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窥探

2014-06-05 14:36缪国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药制剂绿原黄芩

缪国平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窥探

缪国平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并已经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中药制剂在中医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药材基础主要是传统中药材,通过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制从而得到中药制剂。从中药类型上来看主要又包括了中成药、中药成方制剂、单味制剂等。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制剂发挥疗效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毒副作用低;另外在中药制剂使用的过程中还能够发挥出调理作用。为了让中药试剂充分发挥其效果就需要对其中的成分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观点,供与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清热类制剂;有效成分

相对于西药制剂传统中医药制剂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中药制剂用量较少、毒副作用小;其次中药制剂具有高效性与持久性,药用效率高;再者中药制剂储存较为方便,给药方式较为简单;另外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较好。近年来我国中药制剂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事实上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由于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在不同成分的提取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的工艺,这种技术限制也造成中药制剂控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就使得中药制剂质量良莠不齐了。为了让中药制剂的质量得到保证就需要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把握,准确得到有效成分的含量,这样才能够让中药制剂的制备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1]。

1 清热类制剂简述

在传统中药中清热类制剂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从分型上来看清热类制剂又被分为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以及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清热类制剂在临床治疗中主要用作治疗发热类疾病,另外对炎症、感染类疾病都具有一定的功效。在中药制剂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中药制剂已经可以取代西药,它们不仅仅可以除去抗病原微生物同时能够调节人体机制让人体免疫力以及新陈代谢得到促进[2]。

2 高效液相色谱简述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诞生于上世纪60年来,目前该技术是最为常见的分离检测技术之一,常见的高效液相色谱又包括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以及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压支持,这主要是由于流动相在经过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从分离检测速度上来看高效液相色谱具有高速性以及高效性,且分离较纯,灵敏度高,但所需要的成本偏高[3]。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药制剂流程主要如下:对样品大致情况进行掌握并确定分离目的→考虑药品如何预处理以及特殊处理→筛选合适的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关参数→合理筛选液相色谱并进行预实验对最佳分离条件进行评估→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对分离问题进行检查→定量校正→论证方法[4]。

3 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分析

以下以小儿解表颗粒测定为例对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进行分析。

小儿解表颗粒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清热类制剂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了牛黄、黄芩、葛根等。以下采取实验对其中的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成分进行测量。实验仪器: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以及台式恒温振荡器等。实验试剂:小儿解表颗粒、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乙腈(色谱纯)、甲醇(色谱纯)、醋酸(分析纯)、蒸馏水。实验方法:选取规格为4.6 mm×250 mm,5 µm的色谱柱进行填柱,流动相选取乙腈和0.4%乙酸混合液。采取梯度洗脱,在0~6 min内乙腈梯度范围由10%向30%递增,在6~12 min内乙腈梯度范围由30%~40%递增。0~5.5 min波长长度为280 nm,之后1 min内波长调节为327 nm,在6.5~12 min时波长还原为280 nm。柱温控制在28 ℃,流速为1 mL/min。

实验结果:见图1。

图1 标准样色谱图与样品色谱图比较

取梯度样品进行测定,通过线性回归处理得出绿原酸线性方程为y=5.29x-5.39(r=0.9996)、黄芩苷线性方程为y=11.83x+6.27(r=0.9996)、连翘苷线性方程为y=10.98x-1.41(r=0.9997)。对样本进行精密度试验,三者峰面积RSD分别为1.1%、0.6%以及1.1%,从RSD情况来看表明检测仪器的精密度较为理想。对样本进行稳定性实验得到三者峰面积RSD分别为1.4%、2.4%以及1.3%,这说明样品在稳定程度较好。另进行重复性实验得到三者峰面积RSD为1.9%、2.8%以及1.8%,重复性良好。

以n%=[(C×V)×10-6/W]×100%作为提取率计算公式,其中C为标准曲线得到的浓度;V为溶剂体积;W为样品质量。

实验过程中分别对萃取溶剂因素、萃取时间因素、温度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当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不变时,甲醇浓度控制在45%~55%区间内提取率较为理想。同理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料液比在1∶50~1∶55时组分提取率较为理想;控制其他因素,温度处于55~65℃时提取率最高;控制其他因素,提取时间控制在50~75 min时提取率较高。综上对提取工艺进行修正,甲醇浓度为51%,料液比为1∶53,提取时间为70 min,温度控制在60 ℃,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736%、1.92%、0.471%。

4 结 语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不同厂家产的小儿解表颗粒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成分差异,但是差异性不大。由此可见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备可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1] 李思维,谢蓉,王梅.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114-117.

[2] 王贞.黄芩甙的含量测定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2012,27(8):141-146.

[3] 文国俊.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评价[J].光谱实验室,2012,29(4):137-139.

[4] 李文烈,曹海芳,魏刚.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执业药师,2012,9(7):159-161.

R286

B

1671-8194(2014)28-0085-02

猜你喜欢
药制剂绿原黄芩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黄芩的入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