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4-05-30 20:28李元一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研究影响因素

摘要基于对湖北省荆州市和荆门市10个行政村200名村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政策支持、外出打工经历和农产品特征等因素对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渠道较为单一,且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期望越来越多样化。由此提出了加强宣传、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专业合作社功能等建议,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759-02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学生项目(136819013)

作者简介李元一(1990-),男,河南郑州人,本科生,专业:社会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而且在市场化、信息化的今天,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行情,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途径。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农业大省。截至2012年,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超过2万家,农业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农民不愿加入专业合作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影响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农户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其中农户内部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外出打工经历和家庭劳动人口等。卢向虎等认为,文化程度对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也就越强[1]。韩杨认为,户主年龄与对合作社的支持率呈“U”型分布,即劳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对合作社的支持率较高,而中年农民则不易接受专业合作社[2]。而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户,其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就相对较多,受外界信息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因此更容易接受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3]。何灵等则认为,家庭劳动人口数对农户是否加入专业合作社具有很大的影响,家庭劳动人口数充足的家庭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相对较低[4]。而在对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研究时,国内学者主要从政策因素,法律支持和农产品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王天宇认为,政策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在那些政策实施有力的地区,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明显要高于其他地区[5]。周秋琴指出,经过6年的实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一些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这些法律规定的不足也阻碍了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6]。而苑鹏认为,农产品的不同特征(X8)对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是十分明显且难以改变的,种植那些技术含量高、生产投入大的高商品化农产品的农户,为了节约成本和获得利益最大化,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要强于其他农户[7]。笔者以湖北省荆州市和荆门市共10个行政村为调查单位,调查影响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和建议。

1调查研究概况

1.1样本选取研究对象包括农民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通过对调研地的实地调研和结构式访谈,了解农民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意向和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状况。

1.1.1农民样本。主要考察的是农民个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农民个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和加入意愿。依据简单随机抽样和多段抽样相结合的原则,在湖北省荆州市和荆门市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为调查单位,然后在这10个行政村中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抽取200名村民,并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7份,问卷有效率为98.5%。

1.1.2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 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所选取的10个行政村中各选取1个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和主要会员进行访谈,着重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范围、合作方式、经济收益和面临的困境等基本情况。

1.2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问卷的体型设计以选择题为主,包括结构性问题和非结构性问题两部分,其中,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外出打工经历和家庭劳动人口数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知情况、认知渠道和对专业合作社的预期收益等。非结构问题主要调查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等。

1.2.2 实地调查。在10个行政村中选出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与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和会员的单独交流,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对会员的需求,同时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农民对专业合作社认知的分析 由表1可知,农民对专业合作社认知的渠道主要来自于农民自己的社交圈,通过亲朋好友和村干部宣传了解专业合作社的比例达到了518%。而通过社会媒体了解到農民专业合作社的比例达到了35.2%,这一比例远远超出了笔者之前的预期,可见社会媒体在农村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但是,农民自我主动了解专业合作社的比例只有5.8%,可见我国农民的信息意识还有待提高。

2.2不同因素对农民入社意愿影响的分析提取了问卷调查中主要的8个农户个人特征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交互分析,分别为:性别(X1)、年龄(X2)、文化程度(X3)、外出打工经历(X4)、家庭劳动人口数(X5)、政策支持(X6)、法律支持(X7)和农产品特征(X8)。交互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性别、年龄、家庭劳动人口数和法律支持等因素对农民意愿的影响并不相关,其Sig值均高于0.05;而文化程度因素与农民意愿存在较高的相关新,其Sig值低于0.05,并且相关系数为0.226,即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也就越强。而外出打工经历和政策支持都与农民入社意愿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其Sig值均低于0.05,即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户入社意愿较高,政策支持到位的地区,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较高。农产品的特征(X8)对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其相关系数为0.317,且Sig值低于0.05。即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越高,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就越强。

这样的分析结果与笔者所选取的调查地点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关系。荆州市和荆门市农村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且粮食作物的商品化水平较高,农民十分需要价格信息和销售渠道,所以他们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就相对较大。这2个地区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一些正处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村地区的农民入社意愿情况。

2.3农民入社预期收益分析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进行结构式访谈,笔者发现,增加经济收入并不是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唯一原因,还有一部分农民是为了其他的目的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例如拓宽人际关系和寻求其他商机等(表3)。

由表3可知,增加经济收入是大多说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有57.3%的农民都希望能够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也有31%的农民加入合作社是希望能够通过合作社来寻求其他的致富商机,另外还有11.7%的农民希望能够在专业合作社中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希望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机器,也要是一个能够使他们有更大发展的平台。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农民的这些需求。

3促进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社会宣传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度直接影响着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根据笔者的调查,大多数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还是来源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谈,这就导致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并不客观全面。因此基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要发动社会媒体的力量,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渠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求让广大农民能够全面地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基层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知识教育,定期开展农业知识培训班、农业市场信息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逐渐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研究影响因素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