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国际传播

2014-07-04 03:59李竞谢思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国际传播制约因素

李竞+谢思佳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同时对于世界范围而言,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这就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进行了路径分析。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制约因素;路径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是我国经济领域的“走出去”战略在文化领域的自我延伸,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否进行很好的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找到目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外传播中的制约因素以及改进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就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实际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命题,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根据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来就不是一个僵化的理论体系,它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和借鉴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它还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在不断地丰富。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先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观愿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会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世界价值及其国际传播

我国自从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国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成为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根植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属于社会主义,但其中所蕴含的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科学发展思想等等,不仅对于中国的发展实践有理论指导价值,同时对世界范围来讲,也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先进的、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文化理论,是不分国界的,最终会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到的瓶颈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国际话语权、没有掌握价值标准的制定权。这些权利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际传播进程中一定会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定会大放光彩。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中的制约因素

1、中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

中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的根本所在。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占指导地位,中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明显的分歧。这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对外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没有掌握国际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际传播中遇西方国家所掌握,对自由、民主、法制、人权等的定位都是西方国家说了算,凡是符合他们要求的才算民主,不符合他们要求的就是践踏民主、有悖人权,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基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不断发展的,它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带来一定影响。

3、跨文化传播问题

各国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历史风俗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分类,且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文化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冲突,这会造成对文化理论的误读。当一国的文化理论在另一国不被接受,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强烈的抵制时,这就严重阻碍了本国文化理论在别国的有效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同样遇到了跨文化传播所带来的这些问题。

4、文化安全问题

199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软实力”包括一国的政治价值、意识形态、文化等。他指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诉求,它是一种通过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而不是强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西方国家逐渐认识到了“软实力”是一种无形资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利用其先进的大众传媒工具,不断地以文化为外包装,其中夹杂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借助本国强大的文化力量,对别国进行文化输出,从而达到其政治经济的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别国会考虑到本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害怕中国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灌输,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造成很大影响。

5、中国国际传播实力弱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对外传播机构的投入和支持,对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网站进行扶持。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在内的对外传播体系。但是在国际社会中,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媒介始终处于支配地位,我国的国际传播实力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处于弱势,这就会造成社会信息不平衡流动,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的效果。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路径分析

1、综合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虽然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其背后的经济力量。中国综合国力是否强大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因为一国经济建设的成功会引起别国文明对其发展模式和文化传统的关注。综合国力是否强大也影响文化的开放程度,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往往会采取开放的文化政策,而综合国力衰落的国家往往选择保守的文化政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需要我国的积极对外传播,更需要他国的主动接受,其根本要求就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提供基础性条件。

2、积极主动的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其国际传播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成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只有对它具备坚定的信心,才会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对外传播中才会有足够的底气。即使在对外传播中遇到西方文化的强大攻势,我们也能够从容的面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2]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仅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进行很好的国际传播的必然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重在说明解释,旨在获得世界的认可和理解

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目的不是向西方国家那样输出价值观念,或者是推广我国的发展模式,而是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让别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进而消解误会,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信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一个较好的世界舆论环境。还要向世界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理论选择,是历史的安排。邓小平曾说过:“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所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照中国的实际办事,别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3]“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同宇宙不能只有一种色彩一样,世界也不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理念”,[4]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不同国家都要秉持这种“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求同存异中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理解和尊重,才能实现更好的国际传播。

4、提高传播实力,对不同国家进行有针对的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传播网络,完善对外传播的硬件设施。采用由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组成的现代网络系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国际传播,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同时,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很大不同,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深入研究不同国家的认识方式和接受规律,有选择、有侧重的对不同国家进行不同方式的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5、多领域、宽渠道、多形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

第一,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需要培养一批扎实掌握理论、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需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国际眼光,让他们来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对外传播者,向国外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要点,减少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误读,消除可能产生的文化折扣现象。第二,通过积极主动开展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如举办文化年、文化周等活动,创办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嵌入到这些活动中去,使别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积极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向别国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利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来有效的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等;注重对外传播的广泛性,不仅要与广大发达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以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重视对其进行传播。第三,搞好结合渗透。要善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包含的价值理念等巧妙的融入到各种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之中,恰当的渗透在各种人文景观、文艺影视作品中来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若干年前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修正了他的观点,他指出:“历史终结论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 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传播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握传播规律,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12-11-1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9.

[4]江泽民.江泽民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0.

[5]王国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6]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N].光明日报,2009-09-01(9).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国际传播制约因素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