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2014-07-07 15:29娟,黄萍,汪
安徽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男女比例预防接种月龄

汪 娟,黄 萍,汪 峰

(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汪 娟,黄 萍,汪 峰

(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目的 通过分析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2010—2012年收集的安徽省 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中,男女比例为 1.5∶1,高峰年龄段集中在<1岁,占46.1%。发生时间分布主要为0~1 d,占85.4%。季节分布集中在夏季6月、7月、8月,占39.9%。临床损害多为发热/红肿/硬结,占82.9%。发生原因为一般反应占97.6%和异常反应占2.1%。98.1%的病例好转或治愈。结论 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在存在 <1岁、夏季炎热季节等条件的儿童中使用时,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更加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免疫规划的落实。

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不良反应;分析

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与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1]。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传染性疾病的专用疫苗,适用于3月龄至6周岁的儿童接种。基础免疫自3月龄开始,至12月龄完成3针免疫,每次0.5 mL,每针间隔 4~6周,加强免疫通常在基础免疫后18~24月龄内进行。为了解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本文对2010—2012年接种该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1 991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该疫苗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2010—2012年收集的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 1991例,占报告疫苗总数的32.0%。对1991例报告根据不同性别与年龄分布、ADR发生时间、季节分布、临床损害、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分析。

1.2 发生原因分类 按以下诊断标准进行原因分类:(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预防接种过程中或预防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预防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4)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

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预防接种方案,而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5)偶合症:受种者在预防接种时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预防接种后偶合发病;(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预防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发生原因仍不能明确的反应[2]。

1.3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将监测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后,使用 Excel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 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中,男性1 204例,占60.5%,女性787例,占39.5%,男女比例为1.5∶1。其中,2010年男女比例为1.9∶1,2011年男女比例为1.7∶1,2012年男女比例为1.4∶1。高峰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1岁,共918例,占46.1%;1岁749例,占37.6%;2~6 岁312例,占15.7%;≥7岁12例,占0.6%。见表1。

2.2 发生时间分布 1 991例报告中,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发生时间分布主要为0~1 d 1 701例,占85.4%;2~3 d 212例,占10.6%;4~7 d 39例,占2.0%;>15 d 27例,占1.4%;8~14 d 12例,占0.6%。见表2。

2.3 季节分布 1 991例报告中,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季节分布集中在 7月 273例,占 13.7%;8月268例,占13.5%;6月253例,占12.7%。见表3。

2.4 临床损害分布 在 1 991例报告中,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临床损害为发热/红肿/硬结的达到1 650例,占82.9%;其它各种临床损害237例,占11.9%;过敏反应81例,占4.1%;无菌性脓肿19例,占0.9%;热性惊厥3例,占0.1%;癫痫1例,占0.1%。见表4。

2.5 发生原因分布 1 991例报告中,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发生原因主要为一般反应1 943例,占97.6%;异常反应43例,占2.1%;偶合症4例,占0.2%;待定1例,占0.1%。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发生,见表5。

2.6 转归情况 在 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中,好转1 156例,占58.1%;治愈797例,占40.0%;不详38例,占1.9%。见表6。

表1 2010—2012年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表2 2010—2012年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发生时间分布

表3 2010—2012年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季节分布

表4 2010—2012年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临床损害分布

表5 2010—2012年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发生原因分布

表6 2010—2012年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转归情况

3 讨论

3.1 ADR与易发人群 从表 2可以看出,男性报告数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1。<1岁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不良反应发生较为集中,发生 918例,占46.1%。在<1岁中,3~5月龄发生不良反应达到662例。3、4、5月龄均为小龄儿童,上臂三角肌发育不够发达,加上部分儿童偏瘦,注射后易起硬结[3]。疫苗所含的百日咳菌体成分,初免成功后(一般为30 d左右),体内产生百日咳抗体,当再次接种时与抗原产生中和作用,幼儿机体因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引起发热和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此外,婴幼儿的肌肤、神经、血管等仍处在发育完善阶段,婴儿皮肤娇嫩,易擦伤感染,加之婴幼儿哭闹,不能主动合作的特点,因此,选择注射部位要准确,操作轻柔敏捷,避免粗暴[4]。

3.2 ADR发生时间分布 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分布主要为 0~1 d 1 701例,占85.4%。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38.5℃以下,持续1~2 d均属正常反应,很少有3 d以上者。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即可。

3.3 ADR与季节分布 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发生不良反应集中在夏季6月、7月、8月,占39.9%。在夏季炎热季节会由于穿短袖使接种部位暴露而受灰尘、赃物的污染或儿童触摸接种部位以及过度活动时汗液的刺激、大量出汗容易着凉等,也使接种后不良反应增多。遇高温天气(气温大于35℃)适当推迟疫苗的接种[5]。在夏季不良反应多发季节,接种前后不要让儿童过分活动,避免局部受汗液刺激或受凉而出现不良反应。接种后当天,不要让儿童室外玩耍,穿短袖时要避免由于接种暴露而受灰尘和脏物的污染,教育儿童不要触摸接种部位,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

3.4 ADR与临床损害 监测中发现,临床损害主要为发热/红肿/硬结的达到 1 650例,占82.9%。1 991例报告中,98.1%的病例好转或治愈。疫苗接种后,接种部位出现硬结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有些小儿会在24 h内出现接种部位疼痛、红晕,轻微发热,体温 <38℃,个别出现注射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这时让患儿多饮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和降低体温,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接种时要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按无菌操作要求规范接种。如果接种剂量大、注射过浅、接种途径不正确,每次接种前未充分摇匀或者曾今冻结(形成铝盐结晶)等都会是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甚至无菌化脓的发生。

总体来看,针对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特征,在存在<1岁、夏季炎热季节等条件的儿童中使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积极开展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更加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免疫规划的落实。

[1] 张延龄,张 晖 主编.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23-824.

[2] 刘大卫,郭 飚,曹玲生,等.全国 2005~200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05-513.

[3] 郑惠玉.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1):455.

[4] 黄书范,李福国.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局部反应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1997,19(2):122.

[5] 谢亚利,李汉华,李贺兰,等.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9,11(6):446-448.

[6] 武文娣,刘大卫,吴冰冰,等.全国 2007~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6):481 -490.

[7] 张舒华.百白破和无细胞百白破制剂接种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J].安徽医药,2004,8(2):160.

[8] 刘迎春.百白破疫苗出现硬结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中国校医,2013,27(4):258,260.

[9] 王 俊.2011年合肥市瑶海区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9):1328-1329.

[10]葛成平.探索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红肿的预防与处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7):12-13.

[11]林丽芳,王海明,袁燕萍.如何减少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76,178.

DTaP vaccine adverse reaction:an analysis of 1 991 cases

WANG Juan,HUANG Ping,WANG Feng
(Center for ADR Monitoring of Anhui,Hefei,Anhui 230051,China)

Objective To tak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By analysis of 1 991 cases of acellular pertussis,diphtheria and tetanus combined(DTaP)vaccine causing adverse reactions.Methods Using descriptive method,we analyzed the data from China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Information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2010—2012,collecting 1 911 cases of DTaP Vaccine reports.Results A total of 1 911 cases of DTaP vaccine were reported.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1.5∶1.46.1%cases were<1 years old.Cases of spaced distribution(vaccination→occurrence)for 0~1 days,accounted for 85.4%.Heavy seasonal distribution occurred in the summer(June-September),which accounted for 39.9%.Fever,swelling and induration were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diagnosis,which accounted for 82.9%.97.6%cases were common,minor reactions,while 2.1%were rare.98.1%cases were improved or cured.Conclusions DTaP vaccine,when used on children<1 year and under hot summer season conditions,people should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in advance to avoid or reduce the cha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vaccine safety supervision,and also to help protect children’s health and the execution of the immunization program.

DTaP vaccine;adverse reaction;analysis

10.3969/j.issn.1009-6469.2014.02.070

2013-08-12,

2013-09-12)

猜你喜欢
男女比例预防接种月龄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男女比例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男女比例对团队执行效率的影响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嫁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