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研究

2014-07-02 01:10胡逸芳
计算机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研究综述

胡逸芳

摘要:分析2003-2012年我国精品课程建设领域的论文,借助Excel、Pajek和Ucinet等工具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和聚类研究,提出10年来我国精品课程研究呈曲线增长的趋势;指出我国精品课程研究的重点在于理论定义和总体建设,实际操作、技术实现和现状评价与对策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对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研究。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网站建设;研究综述

0 引言

自2003年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开始,众多专家、学者对精品课程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于此,笔者通过统计2003—2012年我国精品课程领域的文献,对近10年来我国精品课程领域文献的时间分布、主题分布、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建设和研究精品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笔者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以“精品课程”OR“课程网站建设”作为题名检索词,时间限定为2003-2012年(检索日2012年12月8日),共检索到6117篇文献,按照被引频次排列,再按照每年文献占文献总数的比例,统计了前600篇文献的关键词。

1.2 使用方法

Pajek软件是一款基于Windows的大型网络分析和可视化软件,笔者用Pajek的经典算法Kamada-Kawai,对精品课程领域的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共现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关键词聚类情况,从而得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重要节点。Ucinet是一款常用的网络分析集成软件,它能处理32767个网络节点。笔者通过该软件对数据进行中心性分析,结合前面的Pajek软件,对精品课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归纳。

2 文献的研究热点分析

为了从整体上展示精品课程领域各个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Pajek软件对论文的关键词绘制共现网络图谱,如图1所示。

然后,再通过Ucinet软件计算关键词的中心度来衡量各个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性,通过确定精品课程研究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词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表1是Ucinet分析所得的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前10的关键词。由于统计量的关系,笔者从600篇文献中,选取了被引频次≥20的101篇文献,共统计关键词503个,去除关键词“精品课程”和其他重复项,剩余了270个关键词。图1和表l是以这270个关键词为基础制作的。

在图1中,位于中心位置的教材建设、教程建设、建设要素、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标准、探索与思考等词代表了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研究主题,这也可以从词频的角度体现出来;而处在较边缘的高频关键词,虽然其受关注程度较低,但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该高频研究关键词网络中的一些前沿性问题,如课程网站、实现设计、互动平台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1)点度中心度:在一个网络中,如果一个行动者与很多其他行动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那么该行动者就居于中心地位,在该网络中拥有较大的“权利”。从表1中可以看出点度中心度排名最高的几个词是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它们的点度中心度分别是:74、65、57和57;以教学内容来说,它的点度中心度为74,也就是说它与74个关键词有直接的联系。这说明一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的核心,也是专家学者认为的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精品”应体现在资源的内容和教学的内容上,而不是建设一个形式上的精品课程网站。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并真正将精品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提供高品质的课程。

(2)中间中心度:指一个行动者通过在其他行动者之间相连的最短路径上占据中间人的位置,从而为网络中其他行动者充当潜在“中介”角色的程度。在网络中,如果一个行动者处于许多其他两点之间的路径上,可以认为该行动者居于重要地位,它测量的是行动者对资源控制的程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中间中心度是最高的。这说明了这几个关键词在整个网络的连接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对精品课程领域进行研究,这几个方面可以作为研究的中介内容。以教学改革为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提出混合教学的概念。混合教学是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更是对其改良与发展,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配合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行,开发有效的模型与策略来服务于教学。因此,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联系。

3 精品课程内容建设的重点

关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重点,专家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和侧重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前司长张尧学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应包括6方面内容: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以及机制建设。他认为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要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并能和本领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

在教学课程内容上,张武威提出,不是简单地把教材搬上网,或者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进行堆砌,而是纵向以线性教学知识组织策略,即在纵向体现学科章、节;在横向以非线性教学知识组织策略,即在横向体现以知识点为核心组成学生具体的知识结构。在这一点上,钟晓鸣、赵颜等学者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都认为课程资源应该着眼于学生,课程的体系和架构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教育认知规律。柳礼泉则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他提出教学内容是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的,教材是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编撰并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的,教学管理是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的,所以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关键因素。endprint

对于网站具体的模块内容,钟晓鸣研究了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发现耶鲁大学的开放课程网站非常简洁,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课程及教师介绍、课程教学大纲、学期教学安排表、下载、调查。他认为课程资源应该按照学生自学课程的要求来设计,课程网站的设计要按照教学规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进行资源调用和下载。任燕认为教学网站设计分为8大板块,分别是课程描述、教师队伍、课程建设、下载频道、在线学习、师生论坛、用户系统和留言板。

以武汉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信息检索”为例,分为课程指南、课程建设、授课教案、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录像、考试考核、辅助教学、English Version 9个板块。由此可见,精品课程网站基本以课程描述、教学资源、互动交互3大板块为主。

4 网站技术建设

4.1 从网络运行模式来研究精品课程

关于系统网络的运行模式,徐丽香、张聪明和曾刚等人都提到了现在最流行的2种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C/S模式具2层结构,此结构数据逻辑和数据存贮位于远程服务器上,而其形式逻辑和事务逻辑位于客户机上,因此在客户机上需要安装相应软件。这种模式的代表是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制作系统。

B/S模式,简单来说是包含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层的结构模式。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应用服务器就像是一个中转站,一面负责接收浏览器客户端的用户请求,一面将数据服务器的处理结果发回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物理上可由一台服务器实现。因此在客户端无须安装附加软件。

从众多研究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优缺点:

C/S模式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具有交互性强、网络通信量低、响应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而且由于生成的网站页面无须数据库支持,且对Web服务器无特定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跨平台性。缺点是系统维护时每个客户机上的应用软件都要更新,使得维护和管理的难度加大,在Internet环境下它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不够;而且,由于该结构中客户机可以直接访问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使得系统的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模式下生成导航页面时直接将栏目信息写入到HTML页面中,因此,在更换页面模板时,无法更换页面布局,只能对页面的配色、背景图片进行更换,从而使得生成导航页面形式单一、缺乏个性。

B/S模式的优点在于它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管理的成本和工作量,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且系统灵活性强,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在B/S模式下栏目信息储存于数据库中,因此可以在用户访问网站时,动态地生成不同的布局形式,显示方式十分灵活。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采用了特定的动态语言以及特定的数据库来开发,而这些动态语言及数据库往往对运行环境有依赖,存在兼容性问题。

由于B/S模式的优点,大部分的精品课程网站都采取了这种模式。为开发上面提到的精品课程网站制作系统,魏晓燕选用了XML来传递数据,XML作为一种半结构化数据的表示模型,多数主流的数据库产品都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XML文档的存储,因此XML具有在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之间传递数据的互用性;除了采用XML传递数据,网站还使用Flash技术开发网站前端界面。Flash强大的动画制作能力为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阐释提供了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另外魏晓燕还提到了ASE NET技术。说到ASE NET,不得不提到Microsoft.NET开发平台,.NET开发平台是由.NET框架(Framework)和.NET开发工具(包括编程语言和应用程序的集成开发环境)等部分组成。其中.NET Framework是整个开发平台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公共语言运行库及类库。ASR NET是微软整个.NET Framework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开发效率高、平台无关性、安全性等优势,广泛用于创建动态Web站点和基于Web的分布式应用。ASR NET主要为开发者提供了3类技术,即页面设计技术、XML Web Services技术和HTTP运行时服务技术。

4.2 从网站的建设模式来研究精品课程

在网站的建设方面,任燕提出网站采用Dreamweaver作为前台的主题设计工具,后台设计部分运用ASP技术添加动态资源,Access2003数据库作为动态数据整理工具,通过ADO对象访问数据库。这样的设计下每个网页均要使用Dreamweaver来建立,使得工作量大且重复性增加。从精品课程网站总体上来说,这种课程制作与管理方式是分散的,每门课程都不一样,管理维护工作量大。

因此不少学者提出开发一个精品课程网站在线制作系统。张永福提出建立一个内容管理系统CMS,将一个网站的组件和内容(如文字、图片)分离开,将各个页面连接到一起,控制页面的显示。这样不再需要单独建立每个页面,而是通过CMS来管理、发布、维护网站的内容。所以内容管理系统的使用人员不需要编程基础、网页设计基础就可以发布出布局合理页面美观的信息。

而魏晓燕描述了一个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精品课程网站在线制作系统。该系统对于一般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可视化的文本编辑工具,用户只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就可以使用该编辑工具;对于对网站个性化要求较高的用户,这个系统提供了另外的制作途径,可以不受文本编辑工具的限制,制作出一个个性鲜明的特色精品课程网站。

更多的是以学校为单位,通过组织开发“精品课程制作系统”来进行网站建设。以武汉大学为例,该校秉承了教育部精品课程构建中“共建共享”的原则,在2004年建立了“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平台”。李晓锋提到利用该系统可以达到“共建”精品课程的目的,教师通过该系统能够自行设置网站栏目、选择合适的课程模板,即可自动生成一个课程网站框架,然后可以随时添加和维护课程资料。马凤霞认为可以采取向导式模版式的开发方式来构建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使教师能轻松方便地完成精品课程的全部制作。该系统采用前面提到的B/S的3层应用模型建立基于WEB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采用SOLse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该平台由精品课程管理中心、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制作等4部分组成,方便教师通过此平台来完成精品课程网的制作。endprint

4.3 精品课程网站的交互功能研究

精品课程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但是同样因为它是基于网络而不是面对面的教学,因此教学互动就成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交互功能的特殊地位,学者们也对其进行了很多研究。

林筑英提出教学交互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时空分离教学的重要纽带。张力将精品课程中的交互从交互对象的角度分为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两种类型,其中人机交互是指师生与课程系统之间的交互,人人交互是指通过系统建立的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之间的交互。他提出通过易用界面、树状菜单、合理导航、课程结构以及章节自测等功能来实现人机交互。而对于人人交互,昌灏踟认为按照交互发生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同步交互是一种实时交互,教师和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进行反馈,对于这种交互的实现,汪崇文提出可以通过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引擎进行实时文字交流。异步交互是指交流的双方在收到信息后一段时间内再进行反馈,昌灏认为正是异步交互的这种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使得它成为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昌灏还提出在异步交互中可以采取E-mail、BBs、Blog等多种形式,使得异步交互系统具有智能化、情景化、灵活可控及实用性等特点。而从异步交互的模块设计上说,林筑英分别设置了在线课程、在线答疑、作业提交、在线考试、虚拟课堂和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等板块。

5 结语

可以看出,我国精品课程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主要是指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很少从用户的角度来开展,这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张世怡,刘春茂.中文网站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2):246-252.

[2]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3]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9):4-5.

[4]张武威,黄宇星.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知识组织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66-70.

[5]钟晓鸣.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设计:耶鲁开放课程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2(8):41-45.

[6]赵颜,郑锡伟.现代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制作的整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0(1):185-188.

[7]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3):77-81.

[8]任燕,孙英才.《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6):3818-3820.

[9]徐丽香.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字电子技术网络教程的研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7.

[10]张聪.课程网站全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11]曾刚.高校精品课程资源支撑和自主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湖北大学,2009.

[12]基于XML的精品课程网站在线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3]张永福.基于CMS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2):44-46.

[14]李晓峰.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平台构建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13-14.

[15]马风霞,张展.精品课程网络管理与开发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6-28.

[16]林筑英.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10(21):20-25.

[17]张力.医学精品课程交互和共享的实例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6):606-610.

[18]昌灏.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异步交互系统的优化与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89-90.

[19]汪崇文,方亮.交互功能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开发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27(1):25-27.

(编辑:郭田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
中职《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
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