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齐心同志1973年回延安

2014-06-14 16:49高权
延安文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财务科习仲勋陕北

高权

神秘来客

1973年4月中旬,我在延安第一招待所(陕甘宁边区时期的交际处,现交际宾馆)工作,负责接待工作。一天上午,延安地区革委会接待组组长郝振兴来找我,说北京来了一位客人,看我能不能给安排个房间。当时,正逢全国水利工作会在延安召开,住宿非常紧张。我便如实回答:“现在住宿很紧张,一间空房都没有了。”他一听,很着急,连连叹气:“唉呀,那怎办呀?”我意识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就问:“来的是什么人呀?”他低沉着声音告诉我:“是习仲勋的家属来了,地区革委会不敢接待……”

我一听习仲勋的名字,立刻觉得这不是小事。在陕北,没人不知道习仲勋的大名。解放前,他和刘志丹、谢子长在西北闹革命,名声很大。解放后又担任过副总理。现在虽然被“打倒”了,但陕北人心里知道是怎回事。我心想,习仲勋为革命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家属回到延安,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怎能说得过去?别人不接待,我接待!

“要不,住我宿舍吧?和我住一块,我保证照顾好。你看怎样?”看见老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我当即表态。

一听这话,老郝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激动地握住我的手:“哎呀,那……那好啊!那我就放心了!那就麻烦你招呼她一下。”

初次相见

当天下午,郝振兴组长就将客人带了过来。他给我介绍说:“这是齐心同志。”接着又把我介绍给她:“这是小史同志,由她来接待你,吃住一切都由她来安排。她也是党员,你放心吧!”这样,我们便算相识了。

之后,我带齐心同志去了我的宿舍。她显得很热情,给我讲了许多北京的事,还拿出北京的水果糖让我吃。当时生活水平低,水果糖在陕北还真是很稀罕,很难吃到。聊着聊着,齐心同志低声对我说:“老习快出来了。”——大概是好让我放心吧。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习老出来也罢,不出来也罢,既然我接下了这个任务,就一定要完成好。我父亲也是位老革命,1937年就入党,在战争年代及各种运动中,保护了许多老干部。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革命后代,做这么一件小事,完全是应该的。

那时候,我们宿舍的条件还很差,热水要从别处提,洗漱也都在室外。我一边上班,一边回宿舍招呼她,帮她提开水,预备洗脸水,在食堂买好饭给她提回去。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二天早上的小米汤她喝得很香:“米汤熬得好,很好喝!延安的小米就是好啊!”

说话间,她顺便告诉我,这次来延安,是来看望在延川插队的儿子习近平来的。

母子团聚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就有人来找我。我仔细打量来人:穿件灰咔叽棉袄,不很讲究,留着小平头,显得高大精干,朴实厚道,典型的陕北好后生。他进门来就急切地问我:“我母亲住在哪里?”接着又感动地说:“我母亲住您这,给您添麻烦了,谢谢您!”我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你先坐着,我给你打饭去。”他说:“不用了,我已经吃过了。”之后,我便将他带到我宿舍。

平日里隔着千山万水的母子俩,一朝相见,想说的话自然很多很多。然而,短暂的相聚过后,面临的又是长久的离别。他待了不长时间,便回去了。据我猜想,他应该是昨晚就从延川到了延安,至于住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天,她们家的旧识、解放前给马文瑞家当过保姆的张妈,得知齐心来了延安,便邀请她到家里吃了顿饺子。之后,她便离开了延安。

后来,有亲戚朋友知道此事的,问我:“你当时怎么敢应承下来?”我说:“有什么不敢的?习老为革命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家属回延安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这让人于心何忍?再说,他是不是‘反革命,大家心里都清楚。就算为这件事受牵连,我也不怕!我不过是个普通党员,能把我怎么样?”后来郝振兴也夸赞我说:“你胆量不小,很好!”我笑笑说:“没什么。人在困难的时候就应该帮一把。”

到了1975年,我听说习老已经“平反”了。再后来,我也淡忘了此事,因为我觉得,这事太微不足道了。我也从未想过,我和齐心同志还能有再见的一天。

再回延安

2000年夏,我已经调入延安市委办财务科工作。一天,市委副秘书长李竹林来财务科办事,说话间我问他:“你们最近忙什么?”他说:“北京来了客人,我们忙着陪同呢。”说完,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问我:“我向你打听个人:70年代的时候,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同志来延安,招待所有个人接待了她。你以前在招待所工作过,你认识这个人不?”我一听是齐心来延安了,便激动地说:“哎呀,这个人就是我嘛!她现在在哪?”李竹林一听是我,十分惊喜:“哎呀,原来是你啊!怎么不早说?她现在就住在万花宾馆,你现在跟我去见一下吧!老太太很感激你,老是给市上领导提起你,说她那年来延安有多么艰难,幸好得到了你的照顾!”说罢,李竹林就叫车接了我们,直奔万花。

我们去的时候,正逢市上领导宴请齐心一行。得知我来了,把我邀了去。宴会在一个大房间里,备了两桌。我被安排在主位就坐,紧挨着齐心母女。我印象最深的是,先是习老的爱女齐桥桥站起来,端起酒杯首先给我敬酒,并向大家介绍我说:“这位大姐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我母亲常说起你,我先敬你一杯!”说完,她先干为敬。

宴会结束后,老太太又邀我到她住处的客厅啦话。她关切地向我问长问短。陪同的市委副书记忽培元给老太太介绍我的情况:“现在小史是我们市委办公室财务科的副科长,丈夫是市信访局的局长。两口子都干得不错。”老太太欣慰地说:“好!好!”接着老太太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次来延安的往事,“在那样一种情况下,你收留了我,我和家人很感激你。一晃二十来年过去了,没想到又见到你了。我印象里,那时的你还是个姑娘,留着两根大辫子,胖胖的呢。”她又问我:“你有几个孩子?都在干啥?”我告诉她:“两个。女儿焦华,在市城管局工作;儿子焦鹏,在团市委工作。”她听了非常高兴,说:“太好了!看来你是个教子有方的人。希望孩子们今后有更大的进步。”老太太还念叨起张妈家那顿饺子。我告诉她:“张妈现在还在呢,快九十岁了。”那天我们聊了很久,她情绪很激动,我也很感动。

北京再见

2007年8月,我和丈夫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去北京旅游时,按照齐心老人留给我们她家的地址,去看望了老人。当时,她得了病,正在理疗阶段,下午还要去医院打针。看见我们来了,连医院也不去了,而是留在家里,热情接待了我们。以后,我们便一直保持着往来。

现在想来,那次老太太来延安,确实不易,一看完儿子,就匆匆走了,可以想象她是多么心酸。让我不曾想到的是,我不过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让老太太几十年来念念不忘,再回延安来还记得我,一路念叨一路打问;见面后不但邀请我到北京去她家里作客,以后还在家里热情接待了我,并一直保持着往来。她的这颗感恩之心,令我感动万分。因此,我常常给孩子们说这件事,教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栏目编辑:魏建国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科习仲勋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通 知
跑腿
跑腿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