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江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多样性及其配置分析

2014-05-30 17:24徐丽萍叶海燕刘晨舒刘剑秋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植物配置

徐丽萍 叶海燕 刘晨舒 刘剑秋

摘要对福建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校园园林植物种类进行深入调查与分类鉴定,统计出园林植物种类,编制出校园植物名录,并对校园不同功能区植物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植物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福建闽江学院;校园植物多样性;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32-04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系统建设有着自身的特色与要求,不仅要具备美观、生态性,而且要能体现校园文化与精神内涵。随着福建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建设的全面完成,校园绿地景观系统已初步建成。笔者从福建闽江学院的植物种类、分布格局以及校园功能区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协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以为福建闽江学院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自然环境概况

福建闽江学院新校区位于福建闽侯县上街镇大学城,地处119°09′50.79″E, 26°04′00.98″N,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8~19.5 ℃。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9.7 mb,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959 h;年蒸发量为1 495 ml;年均降雨量为2 152.6 ml。地貌为冲积平原,海拔在3~10 m,周围有丘陵和低山,地势平坦,隶属福州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地夹闽江由丘陵到低山,做明显层状分布。土壤类型为红壤土类,土层较厚,一般在1.0~1.5 m,土壤呈酸性反应;其理化性质为有机质0.28%~5%,平均为3.90%;全氮量0.034 9%~0.308 1%,平均0.145 8%[1]。

2校园植物调查方法

采取线路调查法对校园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进行全面调查、拍照记录,对部分存疑植物,通过采集标本,依据《中国植物志》电子版查询系统[2]、《福建植物志》[3]、《园林树木学》[4]等工具书,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编制《福建闽江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对校园植物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根据校园功能区的布局,对校园绿地景观系统配置特点以及协调性进行評价,提出优化配置的合理建议。

3校园园林植物概况

根据调查统计,福建闽江学院共有园林植物种类为50科88属121种。其中乔木有68种,占56.20%,灌木有45种,占37.19%,草本有8种,占6.61%(表1)。

4.1校园门前区福建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校园门前区包括南大门与北大门。校园门前区植物配置均采用广场式,即在入口处设置广场、花坛,种植常绿乔灌木和开花植物,南大门在入口区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方式,在校门两边种植了美丽异木棉、榕树、三角梅、红叶石楠、朱樱花、苏铁、龙船花等,与入口区的雕塑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对称美。北大门主要种植了小叶榄仁、银边山菅兰、鸡蛋花、红花檵木、龟背竹等,与入口区东侧的水坛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校园门前区植物配置存在一些不足,如南大门广场中央草地配置较为单调,并且植被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养护,出现枯萎死亡及杂草丛生的现象,破坏了景观效果。

4.2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包括行政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是校园的核心区域。教学楼与实验楼东西两侧的绿化效果相差较大,东侧植物的配置以乔灌草或乔草复合结构为主,除种植棕榈科植物,如银海枣、假槟榔、棕榈、大王椰子、金山葵以及南洋杉、黄金间碧玉竹、佛肚竹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外,在配置上又注重层次、色彩和季相变化,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西侧不尽如人意的植物配置。由于西侧只种植了一排榕树,且在教学楼与主干道之间缺乏过渡性配置,植物种类单调,加之地被层人为践踏严重,出现了大面积裸露的状况,使得该区域绿地系统的景观功能和遮阴、降噪、减尘效果不佳。

4.3学生生活区与其他功能区相比,福建闽江学院生活区的绿化效果较好。生活区分为4个小区,分别为“菊园”、“梅园”、“篁园”、“松园”,每个小区植物的搭配均采用乔灌草的方式。“菊园”主要种植了榕树与香樟,在3号楼旁有一个榕树密植区,达到很好的环保效果;“梅园”主要种植杧果与美丽异木棉,是很好的观花、观果植物;“篁园”以棕榈科植物为主,如大王椰子、国王椰子、美丽针葵等;“松园”除了种植棕榈科植物等外,还种植了大量的白玉兰,其浓郁的花香可以净化空气。但在植物配置上,常绿树种较多,落叶树种较少,而且无法达到四季有花的理想效果,因此建议在绿化时可以搭配一些四季变换的花木及耐阴植物,如龙爪槐、绿竹、南洋杉、大花紫薇、蜡梅等[5]。

4.4生态休闲区福建闽江学院的生态休闲区主要有晨磬广场、桔园餐厅广场等地。该区域植物的配置主要采用成丛、成群、成林的配置方式,其植物种类是福建闽江学院各功能区中最丰富的,种植了大量的加拿大杨、垂柳等落叶植物,在秋冬季节与榕树、垂叶榕、金叶榕等常绿植物形成了别样的风景线;其灌木主要作为绿篱,将休闲区隔成不同的园林空间,给人以“未入先静”的效果,是学生活动、休息、学习的良好场所。但由于新植树种较多,且缺乏有效的养护,部分休闲区(如文体中心东侧的休闲区)已成为一块荒地,建议加强对休闲区植物的养护。同时,休闲区所种植的树种以观叶、观形植物为主,建议可以种植不同时令开花的植物,特别是冬季开花植物,如蜡梅、梅花、山茶等,使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色彩和层次,还丰富了季相变化,做到四季有景。

4.5体育运动区福建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的运动区有两个,即“致远运动场”和“致强运动场”,其植物配置相对简单,以乔草二层结构为主。在运动场中央种植了耐践踏的结缕草,在运动场周围种植了大量的巨尾桉。虽然巨尾桉生长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成材,但其吸水能力强,容易造成土壤水分亏缺,加上其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会抑制周边植物的生长[5]。其次,两个运动场都紧邻校园外公路,“致远运动场”外即为京福高速公路,二者之间仅有一排巨尾桉隔离,降噪、抗污染效果不佳,建议加强运动场周边的绿化。跑道周边可配置绿期长、分枝高的树种,如高山榕、香樟等。另外运动场的边界围墙可种植一些当地生长较好的藤本植物,如炮仗花、紫藤、绿萝、乌蔹莓等,实现垂直绿化;同时在运动场周围应进行过渡性配置,以起到隔音防尘的作用。

4.6校园道路闽江学院主干道植物的配置以列植为主,乔灌2层结构和乔灌草3层复合结构的立体绿化较少。行道树多为榕树、黄葛树、白兰、巨尾桉,又以榕树、黄葛树居多,它们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虽然将来树木有冠幅大、耐修剪,观叶和观干效果好,庇阴性强等优点,但是榕树根系十分发达且生长快,强壮的根常将路面拱起,会对路面造成损坏,同时,形成的气生根若不及时修剪,又会给行人及车辆的行走带来不便。除了榕树,杧果、香樟、白玉兰等都是福州的传统行道树种,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绿化效果明显,可以与榕树一起交冠列植。同时建议增强道路的垂直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的大小依次为草本、灌木、藤本、落叶乔木[6],所以实行立体绿化有助于阻滞道路扬尘。滞尘能力强的乔木有樟树、盆架木、杜英、栾树等;灌木有黄杨、红叶石楠、杜鹃、红花檵木;草本有沿阶草、麦冬草[7-8]。

5小结

从整体上看,福建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校园绿化与本校校园的整体规划相适应,能够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气候选择合适的树种,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花、观叶、观果、观形等园林用途,使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草坪与花卉相结合,采取多樣的种植方式来塑造校园绿化景观。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建议适当引进一些大树古树,使其与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学术积淀相匹配;其次,校园的立体绿化效果不佳,多为乔草与灌草的配置方式,建议增强乔灌草复层绿化,同时多引种一些藤本植物,增大垂直绿化面积;另外,校园的季节性景观不明显,色相变化效果不佳,尤其是冬季,建议种植不同时令开花植物,如蜡梅、茶花、迎春花等,做到四季有花;最后,应加强学校植物的养护与管理,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绿地景观系统。

参考文献

[1] 戴峰,刘剑秋,方玉霖,等.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主要绿化植物的滞尘效应[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1):53-58.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电子版[DB/OL].http://frps.eflora.cn/,2011.

[3]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1-6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 雪影.园林树木学(华南本)[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植物配置
重庆山地植被在园林环境中的配置模式初探
三水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基于概念设计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九江市新湖·庐山国际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