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导演在艺术创作中的“潜移默化”

2014-07-12 06:45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246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剧目艺术作品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246000)

在戏剧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导演这个特殊的职位显得尤为凸出,导演作为一部剧作的领航人,他的自身文化修养、艺术情操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所执导的艺术作品水准的高低、他的艺术思想与价值理念将引领着作品的最终走向。导演的宗旨是要创作出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导演的艺术个性与独特魅力决定着一出剧目的整体综合实力,决定着这出剧目将来在舞台呈现时,它在观众心目中的戏剧走向、人文情怀、价值观念。因此当代导演艺术创作的空间走向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导演本身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开拓艺术的眼界,体悟艺术的真谛、贴近百姓的生活。方可有精妙的导演构思、呈现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提升导演的艺术品位、提高观众欣赏的审美价值。

纵观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各种剧目的表现形式以及所处的时期都会不可避免的在舞台呈现方式上产生差异,因此导演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譬如观众在观看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的切身感受就是截然不同。传统戏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表现重于体验,表露多于含蓄,放纵多余收敛。而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则是内容大于形式,更多注重的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力。传统戏当中导演施展才能的空间有限,它有一定的程式规范、表演套路和剧情模式,观众看传统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这说明了戏曲“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道理,也充分证明中国古典戏曲的演剧形式是世界上最为完美的一种演剧形式;中国戏曲演员则是世界上最优秀同时也是最高雅的艺术家。尽管千百年来戏曲艺术的演出场所不断变化从瓦舍勾栏到都市剧院,但传统戏在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上却依旧传达出一种思想理念,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伦理道德。表现题材多以精忠报国、忠孝之道等现实问题和运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表现婆媳之间、邻里之间的生活琐事。虽然的传达思想内容不同,传达事情有大有小,但都不影响它在表达一种审美教育的理念,恰恰中国观众看戏是有理智的批判、有情感上的共鸣,自然而然的这些道德观念,无需导演精雕细作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观众接受并影响自身的社会生活产生美的享受。但是作为导演在排戏中必须努力寻找剧本的精要所在,不能仅从表面的字里行间中做文章,要挖掘潜藏在剧本里的人文思想与道德标准。导演传统剧目时要修改原剧中存有糟粕的地方,尤其是落后的思想,运用创新性思维、赋予剧本新的立意,反映出当代人的思维模式、当代人观剧的情感体验、当代社会的环境影响力。

21世纪的时代已经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戏剧由于艺术反映的生活内容改变,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人物的精神风貌也必然需要改变。随着创作题材内容的丰富与深化,原有戏曲舞台的演出样式和表现手段,与崭新的社会生活,与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新的历史时期观众呼吁戏曲改革,不论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浪漫主义题材都要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塑造新的艺术形象来反映我们的生活。所以导演必须积极挖掘现代人的思想、情感、道德以及行为方式,要敏锐地捕捉现代人生活的典型特征。观众在看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更多的是关注于整个剧目的主题思想与现实意义,这与欣赏传统戏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只有导演本身对生活有着深切的体悟,才能有很高的审美悟性。因此导演必须发挥自身的独创性精神、考虑更多的人文关怀,找到剧本中的精华所在,挖掘剧本深邃的内涵,在现代观众的欣赏品味中寻找准确的切入点。应当将今天的生活巧妙转化为新颖的舞台形象和程式语汇,真正的做到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实践说明导演必须总体把握一部新剧目创作、排练以及演出的全过程。对于剧本体裁风格处理的觅求和创造,必须按照戏曲艺术的规律来处理,制定出未来演出的蓝图,构想出舞台上人物形象的总谱和最终演出呈现样式。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避免走向民族戏剧“高台教化”的传统,不进行枯燥的说教而重在“化”上。让人们在赏心悦目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寓思辨于欣赏,淡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种会心,使观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戏剧文化与人文精神。

作为导演在创作当中应该明白事物之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导演应牢记“望今制奇、参古定法”八字要领,导演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之外,更多的则是要在作品中有新的艺术观念,有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有导演人格魅力的展现。不用所谓的条条框框来束缚自己走入死胡同。变则通、通则久矣!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要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创作老百姓喜欢看的艺术作品,下基层不搞大制作,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审美传统。明白“写戏、演戏和看戏”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思想感情密切交流的纽带,争取达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鸣!导演艺术思想的体现要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意孤行,“潜移默化”的传递自身的情感,通过感情上的共鸣求得思想上的共鸣。导演要明白“言——象——意”三者之间进程关系,当代导演一定要懂得敢于破言的道理。破言即打破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身导演的个性与魅力,其中三者间最高的境界则是破象,即打破自己固有的面貌。纵观艺术长河无数大家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敢于破言而成就了自己,但敢于破象者能成为大师者就屈指可数了!此外导演在创作中要时刻关注无法与有法的转化过程,要不断破除自己固有的导戏风格样式,努力创造新的演出形式,力求一戏一格,打破保守思想,不拘泥于已有的程式。

导演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他虽是全剧的统帅但必须与各个部门精诚合作、而不是无端妄为。用《周易》的阴阳学说来分析即要统筹好阴阳关系。有些导演喜欢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其他部门之上,要别人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安排,这就是所谓的阳刚过多阴柔不足,所以造成满则溢、刚招损的后果。不争取多听他人的意见,完全凭主观意识去操作,是不会做出精品剧目的。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作品呢?戏曲艺术决定了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强强联合,而不是分散单一、各自为阵。相反作为一个导演一点主见也没有,完全指望别人的意见,个人的导演艺术毫无见地,那么他也很难立足,很难取信于人。这种现象则属于阴柔过多阳刚不足。真正好的导演应当做到德者正中,能掌握阴阳刚柔统一的原则,既有自己独特的导演构思、风格特色,但又不随意武断的传达指令,导演要善意的听取别人的建议,经过分析研究综合讨论才能得到舞台演出最终呈现的最佳方式。导演应该具备的要领是柔在内,刚得中。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相对既是美的客观原则,又是审美创造和审美品评的原则。此外导演还要具有“中庸”的观念,尤其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不要过于堆砌而要做到简洁空灵,追求中和之美,宁可不到也不要过,明白少则宁多则祸的道理,要给观众留有想象的空间,过犹不及、中和适度。

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采用了化“真”为“美”的方法,将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并且能让观众在无形中受到感化、受到熏陶,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定的审美理解力。而一出出剧目当中的艺术影响力正是通过这些鲜明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导演各种戏剧手法的处理来提升其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表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其实不光戏曲、话剧、电视、电影,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导演艺术手法的处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推进的,艺术作品中包涵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涵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情动人,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不知不觉中深刻而普遍。其实任何艺术不都是想激励人、感染人,传达好艺术的思想性、娱乐性吗?总之在导演艺术创作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感受,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同时达到身心的愉悦,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并受到启迪,这样的作品才不失为一种理想化的作品、一部成功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剧目艺术作品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优秀剧目进校园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