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成长

2014-06-07 10:00熊佩玲
成才 2014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教师

■熊佩玲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成长

■熊佩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改革现今教学中尚存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错误做法,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让课堂呈现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气息。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使学生在民主、有趣、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一、确立开放平等观念,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我们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地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只是一个与学生具有平等身份的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监控者,学生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观念,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成为问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只有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权利,才会有自己的发现,才会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教师只有变“教育权威”为朋友、同学,让学生时时能看到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思想,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敢说、会说,学生才能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学生拥有了自由支配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就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的潜力极大地发掘出来,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数学课上,我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来当数学小老师,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如果同学们公认他的方法正确,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往往会欢欣鼓舞,发求知的欲望。学生们积极交流,常常会出现各种解题思路,我在他们每提出一种正确方法后,都大大地鼓励一番,还在某某同学的解法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上“某某解法”,或“某某小组解法”的字样。这种幽默、轻松氛围成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动力。我坚信:“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二、强化数学生活互融,激发合作探究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兴趣是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一切”。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那么学生是毫无合作探究的兴趣的,甚至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毫无用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因此,要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感受到数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的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他们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

如数学1公顷、1平方千米时,让学生亲自测一测它们的面积,感受一下它们和大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操场,目测、步测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让四个学生分别站在四个顶点上,其余学生观察,感受1公顷的大小。走上大街,步测1000米的长度,试估计以这一边为正方形的其它两上顶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体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进而估计城区的面积。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学到的知识,让部分学生调查城区人口数量,部分学生调查城区娱乐、健身情况,大家一起合作为居民娱乐、健身场所等提出规划建议。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在最大空间内体验到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很近,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到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又如学习《小数加减法》时,让学生走到超市、菜场等场所收集小件商品的单价。在课堂上分小组模拟超市、菜场的购物,让部分学生当收银员、部分学生当购物者,来进行价格的计算,大家一起合作探究,来感知小数在生活中存在和运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收集家庭日均开支、个人日均开支、其余学生为他的家庭开支出点子、提建议,增强大家的理财观念。相反,当数学远离孩子的生活实际,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

三、提供个性展现机会,拓展合作探究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教师除了要保护学生与生俱有的天性外,更要重视他们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数学中应当承认学生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出示一道思考题:“在2、4、6、7、10中,哪个数与众不同?”经过一段思考,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好多不同见解:

生1:10与众不同,10是两位数,其它都是一位数。

生2:7与众不同,7是单数,其余都是双数。

生3:6与众不同,6在中间。

生4:6与众不同,6倒过来是9,其余倒过来不是数。

生5:4与众不同,4与相邻两个数相差2,其它的不是。

……

有了这次大胆实践的机会,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结论是开放的,不是唯一的,每种想法都可以说是正确的。他们不受既定目标的约束,思维任意驰聘,得出的结论更是多种多样的。我对每一种想法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予以适当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就把时间和空间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广阔的舞台!

四、发挥激励评价作用,感受合作探究乐趣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更应该多一点激励,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的本身始终是充满快乐的。它更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一种有效动力。在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善于质疑的精神。教师平等真诚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经常开展互相评价、相互勉励。如“我同意某某的观点”“我还要补充……”“对某某的观点,我还有补充……”,课堂生活成了孩子们思维碰撞、心灵沟通的舞台。在探索中学生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欣赏他人。

总之,要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就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这样他们才有心理自由,让每一个学生的灵性都得到生动、活泼的释放。这样他们智慧的火花才得以闪现,他们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他们才会在合作探究中茁壮也长。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