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的多样化探索与实践

2014-06-05 22:47王训和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思想道德传统节日

王训和

笔者经过对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一系列调查后发现,学校德育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弊端,直接导致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学校仍未将德育和智育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德育工作的探究不够,有安于现状的思想。二是德育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发现有效方法和规律的难度。三是教育工作者把德育与教学活动、生活实际割裂开来,甚至分离出来,孤立了德育,人为地将德育工作抽象化,德育工作中重内容轻过程,重显性轻隐性,忽视了德育存在的许多方面,错失了许多德育良机。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我们认为,德育和学习工作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和学习、工作、生活的各项活动融为一体。我们在从事所有活动的同时,德育就已经贯穿其中了;其他素质获得的同时,德育素质也在获得,只是德育在其他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不同而以,有时直接,有时间接,有时显性,有时隐性。可以说,生活有多丰富,德育工作就有多丰富。几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各项活动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与活动融为一体,重视了活动过程的育人功能,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课堂教学因其教学内容中德育成份的不同,德育的表现形式和重点也有所不同。有些课,其内容就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主要是人文类课程,其思想性明显,教育意义强。如“藤野先生”、“抗日战争”等,我们利用其内容就能进行鲜明的思想教育。而有些课程,没有明显的思想意义,比如“圆的周长”“重力”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如果从内容上挖掘思想意义,就有些牵强附会了。这些课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也正是人们常常忽视的地方,以为这些课只有智育任务,不具备德育功能。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学习中的互助合作,师生的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等,特别是教学中如何保护差生的自尊,关心爱护差生,促进差生的成长,合理张扬学生个性等,都是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德育内容。一节好课,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如果合理经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多方面都能获得潜移默化的成长,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充分挖掘各项活动中的德育因素

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有的活动德育主题明显,如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会、学雷锋活动、敬老活动、“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等,单从内容上说,德育功能就十分明显,并且针对性很强,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在某方面的教育意义是明显的。有些活动,活动内容没有明显的德育主题,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如劳动、打扫卫生、竞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在组织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以及互帮互助、互相关心、爱护公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意识等。活动中的思想教育,重在学生体验,重在活动的组织,切忌生硬说教,如果重说轻动,学生便失去兴趣,效果自然不好。

三、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潜质

生活即教育。人的大部分习惯品质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一名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礼仪常规、助人为乐、谦逊礼让等随处可见。因此,作为教师、家长在与孩子交往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些,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教师要做到时刻指导提醒,增强孩子效仿的目的性。平时事先应多给孩子说说什么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事后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好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不足的方面给予纠正。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些不经意的言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思想教育。

四、充分挖掘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每个节日都主题鲜明,有其特定的纪念意义。学校如能结合实际,开展好一些重要节日的纪念活动,深入挖掘、准确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源流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唤起他们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情,并形成守护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全体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在节日文化中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体验和理解,培育他们的文化自觉。对于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教育,首先应注重体验性与参与性,避免填鸭式的空洞、被动的知识灌输。

五、充分挖掘优秀人群身上的德育因素

在历史的长河中,名人伟人如天空中的星辰,发出耀眼的光辉,他们与众不同的魅力,崇高而伟大的人格,独特而平凡的经历,灿烂而辉煌的业绩,给世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他们身上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能使我们汲取的营养更加多元。他们辉煌的一生永远是后人的楷模,他们的成长轨迹是青少年成人之路。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德育资源,开展了解名人伟人,走近名人伟人,学习名人伟人的活动,以名人伟人的成长轨迹,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乃至对世界进步有用的人。

六、充分挖掘重大事件中的德育因素

重大事件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把握重大历史纪念日以及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整合资源,开展活动,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有些事件表现出英雄前辈为国为民、英勇奋斗的事迹,他们不朽的功绩、感人的壮举,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从正面激发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有些事件教训沉痛,引人深思,从反面警示我们,使我们永远记住教训。

我们的体会是,如果不把德育工作跟其他工作割裂开来,人为地孤立抽象德育工作,而把德育跟学校各项活动融为一体,贯穿其中,把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当成育人的过程,重组织、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感悟,德育的内容就丰富了,德育的形式就多样了,学校德育工作就不再是枯燥单一、生硬乏味的。

(作者单位:甘肃民勤县大滩中学)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思想道德传统节日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