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上的伟大变革
——魏晋南北朝书法的演变

2014-07-12 06:45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510631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行书魏晋书法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510631)

绪论:从汉到隋灭陈(589年)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约四百年,艺术领域硕果累累,在我国艺术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书法、绘画、雕塑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就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其中的“锦书”不仅是我们中国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结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书体纷纷亮相,创建书法风格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由于皇室、政府、学者、士大夫甚至是私人信件,尺牍等的迅速发展,又由于许多帝王,擅书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喜爱书法并珍藏收集,文士和信士大夫良好的书籍将逐渐为使用书法的功能自觉注入到审美情趣,逐渐与官府民间的纯实用价值的法书分割开来,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没有相统一却又交相辉映,从而书法名家辈出,法书名作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相关的艺术评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渐渐地,探及到书法的本体论的核心,如实记录时代的审美倾向和空前辉煌的理论特点。南北朝时期的各种风格的书体逐渐已经发展齐全,为隋唐书法进一步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士大夫的观念,民俗学者的思想都受到来自政治、官场、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不同领域的影响。但最主要思想上的影响是在政治官僚,文化哲学和宗教的三个方面。

汉至魏晋,写作风格多为隶书,但社会上所使用的奏章,文件,信件,甚至志表碑铭早就有所突破,对城市化的隶书,文字的结体上都有许多变化,更多的轻捷率意,出现了在当时代与以往所不同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书法艺术上的变革在宗教的影响下,书法艺术的变化是相当大的,两汉以气阴阳五行为结构的思想体系随汉代政权的崩溃而崩溃了,因社会的变化而产生了玄学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是在一个以无为本虚无的世界存在。它所强调的是“虚无”的世界观,降低了对具的体事物的看法,在这种思想的氛围下,主题和艺术意识的自觉衍生出来。玄学形而上学的方法使魏晋时期的人们在审美问题观察和分析时,从汉代的狭隘的道德境界宇宙本体层面,注重精神之美,注重追求超越形象的无限之美,魏晋时代的评述人物由汉注重代形态、体貌、功业、节操、知识学问转化为在玄学思想影响下的注重风神、品格、才情、人物的声誉影响力,人物造型在书法艺术上的推衍就是书法欣赏上对于“神”“韵”“风”“情感”的重视,强调书法的风格,魅力,优雅,情韵、大方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审美突出了情感的个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自然性和表现,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形而上学思想为文人书法创作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形而上学和王朝下的文人在那个时候个性特征融于书法。除了形而上学的影响,儒家思想仍然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所保留,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为确保自己的立场,稳固自己的地位,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儒家的思想概念。虽然是在衰退,但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整合融入与思想形而上学为主的时代思想之中,儒家美学在魏晋南北朝的书论中,体现在艺术价值儒家审美观念,一个是儒家注重社会秩序和社会效用,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书法家在书面书写中一贯倡导的书法和修身养性培育的一致性,一个人的道德性养,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二是强调书法的中庸之道,“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风格。

宗教和佛教影响着书法的演变,因为当时长期的冲突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影响从而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统治阶级也需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依附着形而上学的玄学迅速传播开来,佛教人生观与形而上学的传统文化理念,揭示了个人与社会,自由与必然关系作出了新的诠释和发挥。两汉经学礼教长期重压下的情性欲求得以释放出来,对于社会黑暗面、生活苦难的重压下,使世人只是简单的希望能超秩尘世,实现人生的个人自由的理想。到了南朝时期,一些帝王皇室纷纷开始崇尚佛教,主张以佛治国。 在当时时期的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引进国外理念,其对中国艺术的变化的新鲜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其着与书法的密切关系。在各种佛教的实践,最常见的是书写经书和抄写经书 。所以使六朝以来的写经和抄经,在僧侣和居士中一直很受欢迎,这些写经和抄经,给民间书法家提供了一定的园地,他们的书法艺术,也借此流传于后。在那个时候的人生价值观的期望往往超出了当时时代的人们应该有的思想,文化哲学上的思想改造了文人们的审美心理,促使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重塑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审美的角度,他们重视人的自我价值,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当时的书法演变就是在这种思想氛围、社会氛围中悄悄的发生着。真书、行书、草书这三个中国文字书法字体造型的定型就是在魏晋两百年演变形成的。

人文方面,在东汉中叶以后,士大夫儒家的个体意识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但最为直接影响他们的是宗教与玄学的思想,多数士大夫个人生活之悠闲,宗教与玄学的思想使文人减淡对政治的兴趣,大群体的意识渐趋减弱,从而转求自我内在人生的享受,讲究的就是文学的独立性,音乐的修养,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往往在自然之美来形容个性文字之美,因此,在艺术家这个时代趋向绘画和书法作为一种工具,并展示自己的情感,因此,行书和草书,变为当时人所喜爱,与以往有所不同的,字体笔画更加流畅,而不失严谨,展示人物内心,但大多数人所爱的是草书。包括任何的草书书写,任意形状,与儒家的人生观是最一致的,也是最能体现出追求自由,没有约束的个性。这段时间内,文人流派沿革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钟繇为代表。他对楷书和行书的笔法与实践,开启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所以他是将汉隶转向魏晋楷书和行书举足轻重的人物,历史史书记载表明,西晋统治者实行的法律书法是钟繇行书,仲要流派风格是当时一种新的时尚,但较之以后东晋王派书风来,至今仍保留着汉平原,厚重的审美特征,用笔也未能完全脱尽隶法。第二阶段是以王羲的书法之为代表,在继钟繇书法同时,他不仅将楷、行书推向更新的阶段,同时还将草书进行了改革,期间又将行书和草书糅成一个整体,形成了鲜明的个人书写风格。历史上的楷书、行书、劲草均已在他手下成熟。王羲之书风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将形而上学时代的审美意识反映于笔下,将平原汉代隶书的质朴、滞重的笔意脱尽,创造优美潇洒,富有韵味的书风。第三阶段,这是由王献之书法流派为代表,他的创新主要是对风格的变化,与他的父亲在风格上相比是不同的新体创新的同时发展建树的风格有所不同。父亲和儿子为后世后来评价所谓的“父得灵和,子得神骏” ,他在王羲之基础上再发展出的非真、非行、非草的草稿,更多的是不受约束的书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包括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中国书法的高级艺术形式的升华,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世称之为“唐诗、晋字、汉文章”。魏晋南北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和文人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文人和士大夫已成为“书坛”的重要角色,书法在文人士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书法在士人中得到学者们的重视,与所处时代的背景有关。余英时先生指出:“东汉中叶以后,儒家的个体自觉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而多数士大夫个人生活之优闲,又使彼此能逐渐减淡其对政治之兴趣与大群体之意识,转求自我内在人生之享受。独立的文学、音乐修养,自然之欣赏性和书法之美化遂得平流并进,成为他们的气质寄托性情之所在。因为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这样的情况为当时的魏晋名士追求清淡雅逸的情趣、不涉政事、消极颓丧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在这一时期书体风格的变化已经进入进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伴随着新书体风格的日渐成型,文人流派的书法也在不断更新,这种新风换代、流派交替的现象,促成了自在汉代以来文人流派书法沿革史上的首次大的变化,钟繇和二王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书家。

后序:魏晋南北朝书法上的变革,可以说是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当时政治动乱,国家的格局并不稳定,文化哲学思想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其他另一方面,逐渐进入的外来宗教,思想上的侵蚀,中国传统的思想也随之而发生改变,对当时社会各界文人艺术家有一定的思想上的影响,当时时期书法家的书法表现的是使自己的想法、个性和自己的书法融为一体,所以在书法论的艺术观上的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次书法史上伟大的变革,不仅为今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借鉴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次书法史上的巨大变革启示我们:无论在哪个时期,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向前看,继承优良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有创新的理念,使我们在艺术上的见解一步步走向推进的高峰期,发展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编著.新修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0.

[2]黄惇著.《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2.2月.

[3]余英时.《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文功烈.《魏晋南北朝书法美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行书魏晋书法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书法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书法欣赏
书法
脚踏实地
陋室铭(行书)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书法欣赏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