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康复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4-07-07 15:29梁俊华
安徽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负性偏瘫分级

梁俊华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襄阳 441000)

5E康复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梁俊华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襄阳 441000)

目的 观察和探讨5E康复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5E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鼓励患者、教育、锻炼、工作、评估。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应用FIM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 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分级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ESS及 ADL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 M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 5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实施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而且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更利于患者身心康复。关键词:5E康复模式;脑梗死;偏瘫;焦虑;抑郁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严重危害了我国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1]。脑梗死后引起的偏瘫,极易让患者出现抑郁、紧张、焦虑及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延迟[2]。5E是由国际康复协会提出的,其内容包括 5个部分,即鼓励(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评估(Evaluation)[3]。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对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应针 5E康复模式进行康复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8±7.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4]。入选标准:(1)均有肢体功能障碍,但生命体征稳定。(2)均为初次发病。(3)均经MRI或CT检查证实。排除标准:(1)合并意识障碍或昏迷、痴呆、失语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者。将 12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对照组患者采用脑梗死偏瘫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5E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同时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加强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采用5E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鼓励: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培养兴趣爱好,扩大交际与活动范围,转移注意力,减轻负性情绪,交流患者的成功经验,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5]。(2)教育:对患者讲解脑梗死、偏瘫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讲解早期康复有关知识,着重强调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可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交流相结合,口头讲解与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6]。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观察肢体锻炼的视频,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3)锻炼: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根据患者疾病及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教育及康复计划,增强患者在早期实施康复训练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7]。注意早期良肢位摆放,摆放时需要注意患侧、健侧及仰卧相互交替,并采用软垫填充身体的支撑点,以维持舒适卧位。对于早期不能下床者,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被动活动,如床上伸屈肢体,翻身等。2周左右者可下床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避免用力过猛或运动幅度过大。指导并启发患者尽可能进行自我护理,强化其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由于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患者在卧床到直立过程中,易发生意外,在此过程中,护士进行床旁严密观察,并采用直立起床法起床[8]。积极纠正患者功能锻炼中的错误,并鼓励表现好的患者。(4)工作:当患者病情改善,生活可自理的情况下,有工作者可鼓励其继续工作。(5)评估:评估患者对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饮食、生活质量及精神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修订康复计划。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8],SAS、SDS表中各包含20个项目,各项目评分之和为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并取整数即为最后标准得分。根据两组患者评分结果进行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分级,分级标准:无:49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同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mangled extremity security score)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应用 FIM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分级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分级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分级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MESS评分及 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MESS及 ADL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M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MESS评分及 ADL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受到心理、躯体、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力量的改变等多方面的压力,易出现恐惧、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患者在身心两方面的压力下,可引起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各项负性情绪还直接影响到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二者形成恶性循环[9]。

5E康复模式的中心内容是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参与对疾病治疗中,并用一些成功病例的故事,激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鼓励患者扩大社交,进行康复训练,并重新工作,以减轻不良心理,创造价值。而且还强调对患者的进步进行鼓励与肯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我们在对患者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5E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首先,鼓励患者,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对患者进行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脑梗死、偏瘫及康复护理相关知识,以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治疗及预后。第三,我们对患者进行活动锻炼指导,研究表明,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护理不仅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而且可克服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欲望。第四,我们鼓励有工作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回归工作,这样可提高患者的自我价值及自我认可。最后,我们根据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结果进行再评价,从而指导康复护理计划的调整和优化,以期制定更为合理的个体化康复护理计划。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 SAS、SDS评分、M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差异。

[1] 张珲娉,陈红梅,贺飞飞,等.5E原则在预防老年癌症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6):85-86.

[2] 黄春辉.5E康复模式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3,33(3):228-230,237.

[3] 刘志梅,张嘉丽,周建华,等.5E教学模式在 ICU呼吸机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8(33):131-132.

[4] 夏 莉,温 玉,王 燕,等.浅谈“五 E”康复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 (9):25-26.

[5] 张琪英.5E康复模式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8):30-31.

[6] 蔡桂兰,董 静,赵素梅,等.“5E”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5):1205-1207.

[7] 黄燕林,陈 伟.5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3):8-10.

[8] 温 玉,谢翠芳,罗 梅,等.5E康复模式在血液透析初期沟通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6):464-466.

[9] 陆春兰.5E康复模式在提高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3):29-31.

10.3969/j.issn.1009-6469.2014.02.064

2013-08-05,

2013-09-05)

猜你喜欢
负性偏瘫分级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分级诊疗路难行?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