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艺技法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作用

2014-07-12 06:45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614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陶艺成型技法

(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614000)

现代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对创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任何艺术创作都无法避免艺术与技术的问题,两者的完美结合方能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而现代陶艺更多的是陶艺家的自我创作过程,与古代陶瓷生产中分工明细的合作方式有所不同。现代陶艺创作呈现出个性化、个体化的创作特点。这就要求陶艺创作者在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的同时还必须能熟练掌握制作技法,最终才能创造出体现作者个人观念、情感、个性的当代陶艺作品。本文从个人的创作实践出发进而探究技法训练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 技法训练内容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陶瓷生产就已经形成了分工明细、集体协作的制陶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便于提高陶瓷产量,又能充分发挥个人技能优势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所有产品都是集体合作的结果。而现代陶艺创作往往更多的是需要创作者自我完成作品的制作,因为只有创作者自身才真正的了解一件作品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如果再像传统制瓷业生产中的那样分工合作,拉坯的专职拉坯、装饰的专职装饰、烧窑的专职烧窑便很难在作品的最终形态上达到作者的实际需求。因此作为现代陶艺制作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法对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也才能在创作中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那么对于陶艺家来说具体需要掌握哪些技法呢?本文认为主要包括:造型方法、装饰方法以及陶瓷工艺学等相关方面。通过这些技法的学习,有助于陶艺创作者更全面的认识陶瓷材料,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造型手法

造型能力对于陶艺家来说是最基本的技能,好的作品必须通过合适的造型才能得以表现,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作品的审美内涵,彰显艺术创作者的艺术理念。陶艺造型方法自古以来多种多样,近现代以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成型方法主要有:泥条盘筑法、拉坯成型法、泥板成型法、雕塑挖空法、注浆成型法、印坯成型法等。它们即传统又现代,看似简单却又有着诸多技法局限。陶艺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需要任意选择合适的造型方法。其中有些成型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泥条盘筑法、拉坯成型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充分得到实践检验的优秀成型方法,就技法本身来说其具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成型局限。例如:泥条盘筑法,这种成型方法主要是借助泥条逐层叠加的方式来完成造型。其优点为具有造型灵活、形体丰富、质朴、随性、能充分体现泥性及制作者的手工痕迹等特点,可用于异形体或较大形体的造型。是很好的现代陶艺成型方法之一。但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泥条盘筑成型法对泥料的泥性要求较高,对创作者对材料的掌握能力、制作者的造型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泥料的可塑性、泥料中水分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所做作品往往会出现塌陷、变形、开裂等缺陷,影响陶艺作品的品相,因此一般此种技法适合陶泥或者可塑性较强的瓷泥的成型方法。再如:拉坯成型法,拉坯成型法在中国古代以实用为目的的陶瓷生产中是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造型优点为性质规整、线条感强。可任意选择规则的器形及器形的大小来进行制作且生产效率较高,也是现代陶艺成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局限性为拉坯成型只能生产规整的球体形态(以圆柱体为基础的形体变化)无法制作出异形体造型,对现代陶艺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拉坯成型对创作者的拉坯技能要求严格。拉坯是项手工艺较强的工艺种类,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拉坯技法,对于陶艺创作者来说若想使用此种方法成型是具有一定困难的。

从以上的实例分析中可以看出,陶艺创作者的技能掌握程度往往最终决定着陶艺作品的形态。技法的掌握在陶艺成型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技法即便是有再出色的艺术构想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熟练掌握技法的同时还要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艺术家有时为了更好的表达观念对造型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两种或几种造型方法并用能更好的为造型的实际需要服务。

三、 装饰技法

陶瓷装饰自古以来丰富多彩、技法多样,很好的起到了装饰陶瓷的作用。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隋唐的刻划花装饰、元明清的彩绘等都为我国灿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增光添彩。陶瓷装饰自身就是一门艺术,其融入了绘画、雕塑及其他优秀公益门类的精华为一体。从陶瓷装饰技法来说主要分为胎体装饰以及釉面装饰两大类,胎体装饰一般是在上釉前对瓷胎或陶胎进行刻画、拍印、镂空、贴塑等装饰,烧制后会呈现浅浮雕的艺术效果,如刻花青瓷器。这些技法都需要对材料及装饰技法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由此可见适当的技能训练对陶瓷装饰是必要的,有了基础创作者才能根据自身作品的需要去选择装饰的方法。

釉面装饰种类更为丰富,大致分为:釉上彩、釉下彩、秞中彩、颜色釉等装饰手法。中国陶瓷装饰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到陶瓷装饰中去,形成独立于世界的独特风格。这是一种将国画中的题材、图案、绘画方式、绘画风格引入陶瓷装饰中的独特陶瓷绘画形式。中国画以毛笔、墨、纸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而中国陶瓷同样是用毛笔绘画,将墨转换为陶瓷颜料、将纸转换为陶瓷胎体最终呈现的都是具有中国画意境的审美情趣。这一转换是伟大的,正如邓白先生所说“瓷器的彩绘装饰,自从吸收了绘画的技法以来,使它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不论青花、五彩等彩瓷,出现了绘画风的装饰之后,便发生了崭新的面貌”。但陶瓷绘画仍有其特殊性,由于用笔、用色及在瓷胎上绘画的特点,使其与国画仍有较大差异,如青花分水虽与在宣纸上染墨有相近之处,但也有着不同的方法与效果。正因如此,形成了青花分水的纹理,变现出陶瓷艺术的工艺之美。因此掌握好技法对于陶艺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性的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如果没有技法的支撑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无法最终将艺术观念以作品的形式呈现。由此可见装饰技法的训练对于现代陶艺创作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法之一。

四、 工艺学基础训练

陶瓷工艺学主要研究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知识,基本涵盖了坯料、釉料、造型、装饰、窑炉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工艺基础知识。它是陶艺制作者最为简便的了解陶瓷生产的学科。对于现代陶艺创作者来说若想更好的了解陶瓷材料、技术与作品效果之间的关系有着比较直观的帮助。比如:坯料问题,中国的陶瓷产区众多、材料各异、所产陶瓷的面貌也各不相同,从历史上的“南青北白”便能见出一二。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预先会对作品的整体面貌有所设想,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去选择更能体现作品内涵的材料来进行创作。出于这种内在 的需求就要求作者对材料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没有现成的材料供你使用,就需要创作者自己去配置一定的材料。这些都需要陶瓷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否则便无法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窑炉结构、烧制原理也是陶艺家所要掌握的。陶艺作品往往是以体现观念,追求视觉效果以及艺术内涵的个性化作品,对作品的烧制往往会有特殊的要求。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是陶艺家在创作之初便要考虑的,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如何装饰当然还有如何烧制。如,陶艺陶艺作品烧制中的窑炉气氛问题,以材料中的含铁量为例,不同含铁量在氧化焰和还原焰的气氛中烧成的制品完全不同,所呈现出的作品的色泽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弱还原的气氛烧制成品又有所变化。另有现代陶艺作品多数为异形体造型、不规则造型,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自身造型的需要,制品的壁厚不统一、或者完全是较厚的胎体,这类作品的烧制就不能像工业化生产那样来确定烧制时间及升温曲线,若升温太快则非常容易造成作品炸坯或开裂的现象。这就需要创作者对陶艺窑炉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如何烧制、如何确定升温曲线等工艺。这些基础性的工艺是必须要掌握的,否则将为创作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只有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陶瓷工艺技法才能在个人创作中自由驰骋。人与泥的结合才能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得以提升,进而进入“物我合一”的天地大道的艺术境界。同时对于一些陶瓷机械使用也是应该有所了解的,如:车模机、泥扳机等现代陶瓷机械为陶艺创作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为创作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对创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总之,对工艺基础知识的技能训练也是陶艺家个人创作的必备条件。

五、 技法训练是陶艺创作的前提与基础

《论语》有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早在孔子时期便提出了“技艺”的重要性。任何艺术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技术元素的支撑。文学家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方能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画家必须有娴熟的绘画技巧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艺术佳作。“匠人”和“艺术家”往往只是一种观念的差异,而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一位出色匠人。而匠人拥有着高超的技艺,却往往只能制作出堪称精美的作品,究其原因无非是在艺术审美能力上的欠缺。而艺术家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创作技能,便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无法将自己的艺术想法、艺术观念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假如一位歌唱家而不懂得发音、不懂得乐律那么再动听的音乐只能存在与其内心深处,无法展示在世人面前,更谈不上去感染别人。如果一位画家而根本不懂绘画技法、不懂透视、不懂解剖、不懂色彩也将无法创作出一幅优美的油画作品。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陶艺技法。陶艺是门动手极强的、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的艺术门类,古有制瓷“七十二道工序”之说,可见一件瓷器的产生是永远无法脱离技法前提的。这些技能是制作陶瓷艺术的必备前提与基础。

技术与艺术问题早在英国的手工艺运动中便已经做了详尽的探讨,到后来的包豪斯学院再到当代手工艺的保护运动。都充分证明了手工技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关键性。不可想象如果再也没有人从事手工制陶,完全被机械化生产代替。将会产生怎样的陶瓷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是冰冷的、毫无生气的、无感情的机械制品,无法给人以精神满足。中国陶瓷首先是人性化的产品,其作品中融入了制瓷艺人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以及审美等诸方面的生活化的情感。因此才呈现出姿态百出,别样风采的陶瓷。而当代陶艺创作中往往有些人认为做陶瓷很容易,哪怕什么都不会也可以从事当代陶艺创作,以带加工的形式出现而已。这种代加工的方式只适合于当代社会这种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陶艺创作,无法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因此,提倡陶艺技法的学习,对于将以陶瓷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在陶艺创作过程中的前提与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白明.《另说陶艺:关于陶艺教学的实验与设想》.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01.

[2]杨永善.《说陶论艺》黑龙江美术出版,2001.1.

[3]陈琦.《陶瓷艺术与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猜你喜欢
陶艺成型技法
一种橡胶件转注模成型用导向治具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高硼硅玻璃成型方式及其质量控制
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
手绘技法表现
借蛋还鸡,一方茶园的成型——办事情,得有路数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疯狂”的陶艺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