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视角下鲁比的悲剧生活成因探析

2014-07-12 06:45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3007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夫妻关系伦理悲剧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430070)

一、引言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南方作家,曾获得过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小说奖等奖项,也是首位尚在人世就被“美国文库”收录作品的作家,尤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美国文坛的契诃夫”。她生于南方、长于南方、创作于南方,因而其小说多源于对南方生活的细微观察以及对人性的感悟。《一则新闻》收录在其首部小说集《绿帘》中,讲述的是一则豆腐块新闻引发落寞的家庭主妇浮想联翩的故事。本文和韦尔蒂其他短篇小说一样,同为对南方的平凡人生活的描述,揭示了在当时南方族群中因物质贫乏、精神空虚、沟通障碍而造成的生活悲剧。

国内外学者对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有着广泛研究。专家学者多从韦尔蒂小说中的南方特征、畸形人物以及创作手法如摄影技巧等方面入手,而本文则试图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解析其短篇《一则新闻》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

文学伦理学批评由聂珍钊教授提出,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多种表达。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的角度,解释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深层原因,并对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本文结合对小说社会背景的分析,从主人公自身素质、夫妻关系和社会关系三方面着手,分析上述三方面分别对其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女主人公鲁比悲剧生活的成因。

二、自身素质

首先,女主人公鲁比未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从她的行为举止就得以体现。她“大大咧咧地叉开双腿,弓着腰,上下左右摆动着湿漉漉的黄毛头,像只猫在为糊涂事自责。她在自言自语。”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往往行为得体、举止端庄,也不会像鲁比一样一个人自言自语,更不会有“叉开双腿,弓着腰摆弄头发”的粗鲁行为。其次,鲁比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并未履行自己的职责。文中描述鲁比在家一整个下午无所事事,只是在丈夫斥责后,才不得不匆忙地开始做家务。另外,淋过大雨后直接在家里甩动湿漉漉的头,这个细节反映出她并非一名能把家中事务打理得整洁有序的家庭主妇。她的“不愿”和“不能”,与传统道德理念中家庭主妇贤惠能干的形象是相悖的。再次,鲁比把自己锁在封闭的房子里,鲜少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才会对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事情产生戏剧性夸张的反应。“她红光满面地走到旁边的桌前,拿起一个小包。这是包咖啡,上面标着红色的‘样品’二字,她是从湿乎乎的报纸上解下来这包咖啡的,但她拿得小心翼翼。”她甚至对这样的包装表示不满,认为用报纸包样品不够珍惜。一包咖啡样品,普通人根本不会重视,但对于女主人公鲁比而言,却如此珍贵。在她眼中,咖啡样品是一件宝物;报纸也同样如此。“她蹲在那儿,轻触报纸的版面,仿佛那是十分脆弱的物件。她不光是在看—她瞪着眼在瞅,好像报纸很难以捉摸似的,那样子犹如年轻的姑娘面对着小婴儿。她紧张地蹲下来,用皲裂的、红红的细指头轻轻拍平报纸上的折痕。”无论是自然界中最普通的暴雨、一包样品咖啡,还是报纸上豆腐块大小的一则新闻,都能带给鲁比巨大的冲击,我们可以推测她的生活孤独而平淡,她的人生鲜少有重大事件造访。正如文中提到:“她一定是孤独惯了、迟缓惯了,瞧瞧她对什么都感到惊奇的样子吧。”鲁比终日足不出户,她依附于丈夫、丢失自我,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鲁比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生活经历的磨练也并没有使她成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她一味自我封闭,不懂怎样在生活中提高自己,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教育的缺失、家庭责任的懈怠和自我的封闭使得鲁比自身素质不高,这正是造成鲁比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夫妻关系

文中开篇就描述道鲁比住在“空荡的房间”,回家后“报纸垫在身下的地方还是湿乎乎的”。空荡显然是因为没有条件添置家具或生活用品;将报纸作为坐垫,把湿乎乎的报纸垫在地上,也表现出费希尔夫妇不注意家庭整洁。这些细节暗示了鲁比夫妇家庭环境恶劣,经济状况窘迫。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窘迫、琐碎让他们的感情在现实的逼迫下更加淡漠,在他们眼中,吃饱穿暖远比精神关怀更为重要,这必然会影响鲁比生活质量。

经济上的贫乏只是引发家庭问题的原因之一,畸形的夫妻关系才是导致家庭关系扭曲的根本原因。鲁比对报纸上枪杀消息反应如此剧烈,表明了丈夫的枪杀对她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危机,也间接地反映出丈夫平日对她粗鲁无礼到了相当恶劣的程度。夫妻应该是平等的,但通过小说的描述,克莱德更像是这个家庭的主导者,安排着鲁比该做什么和去做什么。他仅仅在乎鲁比有没有为他料理好家务,而不顾鲁比自身感受。当鲁比不小心滴了几滴咖啡在桌子上时,克莱德并未察觉她情绪的波动,反而“把手重重地放到桌上,盘子为之一震并说‘哪天我要把你身上的魔障活活打出来。’”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鲁比竟然为自己勾画出了丈夫枪杀自己的情形。“立刻,她想象出了自己垂死的样子。她应该身穿睡袍躺倒,子弹正中胸膛。”然后,她会死掉,她的人生当场终结。正是因为这些平日恐吓的言语与粗暴的举动,才使得鲁比夫妇的关系如此畸形,如此疏离。连死亡的情节也都在鲁比的情理之中,鲁比平日的生活是何等恐怖也可见一斑。

另外,文中贯穿着一个从未出现却多次被提到的角色—“咖啡男”。他在鲁比的家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哎呀,他怎么能用报纸包呢!”这虽然是很平常的交际言语,但对比鲁比对丈夫的谨慎忐忑与亲昵的斥责“咖啡男”,我们可想而知他们的关系显然更亲密。第二次被提到:“即便他听说了那个开着庞蒂亚克汽车送咖啡的人,她觉得他仍然不会杀了他。”“克莱德要是听到风言风语,是会打她,但从来没有对她开过枪,一次也没有。”这说明克莱德对鲁比与“咖啡男”的事情并非不知情,而是“无动于衷而且可能以前就有过这样的情况。第三次是在克莱德怀疑鲁比的奇怪的举动时,问“‘别给我顶嘴。你又到马路上搭车去了,对吧?’‘从哪儿弄来的,骚娘们!’她飞快地直视了一下他的眼镜,甚至没有听见他在说什么,只是心中充满幸福。”在鲁比与神秘的 “咖啡男”的相处中,她连想想咖啡男都是幸福洋溢,全然忘记对老公噩梦般的恐怖假设。但小说从始至终,鲁比夫妇并未对这一神秘男子作出正面答复,这也是存在在他们夫妻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社会伦理道德要求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建立夫妻互敬的关系。而在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显然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夫妻关系。一方面,鲁比夫妇的关系并不平等,鲁比在夫妻关系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鲁比夫妇间存在着一个隐形炸弹“咖啡男”,这都为鲁比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设置了障碍。

四、社会关系

文学伦理学“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题等给以解释,并从历史的角度作出道德评价”。这就要求我们仔细了解《一则新闻》中主人公所处的伦理秩序及相关伦理环境,从鲁比所在的特定历史年代去解读她的悲剧成因。

旧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剥夺了南方白人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对生产材料的所有权,她们也降格为白人至上的代表和纯正血统的传递者,从而失去了真正的自主权并退化为顺从的寄从者。在南方的历史传统中,女性的外在美比内涵美更重要。虽然南方妇女都外形姣好、善于交际,但同时也压抑着自己,缺乏提高自身的欲望和动力,毫无意义的活着。在《一则新闻》中,鲁比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她没有受过教育,文化程度不高,做事大大咧咧,对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大惊小怪。在她的家庭中,丈夫克莱德一人承担着养家的责任。因而他虽然粗鲁暴躁,鲁比从来不敢违抗。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在南方传统中,女性习惯了做男人的附庸,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慢慢地沦落到毫无内涵,最后被淘汰在社会的最底层,毫无意义且诚惶诚恐地活着。

当残酷的战争使得南方走下神坛,一切曾经的美好变成虚幻,家园满目疮痍,心灵伤痕累累。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虚无形成鲜明对比,男权制也逐渐衰退,男性大都实施了逃避主义并向社区集体意识妥协,这也是造成鲁比悲剧生活的成因之一。从文中的描述可以发现,克莱德作为丈夫长期选择逃避家庭,即使在雷雨交加的下午也留下鲁比独自在家面对生活的恐惧与压力。鲁比作为婚姻关系中的弱势一方,还要忍受孤独和恐惧,这就使得其生活更加艰辛。在南方社会中,家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对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主妇来说其重要性更为突出。而男性的逃避主义使得女人除了承担家庭以内的职责以外,还要独自忍受淡漠的家庭关系,这也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生活的成因之一。

另外,当时南方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从“曾经的辉煌”向“现实的残酷”跌落的落差感,迷失方向的南方人普遍精神空虚。在小说中表现为丈夫在林中或是鲁比在家常常是无所事事得度过一整个下午。精神的极度空虚在生活中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使得女主人公鲁比无法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时光。

总而言之,社会的变迁对社会关系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主要表现为女性神话的破灭和男性逃避主义所导致的家庭观念淡漠和人们精神的缺失上。这些都使得鲁比的生活要比从前更为艰难。

五、结语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从女主人公自身素质、夫妻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三方面分析了鲁比悲剧生活的成因。文中指出,由于鲁比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不能很好的处理家庭琐事,因而无法为自己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鲁比夫妻之间长期缺乏沟通导致严重不平等的男尊女卑夫妻关系、存在在夫妻之间从未挑明却有持续影响的“第三者”,致使鲁比在家庭生活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在南方社会整体的精神缺失,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鲁比生活的悲剧情形。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我们发现只有在自身素质、夫妻关系和社会关系中都努力提升自己,在三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避免悲剧,过上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5).

[3]尤多拉·韦尔蒂. 绿帘[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曹莉.尤多拉_韦尔蒂和她的短篇小说[J].外国文学,1998(2).

[5]杨向荣.尤多拉·韦尔蒂访谈录[J].青年文学,2007(3).

[6]陈凯.从田纳西·威廉斯的三部名剧看美国南方女性的悲哀[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猜你喜欢
夫妻关系伦理悲剧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