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用学视角下工业设计的发展特征

2014-07-12 06:45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学设计者使用者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122)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何人可2011:4)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和提高,设计从以装饰为主发展到了功能为主,再到后来以综合考虑心理学、生理学、政治、经济、文化、体验等综合的学科的工业设计阶段,设计理论发展越来越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社会学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科学研究,社会学的视角,意味着可以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意味着对于想象力的培养(安东尼·吉登斯 2006:5)。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结合社会学理论分析设计更能够以开阔的视野来的发展历程,弥补尚处于实例研究阶段的设计学本身理论研究方法的薄弱。

一、工业设计和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工业设计和社会学一样,都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整个工业设计理论发展历程中,功能和形式是遍布整个发展历程的。在前现代主义的工业设计中,一直是以装饰为主的设计工作,其中设计与功能是僵硬的,甚至是无依存关系的相互独立。从工艺美术运功开始,功能逐步取得了最重要的位置,逐渐淡化了无实际意义的纯装饰。从芝加哥学派开始,明确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现代主义主张功能第一,突出现代感和扬弃传统样式的设计开始统治工业设计界。(何人可 2011:2)。在工业设计突出设计的功能性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其对于人的追求。在包豪斯的教学中,突出了三个基本的设计理论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何人可 2011:113)这又一次强调了设计的本质是根据人自身的需要进行活动,其服务的对象就是人本身。随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整合了功能和人性化,其形态、色彩、质感等成为其设计的新亮点。伴随着人机工程学的加入让设计更加突出了人的需求,从单一追求设计的功能发展到了兼顾人机关系。而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这让社会学和技术成为设计的决定因素,瓦解了19世纪以来美学与技术的联姻。

这将社会学的影响不但体现在了设计成果与用户之间,更加体现在了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不仅是一个单一的追求最后的成果,而是追求兼顾整体设计、使用的过程和使用的感受反馈的一个三维立体过程,设计学研究伴随着人类设计造物的物理逻辑、行为逻辑、文化逻辑的递进转换,设计学和社会学发展之初都是围绕着“人”在进行不同层次和方向的研究,这就正好满足了借用社会的视角来分析设计的发展和目标。

二、 社会学理论引导工业设计发展

(一)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社会学在创始之初,其社会学理论主要关注社会的秩序和社会的发展。如孔德的社会秩序论和社会变迁论,涂尔干努力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建构,将人文关怀聚焦在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等社会整体的运行上。现代社会学中,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几乎统一理论局面,帕森斯在模式变相和AGIL等理论中反复强调系统整体的功能。实证主义社会学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强调了社会学研究过程和研究对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重复性。这一发展阶段与工业设计中的现代主义强调功能决定形式的局面类似,都是强调这一整体发挥的作用。

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学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之时,以理解主义为主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也同时发展。韦伯把人类的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充分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和主观性加入到研究之中(侯钧生 2006:113,115)。在功能主义发展的同时,以霍曼斯和布劳为代表的社会交换论者、以布鲁默戈和夫曼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者、以及舒茨、加芬克尔等都从日常行动的交换、通过符号的理解互动、日常生活世界与同时代、日常生活的索引性等微观方面关注了社会中的个体和社会中的日常生活。人文主义社会学更加关注人的独特性和能动性,这类似于现在主义的工业设计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在重视功能的同时重视人性化。

(二)普遍语用学在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成果作为一个与社会个体、群体、行动相连接的“符号”,类似于语言作为符号在社会行动中的作用一样,其作用并不仅仅限于发挥其基本的功能,在当代的设计中,更加重视发掘其更多的功能。在当代的社会学中,以安东尼·吉登斯、尤尔根·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重视致力于能动性——结构的整合(侯钧生 2006:13)。以普遍语用学为代表的理论为社会学微观和宏观架起了一座桥梁。普遍语用学的任务是说明言语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揭示沟通行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形式条件是什么。哈贝马斯用四个方面的有效性要求概括了沟通行动的有效性: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可以看出,普遍语用学将研究对象兼顾了独立的对象和相关的几方的关系。不但研究了语言使用双方,也研究了所在情景和语言使用者的内部思想。如果将设计产品看做是一个用于交换的语言,那么在这个理论的引导下,将会得知设计过程中兼顾的利益元素。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其表述内容的存在性的先决条件应该满足。具体到设计上,首先,设计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设计品的使用者的需要,也就是使设计品发挥的功能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其次,设计师应该全方位的对使用者和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解,例如对设计的元素所对应的属性、文化、特点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一方面让使用者对于设计品能够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设计师充分地运用这些元素和特点,服务于产品的使用者。此外,更可以发掘出同一设计品中更多的潜功能,在单品的条件下满足更多的需要。真实性在设计中的运用集中反映在设计前的深入的了解过程中。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彰显自己的设计目的,经常运用到这一点。例如波普风格运用夸张的外形和独特的色彩搭配,就是立足于对于外形和色彩搭配的心理学属性之上,后现代风格的建构元素组合,发挥其功能和特点,也是基于对基本的元素进行了解基础上进行的。

2.正确性

正确性要求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和别人沟通时,要遵守人与人沟通的社会规范。运用在设计产品上,即是设计品不仅是单独的满足功能发挥的用品,而更多的赋予设计产品社会属性。在以往的设计中,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由设计者向设计品调配关系和组合,赋予设计品功能的过程,而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满足自身需要。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其建立了一个由设计品作为中介的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间接的单向交换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商品的社会化实现,设计品不但作为一个成品提供,也作为一个使用者体验交流的工具。因此,正确性的发展现实出了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即从以前的单向强制的关系,向平等互动的方向转变。也是对设计过程的一种再造,让设计流程不但有设计者,也让使用者加入,丰富这一流程。

3.真诚性

真诚性是在言语者偏重于表达自身的主观感受、意愿、意见、意图时最凸显的东西。而设计发展到当代,其以理性主义代表的设计者的匿名性越来越凸显。这一方面让产品更加注重内在的使用质量和生产工艺(何人可 2011:192)。在兼顾质量和工艺的前提下,更可以让设计者自身的意愿进行表达,相对于稳健的理性主义而言,更加接受追求个性的用户的喜爱。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主管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著名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直率的表达了设计者对于这个中心的理解和希望,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设计多元化的发展也是今天的一个时代特点,也是将现代主义和形式主义相结合的一个要点。真诚性更多的是整合了设计者和设计品之间的关系和态度。让设计者的个性化和态度也能够直接表达在设计品之间,让设计品多元化的发展。

4.可领会性

这个本是有效性交流中最基础的要求,只要表达的语言符合语法,可以在语言接受者身上形成互动就满足了这一点,不需要更多的外在条件。但是在设计中,这个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使用者按照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理解、应用产品的特点和功能。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让设计者在使用者应用设计品是达到使用预先设定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一系列的辅助设计产品运用的物品,帮助和指导设计品在设计完成之后正常发挥其作用,以免被误解为仅有的外在吸引形式或直接被忽视。这一目标上,传统的说明书及起到了这一作用。但是,在当今设计,更可以用更加丰富的手段,拓宽可领会性这一领域。

三、小结

以上仅是从一个视角分析社会学理论在设计上面的运用,笔者试从关系的视角出发发现设计和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设计的发展。同时,设计也可以推动社会学的发展,后现代概念就是最先从建筑扩散到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让设计学更加社会化、综合化、人性化地为社会服务。设计者对于设计品的理解,应正确的传达给使用者,有助消费者建立良好的用户心智模型,不单是本能层、行为层的设计,更突出运用于反思层面的设计回馈。

参考文献:

[1]何人可主编.《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侯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2》[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社会学设计者使用者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2020德国iF设计奖
博远设计:“城市有机更新”设计者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抓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