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研究

2014-07-12 16:49王金东崔红梅郑占杰孔伶俐周田田崔维珍高振波
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癔症防御机制人格

王金东 崔红梅 郑占杰 孔伶俐 周田田 崔维珍 高振波

老年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研究

王金东 崔红梅 郑占杰 孔伶俐 周田田 崔维珍 高振波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分别对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60名老年健康者(对照组)测评。结果DSQ评分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女性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DSQ总分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呈负相关(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偏执呈正相关(P<0.05),成熟防御机制与疑病、抑郁、癔症呈负相关(P<0.05),与男性-女性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并且这两者密切相关。

老年抑郁症 防御方式 人格特征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患有的抑郁性精神障碍,表现为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的精神障碍[1]。目前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李刚[2]的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症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关。Russell JM等[3]研究发现50%的重型抑郁障碍和52%的心境恶劣障碍至少合并有一种人格障碍,最常见的是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杨秀芳[4]的研究也证明老年抑郁症与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分别对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60名老年健康者(对照组)测评,以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并对这两者进行相关分析,以进一步揭示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纳入研究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5];年龄≥60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18分;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共60例,男22例,女48例;年龄60~87岁,平均(68.29±10.32)岁;受教育年限7~16年,平均(9.47±3.04)年;职业:教师12例,会计9例,工人20例,农民19例;已婚40例,未婚2例,离婚5例,丧偶13例。对照组为在青医附院进行健康查体的正常人,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共60例,男24例,女46例;年龄60~87岁,平均(68.43±11.14)岁;受教育年限8~15年,平均(11.01±2.47)年;职业:教师10例,会计10例,工人18例,农民22例;已婚38例,未婚3例,离婚5例,丧偶14例。两组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职业、婚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均经受测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1)采用自编的一般方式问卷了解其基本情况。(2)防御方式问卷(DSQ)[6],DSQ共88个条目,包括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因子4大防御因子,24种防御策略。(3)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7],MMPI共566道题,有10个临床量表,包括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病态(Pd)、男性-女性化(Mf)、妄想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有4个效度量表:Q:疑问量表,L:说谎量表,F:诈病量表,K:校正量表。两组资料均由经统一培训的测试人员向受测者说明目的与答题方法,要求受测者实事求是的认真答题,在同一安静房间进行,以保证测试的真实性。

1.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7.0及PPMS1.5[8]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对定量资料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定性资料应用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DSQ评分比较 研究组DS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DSQ评分比较(±s)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DSQ评分比较(±s)

DSQ 研究组 对照组 t值 P值5.05±0.97 5.40±0.72 -1.666 0.1004.12±0.95 3.37±0.56 3.877 0.000中间型防御方式 4.56±0.63 4.23±0.82 1.902 0.061成熟防御方式 4.51±0.87 4.87±1.33 -1.356 0.180掩饰机制不成熟防御方式

2.2 两组MMPI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MMPI量表与对照组比较,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男性-女性化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研究组DSQ与MMPI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分别对研究组DSQ总分及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掩饰机制评分与研究组MMPI中的疑病、抑郁、癔症、男性-女性化、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评分进行正态性检验,两组数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然后对这两组数值进行Pearson分析,结果发现防御方式总分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呈负相关(P<0.05,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偏执呈正相关(P<0.05);成熟防御机制与疑病、抑郁、癔症呈负相关(P<0.05,P<0.01),成熟防御机制与男性-女性化呈正相关(P<0.05),其余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MMPI评分比较(±s)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MMPI评分比较(±s)

MMPI 研究组 对照组 t值 P值72.84±9.88 51.25±9.57 9.214 0.000抑郁 68.87±12.22 47.48±8.48 8.240 0.000癔症 79.41±12.47 49.83±9.57 10.854 0.000精神病态 55.23±7.71 46.75±7.67 4.590 0.000男性-女性化 43.94±8.78 51.36±7.47 -3.739 0.000偏执 57.64±9.59 48.37±6.80 4.526 0.000精神衰弱 55.10±9.22 48.44±9.64 2.952 0.004精神分裂 51.25±8.66 47.43±8.68 1.831 0.071轻躁狂 47.68±7.64 44.68±7.60 1.639 0.106社会内向疑病47.49±10.89 46.94±11.51 0.207 0.837

表3 研究组DSQ与MMPI各指标相关性分析(r)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处理问题上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防御方式是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机制,当外界刺激引起各种机体情绪反应时,人们习惯性的采用自己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理解和处理各种心理冲突,以保持内心的平稳,增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Anna Freud将防御机制定义为“自我避免不愉快和焦虑的方法,并且能控制冲动行为以及情感和本能的冲动”[9]。抑郁症患者多采用压抑、隔离、退缩、理想化等防御机制,很少采用幽默、升华等更好的防御机制。老年抑郁症所采用的这些不成熟防御机制,使得他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将自己封闭起来,而这些行为又会去加重其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与陆爱益等[10]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该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不成熟防御及投射、潜意识显现、抱怨、幻想、退缩等防御方式高于对照组,在成熟防御方式中较多使用压抑,较少使用升华。本研究结果的不同之处可能与样本量大小及入组的抑郁症患者年龄分布不同有关,尚需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男性-女性化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有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的人格特征。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是性格内向,具有抑郁质性格,他们习惯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并且性格固执,遇到问题不会像正常人那样去寻求外界帮助,而自己又没有很好的情绪发泄方式,长期下去导致严重的抑郁情绪。本研究结果与杨秀芳[4]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社会内向型性格,内在适应性差,具有疑病,癔症的性格,抑郁量表分明显增高,多数患者神经衰弱明显,并且依赖性增强。刘强等[11]也指出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躯体焦虑、应急敏感性、缺乏自信、怨恨等神经质特征。

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一直是大家研究的热点,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常用的防御方式,而一个人的防御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人格特征[12]。郝继莲等[13]认为,人格特征决定了防御方式的运用,防御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人格特征的保持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DSQ总分及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及掩饰机制评分分别与MMPI中的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男性-女性化、偏执、精神衰弱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偏执人格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疑病、抑郁、癔症性人格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较少使用成熟型防御方式,男性-女性化人格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较多使用成熟型防御方式,这说明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尚不能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总之,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要做到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使用,史青等[14]研究指出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防御方式的不良使用及消极的人格特征在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想要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比较困难,但是可以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改变人的防御方式,有研究显示[15],不良防御方式的转变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常用的防御方式及人格特征辨别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通过改变他们的不良防御方式及消极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

[1] 王丽.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6):92-93

[2] 李刚.影响老年抑郁症的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10-1311

[3] Russell JM,Komatein SG,Shea MT.Chronic depression and coluorbid personality disorders:response to sertraline versus imipramine[J].J Clin Psychiatry,2003,64(5):554-561

[4] 杨秀芳.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2-13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6-87

[6] 路敦月,张丽杰,赵瑞.防御方式问卷初步试用结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54-56

[7] MMPI全国协作组(宋维真执笔).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使用手册指导书[M].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1989:31-53

[8] 周晓彬,张建.医学统计软件PPMS1.5的应用举例[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6):502-505

[9] Bimes P,Warner BA,Callahan S.Defense style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J].J Nerv Ment Dis,2000,188(5):306-308

[10] 陆爱益,陈志化,潘羽飚.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78-400

[11] 刘强,俞峻瀚,张海音.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关系的探讨[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3):168-170

[12] Costa PT,McCrae RR.Personality in adulthood:a six-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lf-reports and spouse rating on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J].J Pers Soc Psychol,1988,54(5):853-863

[13] 郝继莲,彭超英,邵加伟.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及其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 (4):476-478

[14] 史青,赵国庆,焦志安,等.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抗抑郁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5):362-364

[15] 季益富,程烨,李晓雨.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857-1858

Defense styl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depression.

WANG Jindong,CUI Hongmei,
ZHENG Zhanjie,et al.Qingdao Mental Health Centre,Qingdao 266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fense styl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Methods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study group)and 60 elderly healthy controls(control group)were assessed with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and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ResultsFactor score of immature defense style in DSQ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Factor scores of hypochondriasis(Hs),depression(D),hysteria(Hy),psychotic(Pd),paranoid(Pa),psychasthenia(Pt)in MMPI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1).Factor score of Men-Nancy(Mf)in MMPI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Total score of DSQ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ctor scores of D,Pd,Pa,Pt in MMPI(P<0.05).Factor score of immature defense style in DSQ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ctor score of Pa in MMPI(P<0.05).Factor score of mature defense style in DSQ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ctor scores of Hs,D,Hy(P<0.05)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ctor score of Mf in MMPI(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senile depression have speci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end to adopt immature defense styles,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each other.

Senile depression Defense styl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R749.4

A

1009-7201(2014)-03-0182-03

10.3969/j.issn.1009-7201.2014.03.007

2013-11-25)

266034,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高振波,E-mail:335355571@qq.com

猜你喜欢
癔症防御机制人格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
大学生癔症急性发作时的护理及复发的预防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