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遗《朱子家礼》中的冠礼

2014-07-12 06:45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0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朱子祠堂礼仪

(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 050000 )

一、朱子与朱子家礼

朱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中国礼仪传统取得恢复和发展的时代。经过宋代之前长期战乱,华夏礼乐制度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宋代儒学界呈现出强烈重归华夏道统的趋势。朱子在经学、文学、自然科学、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和成就,也对礼仪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朱子痛心于“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於世”,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礼仪考证与总结,并在司马氏《书仪》等基础上完成了《朱子家礼》,这是其礼学成果之一,并被社会迅速传播。

家礼的普及和兴起是中国礼仪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实行封建制的夏、商、周时期,人们重视的划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范畴的“五礼”,注重对封建主的义务,主要由士阶层掌握。而到了家礼普及的时代,礼仪由普通民众学习掌握,只关注冠昏丧祭等百姓生活相关礼仪,功能上也主要用于协调宗族等社会自组织体系的人际关系。《朱子家礼》的产生也适应了这一变化的出现。

二、冠礼的意义

礼由含义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朱子称之为“本”与“文”。古今的冠礼无论含义还是形式都是一脉相承的。《朱子家礼》中,则侧重于“谨名分、崇爱敬”的宗族人伦体系的建立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包含但不再强调冠礼对于天下礼仪制度建立的宏大意义。

对于个人,成人礼之价值在于明确一个人社会属性的转换,对其权力义务的确认。中国的冠礼,注重对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人行为的规范,即“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於其人”。

冠礼礼仪的基本核心就是为一个人穿上成年人的冠服,谓之“服备”,服备之后,一个人要实现三个明显的变化,分别是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也就是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这是古代士君子的基本风貌。古人认为只有这种品格的人,才能垂范社会走向良善。

三代时期,一个士的养成需要较长时间,贵族子弟及平民中的优异者15岁进入大学阶段,接受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学、数学的训练,到20岁的时候初步掌握了士的基本技能,才可以行冠礼。到了宋代,社会不再要求这些技能的全部实现,对于一个普通人家子弟来说,到了15岁,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教养即“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即可行冠礼。

三、冠礼的举行

《冠礼》中,冠礼举行的场所是家族祠堂。冠礼虽然是家礼,但也要在外人的参与下进行。参与冠礼的人,最主要的是三个人。一个是冠者本人。一个是族中宗子,称主人。其余参礼、观礼人员为家族成员。

前期内容为选择行礼日期、告知祖先、邀请宾,进行筹备。宋代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择正月一日,举行冠礼。日期定了之后,于冠礼前三日,由主人在祠堂向祖先进行告知,称“告于祠堂”,即过去所谓“告庙”。朱子家礼中这一环节较为独特,代替了《仪礼·士冠礼》中的“筮日”“筮宾”。告于祠堂之后,立刻“戒宾”,戒是告知之意,戒宾即主人亲往有贤德的朋友家中,按照固定的说辞告知宾为孩子主持冠礼。冠礼前一日,主人要派遣使者(或亲自)去按固定说辞邀请宾,称“宿宾”。宾接受邀请,并指派弟子亲戚中懂礼仪的一个人担任“赞”,以在冠礼现场提供协助。冠礼当日早起,参礼人员要全部礼服盛装,执士(即礼仪工作人员,由家庭成员担任)将行礼所需的器物、冠服都陈设好。

中期内容为迎宾、就位、三加、醮酒、冠字等。冠礼当日陈设、序列完毕。宾至,主人迎接宾和赞入内。冠者从东边屋中走出,接受加冠。此时的冠者是未成年人的发型和衣着,穿杂色鞋。

三加是宾三次为冠者戴首服(头上的衣服,指巾帽、冠),冠者再更换对应的衣服。首先是初加。宾先说祝文:“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大意是在这吉月良日,开始为你戴上成年人才可以使用的首服,你要放弃幼年的心意,谨慎培养自己成年人的才艺和品质,你长寿且吉祥,天赐你幸福。说完祝文跪下将幅巾戴到冠者头上。冠者起身回到房中,换上深衣、大带,穿鞋,出门面向南方,容貌庄重站立良久。初加完毕。然后是再加。

再加程序和初加一致,祝词为:“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谨尔威仪,淑顺尔德,眉寿永年,享受胡福。”首服为帽子(纱帽),衣服为皂衫革带,系上鞋。

三加程序如前,祝词为:“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首服为襆头,穿公服系革带,纳靴执笏。或者是着襴衫,纳靴。三加体现了《孝经》中“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的精神。

醮酒在堂中进行,设席于堂中稍靠西。宾从赞手中接过酒盏,立于席前面向北,说祝文道:“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冠者跪下拜两次(这是冠者首次行礼),升席、受盏,面向南而跪,祭酒,再跪下喝一口酒,再向南跪拜两次。醮酒就完成了。

醮酒完是冠字,这意味着从此之后,人们就要称呼他的字而不是名了,冠字结束。冠字之后进入后期,主人要带领冠者去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冠者拜见族中尊长。在堂中拜见父母,在院子东侧拜见男性尊长,在西侧拜见女性尊长,这也是冠者首次以礼拜见族中尊长。然后去拜见乡里有德望者及父亲的志同之友,乡先生及父之执友都要答拜,冠礼全部完成。

四、女子笄礼

女子十五岁即许嫁,许嫁前在家中举行女子的成人礼“笄礼”。古代女子不承重,不承担社会事物,笄礼的意义主要指向是女子今后婚姻家庭的权利义务。在仪式上是一个简化版的冠礼,母亲为主人,“亲姻妇女之贤而有礼者”为宾,族中女性参与。三加改为一加,在头上插上象征成年的簪子(笄),改穿女子成年礼服,用冠礼初加的祝词。笄礼介于礼与俗之间,今天许多地区还保留有笄礼习俗,如西南一些地区女子出嫁前有“上头”的习俗。在今天石家庄有的地区,还有隆重为女孩过十三岁生日的传统,可以看作笄礼遗存。

成人礼是许多民族文化形态在发展中形成的种仪式性活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与载体之一,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朱子祠堂礼仪
小金鱼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梁家祠堂史话
多肉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
“朱子深衣”与朱熹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