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探索

2014-06-24 02:23郑敬刚孙艳丽董东平
地理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植物学研究型植被

郑敬刚+孙艳丽+董东平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02013094)endprint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02013094)endprint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02013094)endprint

猜你喜欢
植物学研究型植被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追踪盗猎者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