸种方式和时间要求不高,生产上应用更加灵活。亮盾及适乐时拌种,简便易行,效果优良,持效期有待进一步试验论证。应淘汰已使用多年、防效明显下降(甚至无效)的咪鲜胺系列浸种剂。杀螟·乙蒜素防效一般,也不宜提倡使用。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不同浓度等细化指标对恶苗病的控制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长军,周明国,叶钟音,等.肥床旱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初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42-45.

[2] 张国彪,黄韵梅,严大富,等.轻型栽培稻田恶苗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1(1):36-38.

[3] 张夕林.几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比较[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6(7):19-20.

[4] 仇广灿,成晓松,胡健,等.使百克浸种预防水稻恶苗病试验[J].江苏农药,1999(4):26-27.

[5] 孙利忠,徐凤珍,唐广州,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水稻恶苗病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143-144.

猜你喜欢
咪鲜胺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咪鲜胺与四霉素混配浸种防治早稻恶苗病药效试验
类雌激素农药咪鲜胺对哺乳动物的生殖毒理研究进展
咪鲜胺添加纳米TiO2 对淮山贮藏品质的影响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45%戊唑·咪鲜胺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不同药剂处理对山药种茎的贮藏效果
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与咪鲜胺协同防治草莓炭疽病
热带水果番石榴的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