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对李明瑞的统战工作研究

2014-07-04 03:55吴丽娜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邓小平广西革命

吴丽娜

[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对国民党左派上层军官李明瑞开展一系列统战工作,取得显著的成就,为百色起义的举行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统一战线;李明瑞;百色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一、中共对国民党左派高级将领统战工作政策的认识

大革命时期,我党与国民党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大革命失败后,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破裂,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此时,我党能否认清这种变化,能否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如何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且尚未解决的问题。

共产国际曾对中国革命给以过很多帮助,但是由于不了解中国国情,共产国际在阶级分析上采用公式化和定型化的方式,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对象且是危险的敌人。1929年10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共产国际执委给中共中央关于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共任务的信》,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妨碍工农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必须对他们实行最坚决的斗争。

在国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把民族资产阶级排斥在革命阵营外,并且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为阻碍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因此必须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才能获得革命的胜利。

中央派邓小平来广西对俞作柏、李明瑞做统战工作。但是并没有把俞作柏、李明瑞当作真正的同盟者,相反还多次来信指示批评广西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强调不能对广西的军阀政府存在幻想,俞作柏、李明瑞最多是个急进的改良主义者。对他们的工作路线,不是巩固他,而是破坏他。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将是极其危险的。

邓小平在面对共产国际以及中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压力下,并没有盲目的遵从。他正确运用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思想,深刻分析了广西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变化,得出了在当时的广西,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与俞作柏、李明瑞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统一战线,真诚合作,对他们实行团结、教育的工作方针。

二、中共对国民党左派高级将领统战工作的多角度展开

(一)派出优秀的军事干部40余人到广西从事统战工作

革命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优秀的人才做先导。1929年中共中央先后派出邓小平(化名邓斌)、龚楚(化名龚鹤村,后叛变),贺昌、张云逸、陈豪人、叶季壮、龚饮冰、何世昌、苑旦平、袁任远、许进、许卓、李谦、胡斌、冯达飞、李朴、袁振武(又名袁也烈)、佘惠、沈静斋、李干辉、阎伯衡、章健、李显、王展、张翼(后叛变)、杨茂、徐开先、王逸(后被开除党籍)、林礼等40多名党员进入广西从事统战工作。

去广西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是对国民党上层左派军官,尤其是对俞作柏、李明瑞进行统战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必须具有丰富的统一战线经验和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胜任。中央派去广西工作的这40多名干部,大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都有着丰富的统战军事理论以及实践经验。

中共中央派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来广西开展工作是有根据的。邓小平在莫斯科留学期间,参加团委以及学生会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回国后,在冯玉祥国民革命军隶属的中山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同时任学校中共党组织书记。1927年12月,年仅23岁的邓小平被任命为党中央秘书长,协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同时他有机会参加党中央的各种高级会议,参与了很多重大决策,这使他的政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党性进一步得到了增强。经过考察,认为邓小平是到广西工作的最合适人选。

(二)建立合作关系

邓小平巧妙地通过中共党员俞作豫与俞、李的关系(俞作豫是俞作柏的胞弟、李明瑞的表弟)进行内部活动,使俞、李与我党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俞、李的统战工作:

首先,推荐我党一批党员同志和进步人士到其军政部门担任要职。俞、李政权刚建立,急需一批人才充实政府,我党趁机安排一批党员干部到其部门任职。陈豪人为省政府机要秘书、龚鹤村任南宁市公安局长,徐冠英任编遣区特派员办事处总务科长,张云逸为广西教导总队副主任、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李谦为第四大队副大队长,俞作豫为第五大队大队长、兼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公署督办。同时,俞作柏采纳邓小平的建议,释放“四一二”政变中被捕的党员与进步人士,委任其分别任果德、恩隆、奉议、百色、河池、向都、凭祥、左县等县县长。

第二,改造旧军队。通过在旧部队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撤换反动军官,发展党员,我党成功的对广西教导总队、广西警备第四、第五大队进行了改造,初步掌握了对这支军官的领导权。

第三,推动并协助俞、李打击反动势力。俞、李回桂主政后,受到各方反动势力的威胁,处处被动。对此,我党提议,要坚决消灭桂系残余势力,防止其卷土重来;警惕蒋介石势力的入侵,同时提防汪精卫改组派势力的扩大。俞、李基本上接受我党的建议,沉重打击桂系势力,逮捕反动分子;拒绝安排蒋介石新派来桂的人员。

第四,通令开放工农运动,确认其合法地位。设立由我党领导的慰问农民运动办事处,并代表慰问各县农民,支持农会反豪绅的斗争。

通过上述工作,我党与俞、李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

(三)积极争取李明瑞

所谓擒贼先擒王。邓小平同志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当时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兼中央军事特派员的李明瑞,是掌握广西军事指挥权的军事实力人物之一。通过分析,认为争取李明瑞是极有可能且非常必要。

首先,邓小平领导广西党组织在与俞、李的统战合作中,坚持以诚相待的原则。邓小平先后数次向俞、李提出政治色彩鲜明,开宗明义的建议或主张:一是督促释放全部政治犯;二是建议建立广西警备大队;三是促成武装训练东兰农军;四是建议建立不行仓促反蒋。这些主张和建议,除第四点外,其余都被俞、李接受。提出这些主张和建议体现了邓小平对俞、李与我党合作态度的肯定,也表现了邓小平对合作方坦荡的襟怀,真诚的态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吸取大革命失败教训,当时在广西从事工作的党员大多采取秘密和不公开身份的方式,当时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其中就包括俞作柏和李明瑞。对俞、李公开身份,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与之合作,传达我党的指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邓小平对俞作柏、李明瑞的坦诚与信任。

其次,正确的规训。俞、李在广西执政不久,汪精卫便派薛岳来南宁说服俞作柏、李明瑞反蒋,这有可能再一次上演军阀矛盾导致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可以再次充分利用这些矛盾,将已经有所发展的广西革命形势推向一个高潮。从这个角度看,是乐于促成军阀混战的。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对军阀战争要采取失败主义的路线”,任由两败俱伤坐等渔翁之利。而是从广西的实际出发,他深感形势危急,亲自劝阻俞作柏、李明瑞,陈述利害,指出现时并不具备反蒋的条件,仓促反蒋会招来大祸。虽然最后邓小平和广西党组织没能成功阻止俞、李反蒋,但是这一过程体现了邓小平不以狭隘的党派利益为出发点,而是深明大义对俞、李进行了正确的规劝。

第三,思想上的影响。邓小平不仅从组织工作上对李明瑞进行统战工作时,更重要的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影响。邓小平来到广西后,向俞作柏、李明瑞介绍我党的方针政策,使俞、李更了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俞、李反蒋失败后,李明瑞陷入迷茫时期,思想十分苦闷和彷徨不定。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适时加大团结和教育李明瑞的工作力度。1929年12月初,邓小平在去上海向中央汇报情况时,途经龙州,见到了李明瑞。邓小平与李明瑞进行了几次长谈,向他宣传革命道理。在谈话中,邓小平向李明瑞表示,希望他跟着共产党搞革命,只有这样,他才有前途。邓小平明确表示待起义成功、建立红七军和红八军时,请他担任红七军和红八军总指挥。在此期间,邓小平还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给李明瑞。通过思想上的影响,使李明瑞认清革命形势,打消思想顾虑,坚定了加入革命阵营的决心。

第四,积极推荐李明瑞入党。1930年2月邓小平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会上就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不少同志对李明瑞表现了极大的不信任和排斥。仍然坚持李明瑞是军阀军官,绝对不要对他存丝毫的幻想,要加紧对他的斗争,否则将被其出卖。对此,邓小平作了十分诚恳和耐心的解释,并慎重地向党中央建议,批准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允许他革命。虽然当时党内已笼罩着一股“左”倾乌云,但在邓小平的努力争取下,最后还是批准了接受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

因李明瑞在旧军队是一位较有威望和影响的军官,他参加革命的行动不仅对争取、教育他原来的部属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对稳定当时复杂政治局势,分化瓦解敌人,加速武装起义的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他投身革命后为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更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不机械执行上级要把李明瑞赶出左江和红军的指示, 反而执着地帮助李明瑞改变旧思想,转变旧观念,并在条件成熟时吸收他入党,使之成为一名共产党高级军事指挥官的决策,体现了统战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三、中共对国民党左派上层军官统战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统战工作卓有成效,广西的革命斗争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就出现了新的转机。

(一) 全面恢复和发展广西的革命形势

首先是,我党在广西获得了合法的地方,为广西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通过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中共广西党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到10月,广西全省已健全的县委和特别支部有9个,正在恢复和健全的县委有5个。全省已有共产党员420人,团员130人。南宁“仅两个月就发展了三百多名新党员”。

(二)为武装起义和根据地的创建作干部准备

不论是派来广西工作的党员,还是被释放的政治犯,这些人,特别是一批党团员干部,如罗少彦、何健南、吴西等,后来都成为建立广西红军的骨干,为百色起义和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干部基础。

(三)为百色起义奠定军事基础

对广西教导总队、广西警备第四、第五大队的改造,使党基本上掌握了这支武装,这些,都为以后建立红军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对国民党左派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回答了大革命失败后,如何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如何在局部地区与国民党左派合作的问题,为我党的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百色起义的顺利举行,红七、红八军的成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上),北京: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2]中共百色市委党史办公室编:《右江风雷——邓小平与百色起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邓小平广西革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红色读物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
广西追歼战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