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胆囊炎45例诊断与治疗观察

2014-06-05 14:36伏满晓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管开腹

李 智 伏满晓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残余胆囊炎45例诊断与治疗观察

李 智 伏满晓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目的对残余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发病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45例残余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再次开腹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并且没有发生并发症,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对治疗的效果都很满意。结论对于残余胆囊炎最佳的诊断方法就是B超联合胰胆管造影技术和手段,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再次开腹手术治疗。

胆囊炎;诊断;治疗

残余胆囊炎是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之后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该病可能由于残留或者是再次发生结石等引发各种并发症,并且还可能会诱发癌变。目前临床上对于大部分出现该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再次开腹切除,为了不必要的医学纠纷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开展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炎或者是结石的时候,应该加强对手术细节问题的注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了对残余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我院针对2010年~2013年收治的45例残余胆囊炎患者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45例残余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28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27岁,最大的为76岁,平均年龄为51.2岁。45例患者中曾经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有11例,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有9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5例。4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曾经进行过胆道探查术,有1例患者曾经进行过胆内引流术。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中发病局上次手术治疗的时间最短的为1个月,最长的为15年,平均时间为1.5年。所有患者临床的主要症状为胆绞痛症状和体征,45例患者中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有25例,为并发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有17例,为并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有3例。

1.2 诊断和治疗方法

1.2.1 诊断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CT检查、胰胆管造影检查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其中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84.44%,CT检查的确诊率为57.78%,胰胆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为91.1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为80%,上述几种检查方法检查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诊断方法的确诊率

1.2.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都在全麻的状态下,采用再次开腹的手术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过称为:入腹之后,对患者的粘连进行全面充分的松解,使胆道能够显露,沟通文氏孔,将胆总管或者是残株胆囊打开,找到胆囊管的开口,将残余的胆囊组织切除,并且对胆道的其他问题进行酌情的处理。手术中获得的数据资料显示,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中残余胆囊的大小大为6 cm×3 cm×2 cm,结石的重量为0.5~25.0 g。所有患者中Mirrize综合征1型患者有5例,2型患者有3例,胆囊管汇入肝门部胆管的患者有1例,从前端汇入到胆总管的患者有7例,从后端汇入到胆总管的患者有6例,汇入到左胆管的患者有2例,汇入到十二指肠后端或者是胰腺段胆总管的患者有9例;另外有1例患者的肝脏面出现了多发海绵状的血管瘤,4例患者出现了合并肝硬化,胆囊床出现了静脉曲张的情况。

2 结 果

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经过再次开腹手术治疗之后均痊愈,开展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6 min,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患者出院之后对其进行3~3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都良好,所有患者都没有腹痛的感觉,并且患者均没有出现黄疸、胆管炎、胰腺炎和胆道狭窄等一种或者是多种并发症。

3 讨 论

3.1 残余胆囊炎发生的原因: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胆囊管的残留长度保持在0.3~0.5 cm为佳。残余胆囊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胆囊切除不完全或者是胆囊管的残留长度过长。残余胆囊内结石形成的愿意也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胆囊内的部分结石手术切除不彻底,另一方面是后天再次形成的。

临床分析可以得到造成残余胆囊炎发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①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手术中的操作过于粗糙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手术的视野没有充分的暴露等,医师没有清晰的将患者胆囊管的真连点找出来就患者的胆囊管给切断了。②在手术的过程中省略了钳夹压榨胆囊管的过程,导致胆囊管中残留着部分结石。③手术的医师担心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认为远离胆管进行切除会更加安全,就会导致残留的胆管过长,容易引发继发性结石。④手术过程中门脉血压高会导致创面渗血、胆囊床撕裂或者是胆囊动脉残留端出血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医师对胆囊三角进行详细的解剖。在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由于其具有胆囊床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曾经进行过2次胆道手术,手术均因出血这一原因匆匆的结束,最终导致胆囊一而再再而三的残留。⑤胆囊或者是胆管的变异增加了对胆囊管的判断,在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胆管的汇入,导致手术过程中对胆管的错误判断。

3.2 残余胆囊炎的诊断:胆囊切除的患者如果还经常会出现胆绞痛等的临床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警惕结石性残余胆囊炎的发生,残余胆囊炎发生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会诱发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得到胰胆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为91.11%,是所有诊断方法中确诊率最高的,但是在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诊断方法还是B超检查,本次的结果显示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84.44%,这是一种诊断率相对较高并且比较经济可行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可以清晰的看到胆囊床的位置,胆囊管的管状结构、以及后方的强回声团。同时,因为受到气体的干扰,积极比较小的残余胆囊或者是与胆总管平行并且积极比较小的残余胆囊通常容易被漏诊。CT检查能够看到胆囊床的位置以及囊状的结构,检查过程中部分患者能够看到高密度的结石造影。胰胆管造影和逆行的胰胆管造影检查方法在胆囊内部具有液体充盈时具有很高的阳性诊断率,但是在胆囊颈或者胆囊管内有结石,或者是残余的胆囊出现萎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这种检查技术虽然就有很高的诊断率,但是其检查的费用较高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因此不作为临床检查中首选的方法。

3.3 残余胆囊炎的治疗:结石性残余胆囊炎的主要症状是患者反复的出现胆绞痛,如果该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可能有癌变的风险。在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通常是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关于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进行再次手术研究的相关报道,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存在这粘连和慢性炎症的弊端,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可以得到所有患者经过再次开腹治疗之后,均痊愈,并且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随访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并且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因此,再次开腹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残余胆囊炎的最佳方法,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 严立俊,张贇,张棉成.残余胆囊的腹腔镜切除术[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0(5):41-42.

[2] 田秉璋,吴金术,刘初平.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道变异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J].中国医师杂志,2004,6(3):367-368.

[3] 李徐生,王琛.腹腔镜残余胆囊再次手术治疗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1(2):142-143.

[4] 陈梅福,吴金术,易为民.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诊治体会:附36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2(12):104-106.

[5] Lee JK,Ryu JK,Park JK,et al.Risk factor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after end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stone removal[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6):956-960.

[6] Said K,Edsborg N,Albiin N,et al.Gallbladder emptying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J].World J Gastroent erol,2009,15(28):3498-3503.

R575.61

B

1671-8194(2014)28-0170-02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管开腹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陈热症)35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