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实施“卓越计划”的地方理工科院校为例

2014-07-12 06:45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541004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创新型艺术设计

唐 吟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541004)

目前,各类理工科院校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推进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量”的增长,但在“质”上高低不齐,仍有待提高。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出新的要求。可见,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该如何适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优势,顺应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满足区域经济、文化产业、宜居生活的人才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理工科院校,作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亦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基地,发挥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自2010年积极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以来,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立足于地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顺应新机遇、符合新要求,积极依托工学优势,明确人才培养价值定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推进从传统的技能型向创新型培养模式的转变,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特色。因此,本文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就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和校企联合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思考,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明确的策略性参考。

一、创新的涵义及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1.创新的涵义与人才培养的定位

创新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此对应的创新型人才分为原始创新型人才、集成创新型人才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型人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标准,将教育计划分为学术方向和应用方向,后两种创新型人才则归为应用型创新人才,且从低到高有操作性、技能性、设计性和理论性四个层次。由此,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则应定位为“设计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层面,“创新”体现其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1

2.艺术设计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说:“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艺术设计人才即为“造物者”,要求具备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科学的技能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是造物者的核心价值。

3.区域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

以笔者所在的广西为例,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在区域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中取得了巨大发展,如纺织、服装、皮革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市场竞争激励,传统制造产业面临改造和升级等。因此,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加工、到品牌培养和设计,急需大量创新能力强、审美能力高、符合行业规格标准的艺术设计人才。

4.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

以上几点为地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了明确的定位及目标,即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其所具备的素质有: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构思、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对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生产加工技术、执业能力等,是“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兼备的高素质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

二、优化整合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类型,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几点思考。

1.课程结构体现“大专业、宽口径”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大专业、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几点策略如下:(1)课程结构体现逻辑性。以本校为列,采用“1+3”的模式(即本科一年级为第一阶段,二、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课程不分专业方向,着眼于学生对通识设计课程的学习,开设学科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构成”“设计概论”等;第二阶段课程按专业方向分别设置,包括各专业方向的技法课与理论课,强调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如环艺方向课程,由易到难,先后开设“环境艺术概论”“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题设计”等课程。(2)课程类型多样化。丰富专业选修课,如“中外美术史”“绘画综合技法研究”“雕塑艺术”“园林植物”等,与必修课合理搭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加跨方向跨专业课程的交叉选修,如环艺方向的学生可在第5学期,选修如“壁画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公共和视传方向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大设计”理念,提升综合就业能力;鼓励教师开设与最新文化创意产业成果衔接或与地域文化特色相关的选修课,如“建筑智能化”“旅游产品设计”等,扩展学生思维视野。

2.教学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

低年级课程教学内容要以开发思维为主,可通过设置小而多、跳跃性大的课题来实现;而高年级则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设计能力,可设置以较大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在教材上,通过教材的选择更新教学内容,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基本不变,在使用精品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大纲查阅学习相关教材,取长补短;有些专业课根据自身课程内容,可不指定专门教材,而是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研究,获取最新学习资料;鼓励老师在教材的编写中反映艺术设计前沿信息。

3.教学方法以“两个结合”为原则

教学方法上以“两个”结合为原则,即课堂、市场、设计师相结合;个人辅导、小组讨论、集中讲授相结合。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搭建师生双向互动式教学,形成“教、学、做”三合一,变教师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思维潜能。如本校环艺方向“公共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模拟或真实设计项目创作活动,学生进行创意方案的同时,还要参加或观摩施工监管,在实践中提高创意、技术应用和市场策划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要不断开发教师潜能,强调教师设计实践能力的塑造,构建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设计实践能力

首先,制定专业教师实践培训计划,提升设计实践能力。对纯美术专业出身的教师,定期组织他们参加高层次的设计培训班,或到设计公司进行全脱产进修;学校应制定刚性政策,鼓励年轻教师,深入设计公司实训1-2年,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研发与工程实施;教师也可利用假期,到企业兼职,吸收一线实践经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

其次,制定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享受与纵向项目同样的待遇,如本校环艺方向教师参与的诸多“城市景观规划项目”,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

再次,建立适当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改变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的现有评价标准,形成以教师在产学合作设计项目中的设计开发和研究工作、以及在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为主要考核与评价指标。最后,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工艺美术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职业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并在教师考评、职称晋升和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2.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

学校应面向社会、企业聘请具有实际设计经验的一线设计师、学者、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弥补师资的不足。兼职教师的实际设计经验,不仅能提升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提升本校教师的实际设计能力。

四、加强校企深层次合作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实现的有效途径。学校为学生提供学术和执业准备,企业将使学生的创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学校人才培养要与企业使用人才形成一种供求关系。

第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地方高校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企业联姻,共同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生产实习环节,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优秀人才的招聘。

第二,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在企业挂牌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注意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有市场、有特色、有诚意的设计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并与他们形成长效、双赢机制。同时,鼓励企业提供项目,使部分教学环节在企业中完成,由本校教师和企业的专家共同完成学生的教学指导,改变以往学生实习“走马观花”“短时参观”的状况,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让学生能更贴近专业、企业、市场和社会,培养了其独能立开展工作的执业能力。如本校动画专业,为适应区域动漫人才需求,与企业、试验基地、园区形成联动,于2012年共建形成广西首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

第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在学生完成实习基地的“实训”后,企业技术导师参与评价与打分,带队教师负责收集学生实习过程中显现的知识缺陷,以便在未来学校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补充。

结语

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地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大胆改革、创新模式,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示范和指引下,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发挥优化教学体系的关键作用、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作用和校企深层联合的有效途径,培养能自由探索、创新创造、超越实用的高质量设计人才。这既体现出艺术设计才培养的本质和规律,又实现了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价值,使得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最终在特色中求得发展。

注释:

1.许为民,张国昌.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四题 [J].中国高教研究.2007(6):17-18.

[1]许为民,张国昌.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四题 [J].中国高教研究.2007(6):17-18.

[2]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张军等.地方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美术学刊,2012.

[3]王东.新时期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

[4]曹惠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1.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创新型艺术设计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