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开四关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2014-06-23 16:28张太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太冲密歇根合谷

叶 翔 秦 波 张 玮 张太阳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003)

电针开四关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叶 翔 秦 波 张 玮 张太阳*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南昌330003)

目的探讨电针应用断续波结合开四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加电针组(治疗组)、基础治疗加肌注弥可保组(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治疗后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评分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弥可保组。结论电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其疗效优于弥可保,其可能机制在于对神经元树突形态、树突直径及数量的良好恢复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针疗法;开四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x,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60.3%,2001年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达61.8%[1]。DPN是导致足部溃疡,夏洛克关节和截肢,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积极地防治糖尿病来阻止DPN的发生发展。

目前对于本病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临床治疗疗效也不尽人意。笔者近年来通过电针断续波结合开四关法来治疗DPN,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总结经验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入组标准:①年龄在40~70岁之间者;②糖尿病依据WHO(1999)制定的诊断标准;③依据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评分(MNSI)[2],MNSI>2分[3,4],或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MCV<45m/s,SCV<40m/s诊断DPN。

排除标准: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3个月内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有严重糖尿病其它慢性并发症者(如心绞痛发作、大面积脑梗、眼底出血、坏疽等);合并外伤、感染等各种应激状态,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合并肿瘤、结核、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个月内有各种手术病史及输血病史者;儿童、妊娠或准备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如符合以上排除标准中任何一项者,则此病患不能入组。

病例来源及基线特征:全部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来自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入组患者均排除有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加电针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1.80±9.48)岁;糖尿病病程(10.21±6.24)年。基础治疗加肌注弥可保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8.70±8.89)岁;糖尿病病程(7.48±5.35)年。两组在患者的年龄、病程、男女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器械选择毫针: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华佗牌1.5寸银柄不锈钢针灸针,规格:0.25mm×40mm。

电针仪:选用上海华宜医用仪器有限公司G6805-2A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

1.3 治疗基础治疗:入组患者均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且未服用其它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也停用其他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天以上。

治疗组选穴:主穴:合谷、太冲;配穴:曲池、太溪、足三里、涌泉(采用太冲透穴,意透而形不透,以获得针感为要)

采用单手进针法,直刺入穴后行提插捻转行针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未得气者采用辅助手法如循法、弹法、刮法等促进得气),接通G6805-2A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华宜医用仪器有限公司),选用断续波,频率为5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隔日一次,14次为1个疗程,共计28天。

对照组患者仅肌内注射弥可保:0.5mg,每日1次,共28天。

1.4 观察记录治疗前后密歇根量表评分[4]及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

1.5 疗效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积分减少46.7%以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积分减少17.7%~46.7%,神经传导速度增加3~5m/s;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积分减少不足17.7%,神经传导速度无增加或增加不到3m/s。

1.6 统计学方法①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②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即认为所检验的差异具有显著性。③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所检测的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30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密歇根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组内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密歇根量表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密歇根量表评分比较

组别n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四周治疗组30 5.72±0.73 4.50±0.82 3.45±1.06对照组30 5.42±0.80 4.97±0.89 4.12±1.17

2.3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两组间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m/s)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m/s)比较

组别n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SCV腓肠神经SCV治疗组30治疗前治疗后41.26±2.53 44.46±3.68 40.02±2.57 43.68±4.09 37.67±3.53 40.34±3.49 43.99±2.95 44.41±3.79对照组30治疗前治疗后39.64±4.41 42.21±3.26 39.78±3.95 41.91±3.06 38.54±3.97 39.51±3.39 42.05±3.24 41.52±3.46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一般认为其发生原理与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及高血糖引起神经组织内营养物质的缺乏及某些代谢物积聚有关。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任何改善神经血液循环的疗法对控制本病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5-7]。

本病属中医“血痹”、“痿证”等范畴,认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是消渴病发生并发症的病理基础。阴虚为本,气血亏耗,阴阳俱虚致气滞血瘀,血行不畅,气血不能通过四肢末梢,肌肉筋脉失于濡养以致麻木,感觉减退或过敏。因此,根据“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选穴既考虑到消渴最基本的病机为阴虚,关键为肾阴虚,又要考虑“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经络”为本病出现的病理基础,充分考虑益气养阴、化痰祛浊、活血化瘀。

根据中医针灸学传统理论,采用中医针灸古代文献南宋·窦汉卿在所著的《针经指南》卷首《标幽赋》中云:“寒热痹痛,开四关而矣。”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的“经外奇穴”篇称:“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依据经络的标本、气街理论,合谷、太冲正是经脉本部(肘膝关节以下)、胫气街所在,通过经气运行与脏腑及标部(头面、躯干)发生密切联系。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原穴是本经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与三焦有密切关系,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脉的根本,故原穴是调整人体气化功能的要穴。《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体活动离不开气血,在发生病变时,也不外乎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针灸治病的主要机制就是通过经脉调节人体气血。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泻气、活血;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合谷、太冲二穴相配堪称经典配穴,两穴一阴(太冲)一阳(合谷),一气(合谷)一血(太冲),一脏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针灸处方。合谷、太冲配伍,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补气益血、补肝益肾之功能。

现代研究发现[8-10],针刺四关穴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血管管径的变化,使血管扩张,并能降低血流阻力,升高血浆NO水平,解除或减轻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从本研究临床观察结果来看,电针能有效改善密歇根量表评分及增加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与弥可保组相比,同样具有显著差异性。弥可保针对轴突变性,可以促进轴浆转运,刺激轴突再生,恢复神经递质水平,促进突触传递的早期恢复,针对节段性脱髓鞘,促进髓鞘形成。现代研究认为,评定神经病变存在极严重度的标准是病理学指标[11]。而DPN的病理性标志是突出的非特异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各类神经纤维脱失、神经轴索萎缩、结周和节段性脱髓鞘。DPN最早累及下肢周围神经,而且远端比近端严重[12]。有研究表明,采用电针治疗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形态的恢复,使树突伸展范围接近正常状态,而且,树突直径及数量也能得到良好恢复[13]。在具有类似作用的前提下,本研究是否可以提示电针也具有与弥可保相似的作用机制呢?本结果从密歇根量表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两个方面的评价提示电针治疗DPN的有效性,但尚未就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就目前的诸多相关临床研究而言,多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同样也缺乏有效的机制研究,这就提示我们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更好地阐明电针治疗DPN的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医学的现代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石。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447-51.

[2]Feldman EL,Stevens MJ,Thomas PK,et al.A practical tvo-step quantitative clinical and electrophxsiological assessme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diabetic neuropathx[J].Diabetes Care,1994,17:1281-1289.

[3]贾伟平,沈琴,包玉倩,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价值的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707-2710.

[4]Lunetta M,Le Moli R,Grasso G,et al.A simplified diagnostic test for ambulatorx screening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orpathx[J].Diabetes Res Clin Pract,1998,39:165-172.

[5]刘悦,张尔勤,蹈璐,等.有氧运动对2型糖屎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53.

[6]卢莹.降纤酶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肢体感觉障碍43例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l):113.

[7]曾庆山.胞二磷胆碱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麻木、肌无力症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532.

[8].段方胜,吴钢,郑依勇,等.针刺四关穴对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5.

[9]杨波,张晓君,潘洪涛.针刺四关穴对颈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及血流量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44.

[10]周敏,刘洁,唐勇.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即对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29.

[11]毛微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类、鉴别诊断与分期[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3):190.

[12]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39.

[13]李澎涛,陶之理.电针对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形态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7,17:237.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29

:1672-2779(2014)-02-0045-03

��苏 玲 本文校对:张太阳

2013-09-09)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No:2010B008]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太冲密歇根合谷
密歇根阁楼住宅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美大学让山羊除草被起诉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FRIB将建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