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的培养及运用

2014-06-18 02:25李连贝
企业文明 2014年3期
关键词:笔者智慧心理

李连贝

正视问题,将消极转向积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一切积极元素得到肯定和提倡,以此形成良好的积极氛围。

扭转消积积极面世

积极心理的培养必须首先要对消极心理有种海纳的心态。

1963年,以100万美元片酬主演《埃及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曾经吐露心声,认为自己是一个太任性的长得不够漂亮的女孩。而大家公认的超级帅哥肯尼迪总统,自称是个非常内向的人。笔者以这两个人物为例,说明一个道理:一方面那些让我们震惊的名流对自己的判断与我们大众头脑中的概念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另一方面,还隐含了一个意思,他们能够接纳自己,勇于表达出自己真实的缺陷,如此开诚布公,何其坦荡?

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自己的缺陷,因而闭关自守,故步自封,这样一来积极心理便无从谈起。而要将这种在意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多少合适?必须因人而异),既不过分,同时还要将其转化成为一种源源不断向上向前的驱动力,这应该是获得积极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有缺点才可能有机会成长,否则人生“难得一搏”的一大乐趣岂不被强行剥夺了吗?

找准方法有的放矢

积极心理的培养没有绝对的方法,必须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从时间点来看,众所周知,武术或者体育竞技中,不可能有一个招数会使人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从术的层面上,要因人而异,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从时间轴上看,学习东西方文化演进历史,我们会发现东方人与西方人方法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一以贯之的坚持不懈。甚至有人说,天才就是能一直努力的人。笔者认为坚持不懈长时间稳定发挥效用对于积极心理的培养十分重要。

新华社记者吴晓波曾经关注过一个调查,所有身价超过10亿元资产的几千个老板中,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每年花在第一线摸爬滚打的时间最多,他有200多天在各省市营销一线调研,并且要手写公司内部的通报200多份。同样,他也是一个保持沉默低调为主的人。《非常营销》中对此有一句很好的总结,中国企业家的区别,仅在执行力上的高低而已!

正是为了持之以恒推进执行力,47岁创业的宗庆后,面对人生“40不惑”但事业毫无起色的困境,将自身强烈的危机感转化成了一以贯之的执行力,风里来,雨里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积极心理的培养必须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一切积极因素得到肯定提倡,以此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氛围。

德鲁克在他的《旁观者》中透露过通用汽车总裁斯隆的一段智慧:“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一个有智慧可以经常作出正确决策的企业家,解决之道只有两个,减少决策数量和谨慎再谨慎。”笔者越回味越觉得有意思,只有否定了个人的超群智慧,才能真正建立一种大智慧;只有减少决策,才能作出高质量的决策。

笔者曾经参观过一个“五·一”劳动节的图片展览,上海市摄影协会会长的题词给人很大启发——“勤劳朴素的劳动人民拥有最大的宁静与智慧”。而美国企业家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也曾经提出过:“企业的一线员工往往能够在危机来临前最早发现问题,可问题是高层主管是否能够在一片噪声之中,听到听懂这些声音?”听,是最难的一种技能。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晚年遗憾之一,就是“我们这些心理学家太关注颈部以上的部分了,对于颈部以下的身躯,我们研究得太少了”。用中国文化来诠释,此君很接地气。人的智慧来自于人类远祖的直立和劳动,现代社会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变成了钢筋丛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漠,那么人是否开始越来越不接地气了呢?值得深思。

1914年,老托马斯·沃森创办IBM的时候定下来三条行为准则:

①必须尊重个人;②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③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笔者追问,如果每个员工的建议都没人听,或者听了没有反馈、不能转化成生产力,那何谈“尊重”二字?流于形式,企业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以人为本发挥潜能

培养积极心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关键一点就是以人为本,加强人本关怀。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怎么会整天乐呵呵的,而且那么人本?”笔者一时语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先说乐呵呵,能经常乐呵呵,就离积极心理不远了。笔者想到王阳明曾说,整天快活就是功夫。苏格拉底也感叹过,原来我所需要的是那么少呀!孔子经常赞叹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先贤给了我们至少三个答案,也是三个具体做法:说到做到,就是能力,就是信心,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做让你自己觉得自豪的事情;知足常乐,需要的少,心理负担也少,少虚荣名利才能无求,去除求欲才有宁静,才有智慧;人生意义不全在饮食男女,恰恰经常体现在有节制地克服饮食男女的大欲之上,人生的快乐就在于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企业管理的进步,必须要站在古今巨人们的肩膀上。

再讲讲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口号中经常能看到。1987年柳传志领导的公司在帮IBM销售电脑时,公司人员都是中科院的技术人员,大家认为研究国家需要的大型计算机才是该做的事情,而柳传志说出一句了不起的话:“不对!我们需要什么并不重要,顾客需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可能存在几个重大的误区,笔者觉得有必要去弄明白。那么,谁是顾客?员工是顾客,只不过隶属内部。谁是人?员工是人,是企业最优良最重要的资产。打个比方,夫妻吵架找老娘舅调解时都说对方的过错,老娘舅听完之后,会问的是你们除了做得不错的地方,自己还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甚至遗漏忽略的地方?而企业管理者就常常容易把员工给忘了。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企业家最需要做的事就是管理好自己。企业家是谁?确切地讲,就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一个公司上下人都罢工了,就留下中高层领导守摊,就算他们每个都有三头六臂,该企业还能正常运行吗?假如一个企业里,人人都把自己当回事了,较上真了,积极向上了,这该是多么大的正能量呀?

1978—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意外收获是乡村企业的崛起,外国人都问哪里来的这些人,将中国经济盘活了。笔者感慨正是那些真正缺衣少食的农民,为了致富,在国家垄断生产资料、重拳打击投机倒把的缝隙中,找到了小商品经济发展的出路,演绎出了创世纪般的神话。我们不应当低估任何一个人的潜能。

上行下效率先垂范

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积极心理培养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榜样。假使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能亲力亲为、不耻下问、学以致用、持之以恒,那么企业管理的积极心理培养就指日可待。怎样操作呢?卡耐基成名前用的办法是,为了撰写如何克服焦虑的讲稿,查阅读遍了图书馆所有有关焦虑的书籍,并且在之后与读者和听众互动中,不断再增补素材与方法。借鉴卡耐基的方法,笔者曾经想到过一个最笨拙的办法来培养积极心理,那就是请当事人观察周围的朋友中很积极阳光的帅哥靓妹,私底下请教人家,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将此逐一记录下来,并且身体力行,总有一款是合适你的,最后只需要积少成多就可以了。经过朋友实践后,这种方法果然效果奇佳。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中国企业要练好积极心理的内功尤其困难。记得曾仕强在《中国管理哲学》中,有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人基本上是不可以管理的。”人的文化自觉正是形成于管与不管之间。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源自于对人的有效管理而形成的文化自觉上,而要做到一点在中国尤其困难。因为我们的人文功底原本就不够,近几十年来更是大踏步地后退,大部分员工的积极性远没有调动起来,国家的各项制度建设贯彻与实际需要有落差。因此,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一种海纳,恐怕在积极心理的探索过程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成为三夹板,体验掌中钉。具体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一个当事人因为心不能静,急功近利,在市场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追逐利润的贪婪;一个当事人忘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形成了官僚作风,等等。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任重道远,必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也算是积极心理的一种认知调整),一旦有起色,将鹏程万里!

有效借鉴不妨一试

下面一些参考办法,对培养积极情绪能起到有益作用。

①每天尽可能做大量练习,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消极情绪进行挑战,写出积极角度的看法。尽量做到“事情好的时候要往坏的地方想,事情最糟糕的时候,要往好处想”。

②训练自我情绪觉察能力,当发现自己处于消极情绪时,立即停止思考,着手去做能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事情(平时可以留心对自己会产生积极情绪的事件列份清单)。

③在合理范围内的情绪,要能够直抒情怀;对压抑了很久的情绪,要找到释放的途径,例如:定期的心理咨询,参加体育运动、歌唱、诗歌、书画等。

④经常进行一些镇定情绪的技巧训练,如:打坐,冥想,深呼吸,在需要时候可以临场救急。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留心这方面的应用,避免情绪过大地起伏。

⑤有一份核心朋友清单,在自己有情绪危机的时刻,及时求助也是一种情绪调节能力的体现。

⑥终身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系心融(中国)集团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笔者智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老师,别走……
心理感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有智慧的羊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