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深致远金针度人

2014-06-07 10:00张振宇
成才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讲座校长教育

■张振宇

钩深致远金针度人

■张振宇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管人才的重要精神,为武昌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教育高端人才,在武昌区教育局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下,由局组干科、人事科和教育局党校具体组织,今年7月,在上海浦东新区举办了武汉市武昌区教育人才高级研修活动。冯恩洪、程红兵、顾志跃、王天蓉等上海知名教育专家作主题讲座,240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50名区属幼儿园园长先后参加研修。一个月的时间,武昌教育人怀揣教育梦想,穿行于武汉、上海之间,聆听教育最前沿的声音,感受上海发达的教育和先进的理念,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所获颇多。在此,本刊特设“培训感悟”栏目,精选几位参训者的所悟所思与大家分享。

总以为理论和实践恰如人的两条腿,若是一条长一条短,不但走起来吃力,而且也难得走远。见识过一些空头的理论家,搬弄经典、翻炒名词,虽然理论骨架魁伟,但是缺少血肉与经脉,研究的终归是博物馆里的标本,空忆当年繁荣;观察过一些踏实的实干家,夙兴夜寐、呕心沥血,虽然一时风生水起,但是没有方向与章法,捣腾的毕竟是责任田里的野苗,只会昙花一现。

与以往不同,此次培训授课的是上海基础教育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乃至大家,既在中小学校精耕细作多年,又在科研院所苦心经营数载,既有宏阔视野,又有细切感悟,整场培训能搔到痒处、戳到痛处、指到明处、落到实处,让人受益匪浅。

厚。王天蓉,宝山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以《问题化学习》为终身研究课题,带领她的研究团队,历经教学设计起步、深入学科的实践、探索课堂形态、研究学生学习、基于学校的实践五个阶段,涉及中小学全部学科,历时十年,出版专著2本,课题先后荣获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丰富的过程性资料呈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科案例,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团队成员,王老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独行快,众行远”,《问题化学习》衍生出系列子课题,进一步诠释了王天蓉“成就每一个人”的团队合作理念。这名纤弱的女教研员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厚”字,厚在积淀!厚在成果!

一线教育管理者,在学习科研、教改实验、品牌建设等方面,大多有如下情形:刚开始言之凿凿、情之切切,过不久热情消退、变通敷衍,到最后草草了事、不了了之。王天蓉老师十年磨一剑,她的坚持与执着让浅尝辄止者、半途而废者自愧不如!

高。“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程红兵校长以这句名言切入,梳理了课改前、课改初、课改中以及当下教育改革的词汇话语系统,淤塞的思维河道一经疏浚,便引来涓涓清流。教师的权利界限、职业责任、教学文化,“教师是学生精神的引路人”“留在心里的是细节”“记忆是唯一回归家园之路”等等,现象还是那些常见的现象,问题仍是那些熟悉的问题,只是在轻点慢拨之间,听来话语清新,入耳入心。恰如上游水库蓄势很高,突然开闸放水,轻易间能冲刷荡涤清下游梗塞的河道。一如既往,程红兵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高”字,分析问题站位高,叙事说理水平高。

我总在想,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仅仅依靠行政权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权、典范权才是其最重要的权力。如果校长工作谋划站位不高、教育理论水平不高,交流沟通能力不高,就如同“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又怎能拓宽教师视野、凝聚团队人心智慧而共谋发展呢?

准。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此次讲座,最是搔到痒处、戳准痛处的是李海林教授的《教师二次成长论》。说实话,教师“二次成长”不是新鲜理论,“斯格摩德曲线”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李教授所讲的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的种种表现,每每暗合听者心中款曲,恰如隔空点到自己心坎上。“高原期的疲惫不是累,而是无效;迷茫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菜鸟到处都不舒服,总是在找舒服;熟手最需要的是扩大自己的‘舒适圈’”等等,描述各种情形穷形尽相,让你无所遁形,令人叹为观止。李海林教授的讲座体现了一个“准”字,外在表现描摹准、心理根源剖析准、破解对策找得准。

术业有专攻,“教师二次成长论”是李教授的研究方向,他的中学教师与校长经历恰恰给了他“从里面走出来,再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回望”的丰富体验与独特视角。一个好学校需要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而帮助更多的教师走过高原期,实现“二次成长”恰恰是一个好校长职责所在。从这点看,“教师二次成长论”应该成为校长的必修课。

实。用一个“实”字来概括上海浦东发展研究院前院长顾志跃的讲座,应该是恰如其分。这位主导过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浦东试点工作的专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谈高深的理论,而是围绕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信马由缰、娓娓道来。他如同解读学期工作要点,将校长的基本专业职责一样样掰开揉碎,从目标到要点,从操作流程到注意事项,深入浅出地一一讲解,恰如打开一本校长岗位责任说明书。“实”这个字在建平西校刘明诚校长的讲解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如同顾院长一样,他关于学校德育活动品牌、教学管理举措的介绍,无一不是贴合实际、内容实在的,拿来你就能用上。

《基于标准的新时期校长专业素养》讲座内容,讲的是上海前期在校长专业化发展上率先探索的经验得失,也是武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大可以引以为鉴,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后发优势,创造性地加以借鉴推广。

此外,张广录老师组织的“世界咖啡”讨论活动,汇聚团队智慧、促进交流分享,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元好问有诗云:“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绣出的鸳鸯可以给别人观赏,可绣鸳鸯的金针(方法)却不能传授给别人。回望此次培训,厚、高、准、实、新,不仅钩深致远,而且金针度人。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讲座校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