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视剧《大丈夫》折射出的复杂人性

2014-07-12 06:45河北大学艺术学院071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姐弟恋大丈夫欧阳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071000)

《大丈夫》是李潇编剧、姚晓峰导演的一部反映都市情感和家庭伦理的电视剧。用姚晓峰导演的话说要把它拍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里程碑”。而这部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结束之后,网络点击量仍然呈现持续上涨的现象,这也的确是国内电视剧鲜见的一道风景,也算是一个“里程碑”吧, 25亿的点击量成为国产剧的新纪录。

我从头到尾看完了整部电视剧,觉得这部剧之所以能引发街头巷尾的热议,并且在电视台播放结束后在网络上点击量能够创出新纪录,是有它的内在原因。

《大丈夫》可以说是部接地气的作品。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大丈夫》的剧情冲突和人物设置和现实生活都很贴近,戏剧冲突、剧情节奏和情绪点控制的恰到好处。此剧同样延续了姚晓峰以往电视剧的拍摄手法,从戏中小人物看大人生的人文情怀,《大丈夫》几经波折后终于大团圆结局,观众们的心情也随之跌宕不止,几乎每集都有能触动到人心灵的地方,的确让人感动。

这部剧从现代社会人们争议很大的“老少恋”切入,挑战了国人传统意义的婚恋观。或者不能说是挑战,而是编剧意在由这部剧引发人们关于越来越多的老少恋、姐弟恋或者大叔控的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剧中的王志文扮演的大丈夫,以及李小冉扮演的少妻,都可圈可点,把当下老夫少妻组合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应该说表演的很有生活基础。而通过他们的表演,使老夫少妻这种婚恋模式给观众留下强烈印象,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么广泛的传播,过去只在私下里、小众场合下讨论的老夫少妻恋,变成了公众话题,老少恋不再是偷偷摸摸的了。应该说《大丈夫》的出现,是有丰富生活基础的,否则他就难以获得观众的共鸣,也就不会有那么高的收视率。而《大丈夫》的最大贡献,揭示了这种婚恋模式与其他模式一样,只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婚恋方式。

我认为《大丈夫》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宣扬“老少恋”,它想表达的只是现在社会的一种基本心态,这种所谓的“老少恋”要成功要幸福要长久,是要有他的特殊的土壤。比如欧阳剑,年近50,有经济基础,有社会地位,更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这样的一个离异男人之所以义无反顾的爱着顾晓珺,那纯粹就是寻找灵魂上的一种“交流”。我们打个比方:这样的一个老男人爱上没有知识没有思维的沉鱼落雁的花瓶,当他看完一本书想与之交流的时候,顾晓珺瞪着懵懂的大眼傻傻的看着欧阳剑,然后自顾自地跟他说韩剧,说明星,说LV,说酷奇说奢侈品,会是怎样的情景?同样的,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30岁女人顾晓珺,在自己最有魅力的年龄,要是想傍个大款,找个长期饭票,又或者来个帅哥美女的结合那还不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可是她偏偏倒追比自己大了19岁的欧阳剑,她这样跟父亲顾大海说:欧阳剑不仅有点社会地位,有点存款,关键是有品位有内涵,有耐心能宽容,让人很有安全感。

可以说欧阳剑和顾晓珺是因为具备了彼此需要的特殊的特质,这段“老少恋”才得以圆满。虽然“老少恋”“姐弟恋”“大叔控”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有着明显的社会属性。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圆满并不多见。

剧中顾晓珺经过“陈放事件”“余茉莉事件”,真切地感受到了欧阳剑的成熟和对信念与原则的坚持。欧阳剑在才貌上都没什么优势,顾晓珺看上的就是他的内涵,她可以在欧阳的宽容耐心下随心所欲,这种感受是她与陈放等青年交往比较后得出的,这实际上是代表了一部分女青年的内心追求,率性、自我、享受。许多年来,物质的丰富和容易满足导致青年人人生目标和动力的缺失,迷惘和懒散大大削减了青年(尤其是男青年)的魅力和光彩,让女孩子觉得他们不靠谱,没有安全感,而“大叔”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之后变得成熟厚重,有责任感,当然就吃香了。试想,如果陈放是个有追求,有责任心,能为两个人的未来热心谋划和并付诸行动,而不是一次次临阵逃避让顾晓珺失望的青年,欧阳剑有机会吗?而“姐弟恋”与“大叔控”或者叫“老少恋”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欧阳淼淼是个冰雪聪明、敢干能干的女孩。她对信息时代的东西运用娴熟,对时尚的追求相当老练……试想,如果赵康遇到的这个“欧阳淼淼”其实也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呢?顾晓岩的所谓善良庄重、敬业爱家这些光彩还能那么照耀赵康吗?还会有剧中那一段“姐弟恋”吗?

价值多元化,性格多样化是当今社会特点之一。大叔控、老少恋和姐弟恋,都没什么对错优劣之分,但其反映的当下青年的精神状况值得关注,这样的现象值得理性对待。

科学的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夫妻之间年龄的差距还是应该接近为好,夫妻之间不仅是感情的事情,还有一个生理问题和孩子的问题。抛开生理和孩子的问题,纯粹为感情而结婚,恐怕只对极少数人是合适的。事实上,剧中顾晓珺的“忘年恋”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周围人也表现出深深地不理解,甚至经常弄得啼笑皆非。有一场戏:顾晓珺在欧阳剑的陪同下去医院看病,欧阳剑对她体贴入微,旁边的护士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让他们尴尬不已。这样的事情如果经常出现,会是什么结果?另外《大丈夫》中的“老少恋”还要面对彼此的历史遗留问题,教授的前妻和孩子,女编辑的前男友和来自父母亲人的反对等等。等到他们把这些人物关系的矛盾都解决完了,还必须面对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死亡,或者是时间,不同步的时间。这是很多对现实生活中的老夫少妻、老妻少夫常常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少了很多简单的快乐。

我认为,剧中编剧所要营造的并不是爱情能够跨越年龄鸿沟的罗曼蒂克,而是在探讨年龄鸿沟所带来的爱情路上的重重阻力以及如何面对。欧阳剑的一句话说的就很有道理:“晓珺你是想把我们之间的鸿沟填平了,而我,恰恰是想在这条鸿沟间架一座桥梁”。这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沟”。就是这个“沟”让两个人在不同年代的对方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特质,但是,“沟”终究是沟,如果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填平或者架设桥梁,着实需要勇气。编剧李潇就说:“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注定了两个人的生命存续并不同步,这会是这部剧的一个悬念,也是我们抛出的一个思考。”

看完这部剧,让我非常感慨的还有“女人”。

50、60年代的老实的家庭主妇王慧娟,带着明显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一个含辛茹苦为家庭牺牲的老式传统女性。她为了顾家,不辞辛劳的忙里忙外,家里的活基本都是她一个人承担,孩子们的事总是很担心,不爱表达自己的意见,包容一切,任劳任怨,但是编剧却让她提前一步离开了顾家。

70年代的顾晓岩,相对传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仍然以幸福婚姻为人生惟一最高标准,安心相夫教子,对丈夫百依百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彻底的失去自己,这样的无私奉献换来的是丈夫的出轨。我想作者是不是想用顾晓岩告诉人们:女人永远不能失去自我,只有不迷失自己才不会被世界迷失。

80后的顾晓珺,智慧,工作中有追求有成绩,以爱情为最高标准。生活里任性自我,永远叛逆中,遇事不隐瞒不克制,语言犀利,率性而为。直到剧的结尾,她在妈妈的遗像前的心理告白才有了些许的成长痕迹。她诠释一个女孩儿在生活中的成长和包容的过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古怪精灵的欧阳淼淼,一个典型的九零后,冰雪聪明、敢说敢干,时尚,但是内心敏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点小自私。她真正关心的只有自己,任何事情的对和错只用自己的得失去衡量。也许你不喜欢这个精灵古怪的小丫头,但是这不妨碍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青春和朝气,这就是90后的女孩儿。

不能不说,剧中对不同年代的四个女子有着细致的刻画,并且把各自的性格特征表现得非常充分,每个人身上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这里并不想褒贬任何一个性格中优势和不足,只觉得生活中应该做个什么样的女子,也因此非常值得玩味。这也算是该剧留下的又一个思考吧。

猜你喜欢
姐弟恋大丈夫欧阳
我家的健忘老妈
姐弟恋靠谱吗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筋斗云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欧阳丽作品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你能否驾驭姐弟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