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4-06-05 14:3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痛风性汤加减血尿酸

卿 璞

(湖南省郴州市中医院内科,湖南 郴州 423000)

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卿 璞

(湖南省郴州市中医院内科,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探讨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因“痛风 ”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3例予“基础治疗+别嘌呤”治疗,治疗组43例予“基础治疗+薏苡仁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5、10、15天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患者出院时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第5、10、15天时,治疗组患者血尿酸量、C-反应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第5、10、15天血尿酸量、C-反应蛋白量之间的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薏苡仁汤加减;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本院在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可一定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陆再英、钟南山主编的《内科学》中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标准[1]和田德禄主编的《中医内科学》中诊断痹病的标准[2]为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患者急性发作期关节呈红、肿、热、刺痛,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慢性关节炎期,患者远端关节不同程度畸形、疼痛、活动受限。②辅助检查:血尿酸增高;X线、CT或MRI可见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破坏。③秋水仙碱治疗有效。综合以上即可确诊。

1.2 纳入标准:①凡是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痛风”并治疗的患者;②住院天数≥15 d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②近期感染的患者;③近期使用激素治疗相关疾病的患者;④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⑤住院天数<15 d的患者;⑥不合作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⑦治疗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1.4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痛风”并治疗的86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在35~65岁,平均年龄在46.7岁。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50例,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患者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2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35例,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19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痛风期、合并其他疾病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 检查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5、10、15天血尿酸、C-反应蛋白量的变化及患者出院时的临床疗效。

1.6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基础治疗+别嘌呤”治疗。a.基础治疗:控制饮食,禁饮酒及高嘌呤食物,每天饮水≥2000 mL;对于急性期患者予秋水仙碱、吲哚美辛等对症治疗。b.别嘌呤:每次100 mg,每天4次,连续服用7 d后改为250 mg每天,再连续服用7 d。②研究组:“基础治疗+薏苡仁汤加减”治疗。a.基础治疗同对照组。b.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30 g、苍术10 g、羌活10 g、独活10 g、防风10 g、麻黄6 g、桂枝6 g、川芎6 g、当归10 g、生姜10 g、甘草6 g、山慈菇10 g、土茯苓10 g、山茱萸10 g,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连续服用14 d。

1.7 疗效判定:根据193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评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临床治愈:患者无任何不适,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血尿酸正常。显效:患者基本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血尿酸明显降低。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好转,关节功能活动进步,C-反应蛋白、血尿酸降低。无效:与治疗前无差异。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8 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两组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两组率比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 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尿酸量的比较:经统计分析,在第1天,两组血尿酸量之间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第5、10、15天时,治疗组患者血尿酸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第5、10、15天血尿酸量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血尿酸量的比较

表2 两组血尿酸量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P<0.05,△P>0.05

2.2 两组C-反应蛋白的比较:经统计分析,在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量之间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第5、10、15天时,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第5、10、15天血清中C-反应蛋白量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C-反应蛋白的比较

表3 两组C-反应蛋白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P<0.05,△P>0.05

2.3 两组疗效的比较:经统计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的比较

3 讨 论

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2]。由于其关节炎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日后关节活动的能力,故如何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显得尤为重要。痛风,属中医“痹症”范畴,最早见于《内经》,经数代医家发展,认为本病主要为人体正气亏虚,导致卫外不固,使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闭阻静脉,使气血不通,引起相关关节疼痛,久之引起痛风石形成、关节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3]。本研究显示:采用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方中大量运用薏苡仁以淡渗利湿,促进尿酸的排除,苍术能燥湿健脾,使湿邪内生减少;独活、羌活、防风,具有祛风除湿作用,羌活、独活合用,治疗周身风湿;麻黄、桂枝则温经散寒以除湿,使凝滞血脉通畅;川芎、当归具有养血活血之功,在此主要为调和气血,使气血冲和,周养全身;生姜、甘草具有和中健脾之功。另外,山慈菇含秋水仙碱,能迅速消炎止痛;土茯苓能降低尿酸;山茱萸具有护肾之功[4]。综合全方,则据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综上所述:采用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李金祥.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9,31(7): 1105-1107.

[3] 刘书珍,刘凌云.中西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515-1517.

[4] 张剑勇,邱侠.痛风泰颗粒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0):308-310.

R593.22

B

1671-8194(2014)28-0271-02

猜你喜欢
痛风性汤加减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