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07-12 06:45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610021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市场化文化遗产物质

佐 夫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 610021)

一、前言

对于我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作为一名从小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由于长时间受到这种典型西洋乐器的熏陶,我对于西方音乐也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可是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我只有一些简单的印象,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也并没有多少了解。

但这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情况,事实上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所谓九零后来说,由于身处信息时代的浪潮中,往往对处于潮流前沿的事物能产生兴趣,但对于传统文化便不是太感冒,更别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非遗”的保护发展传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支持。

经过一些简单的了解,我对于“非遗”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虽然在我国得到关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由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许多传统的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困境。

而我认为“非遗”最为闪光和迷人的,就在于它所拥有的艺术价值。“非遗”所涵盖的艺术领域,范围非常广,首先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造型艺术,这里包括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例如我国蚕桑丝织工艺,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芜湖铁画等。还有表演艺术,这里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例如古琴艺术,福建南音,广州粤剧,昆曲等。另外还有民俗艺术部分,例如各地的祭祖仪式,丧葬仪式等。这些艺术成分都可谓有根有源,在漫长的历史变迁的过程里,这些艺术表现可以在时间里保存下来,它们一定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得到大众的认同。

在不同的文化遗产里,艺术的表现形式,产生缘由都是不一样的。近些年,许多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得到了许多成果。但在社会的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非遗”的艺术成分出现了不同的倾向。而我将从自己这代人的角度对于这些倾向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成分的学院化

对于学院化的倾向,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音乐领域。当欧洲音乐学家将欧洲传统音乐的每一个单音都做了细致分析,总结出了和声学、复调学、曲式学等理论之后;当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家在异民族传统音乐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以其研究成果为学界提供了方法论并被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们也纷纷致力于将传统音乐统一标准,用现代的音乐理论将其分解消化,并引入高等教育体系中,以达到传承的目的。对此,有学者发现,通过口传心授方式进行教学的唱段学生们能够深刻记忆,相反,学生们按照乐谱进行学唱的唱段会容易忘记。同时,由于中国民间音乐有一些变异性特征,使中国民间音乐的歌唱与记谱有一定的距离。学院化似乎对于传统艺术的保护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良策。

对此,我认为对于学院化的过程来说,应该吸收借鉴更多的传统方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磨合,使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时代环境,但单纯的学院化虽然有利于教学,但却会传统艺术带来不好的影响。如同穿着唐装打领带,总是不够协调。但是若能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进化升级,也许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成分的市场化

当今有许多人认为市场化是保护“非遗”艺术成分的好办法。这一点在张艺谋的印象系列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曾有人在对张艺谋《印象·刘三姐》的评价上说:“张艺谋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了”。印象系列的“无心插柳”,使原生态艺术表演被偶然发现,这为传统艺术的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不只是表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市场化还有各种各样的途径,而有些早已开始了实践,并得到营利。在2006年,砖雕工艺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魅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身份,使砖雕的需求量激增,市场不断扩大,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正逐渐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需求是肯定存在的,而且它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升温,同时市场化也应该是“非遗”得到传承的一个好的手段,毕竟在经济利益面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化往往会带来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规范市场一定要和发展市场得到同样的关注。

四、展望

不管怎样,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不管在何时都一定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保持一种自信心。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成分依然非常有魅力,只不过由于种种限制,使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面临消亡的境地。我认为我们在保持自信心,责任心的同时,也要拥有很强的创造力。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上,传统艺术精髓被加以现代化改造之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国际上最热门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也几乎吸收了全球各个地区的艺术特征。等等许多的事例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有这无法推测的活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带着自信,带着希望,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不会是难题,而且它将走出国门,为全世界的人们所追捧!

[1]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1).

[2]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2.

[3]曹新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J].法商研究. 2009(02).

猜你喜欢
市场化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Tough Nut to Crack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