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散文语言风格成因探析

2014-07-17 01:48杨玉霞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22
名作欣赏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三毛散文作家

⊙杨玉霞[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长春 130022]

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英文名Echo,三毛是后期的笔名。上世纪70年代,三毛以其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和见闻为写作背景,发表充满异域风情的散文作品成名,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等。三毛的散文不仅注重内容的丰富多彩,而且非常重视语言的艺术,她的散文语言用词简单,但又不失优雅的色彩,雅俗共赏,独具个性。本文运用汉语风格学的相关理论,试图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对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一、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特点

文学作品的风格通过语言的各个要素的运用来呈现出来,离开了语言物质材料,就无所谓语言风格,任何作品的语言风格都要通过语言物质材料构成的风格手段来体现。通过对三毛散文中语言要素及其非语言要素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三毛散文具有通俗自然、优美典雅、幽默风趣的风格特点。在语音手段上,三毛善于使用大量叠音词和拟声词,使音节协调,通俗自然,具有音乐美感;在词汇手段上,三毛在用词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简洁雅致的古诗词,善于运用精当准确的单音节词语,将寻常词语生活化,使得作品的语言既优美典雅又通俗浅显;在修辞手段上,三毛善于采用以俗传神的比喻,化俗为雅,不落俗套。此外,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三毛散文语言呈现出朴实自然、率真幽默的特点。

二、三毛散文语言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对成熟的作家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言语表达习惯和惯用的遣词择语方式,不同的创作个性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总之,表达主体是风格生成的第一位要素,是风格的核心和灵魂。黎运汉先生认为:“表达主体即作家自身的因素是语言风格生成的主观因素,它影响和制约着风格的形成。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作者自身的气质性格、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等。”①此外,语言风格的形成还受到客观因素即社会环境、时空环境等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方面探讨三毛散文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1.作家的文化素养每个成熟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优秀的作家在长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不断汲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学识,并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加以艺术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特色。由此可见,作家的文化学识,特别是语言修养,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运用,对其语言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毛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在诗词古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文化素养很高,文学功底深厚。在三毛的散文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痕迹,她将古典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同时又加以活用,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例如:《饺子大王》中引用了元稹脍炙人口的爱情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同时又加以活用,用来表现大家对饺子的喜欢之情,使她的散文散发出文雅的书香气息。在精通传统文化的同时,三毛还博览法国、英国、俄罗斯等文学,泰戈尔、托尔斯泰等是她喜欢的大家并受到他们的影响。三毛散文语言散发出浓厚的书香气息,格调优雅质朴,与其深厚的外国文化素养密不可分。比如,她去吃美餐时,菜来了的时候,她会说:“啊!幸福的青鸟来了”②。东西方文化的涉猎,使三毛在传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为其所用,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语言知识结构,从而能够熟练地驾驭语言,形成其独有的语言风格特点。

2.作家的性格气质莫泊桑说:“艺术家独特的气质,会使他所描绘的事物带上某种符合他的思想的本质的特殊色彩和独特风格。”黎运汉先生在《汉语风格学》中认为,表达主体的气质性格直接影响其语言风格的生成。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独特的性格气质也会体现在其作品当中,不同的性格气质,决定了各个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③

三毛个性洒脱,骨子中充满了叛逆。三毛不认为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常常做出许多“疯狂行为”而解释不出原因。三毛独特、率真的性格气质影响着她的散文创作,她在创作中不会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不会为了追求文章形式上的华丽而放弃内容上的朴素真实,因此她的散文大多是自己生活的实录,没有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自己,故事情节就是身边发生的日常琐事,她不必为塑造主人公和构造故事情节而冥思苦想。

3.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家的生活经历与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生活经历决定了人的爱好与追求,对性格禀赋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个性,因此,也会影响语言风格的生成。作家生活经历丰富,能够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使文笔更加成熟老练,语言风格也会更加新颖独特。

三毛的文字是她生活的记录和演绎。三毛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书香之家,但她却没有自封在狭小的生活空间内,而是周游列国,开阔自己的视野。三毛的散文《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等写的都是自己在沙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情感真实、感人,语言通俗自然、率真。再如《中国饭店》《芳邻》是由一个个零碎的生活片断组成,写的是在沙漠中与荷西婚姻生活和与邻居的相处过程中的情节,大多采用口语句式和人物对话形式,语言诙谐幽默,使读者在轻松愉悦当中感悟生活的真谛。三毛以自己的异域经历和爱情生活为背景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独特的生活经历开阔了三毛的视野,从而使其散文语言既能雅,又能俗,通俗自然、优美典雅、幽默风趣。

(二)客观因素

黎运汉先生认为语言风格作为进行言语交际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客观因素如社会交际环境的制约。因此,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的形成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环境与风格形成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文革”刚刚结束,主流文学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主,给人们一种沉重忧伤的感情基调,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被人们忽略。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迫切想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同时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也慢慢被人们重视,琼瑶、金庸的作品也纷纷登陆内地,这就促使内地产生了一股新的“读书热”。同时海外留学的兴盛,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有过游学经历的三毛在这股时代氛围和人们精神需要的影响下,开始了文学创作。从《沙漠中的饭店》开始,三毛“自传式”的写作,不仅满足了读者对撒哈拉沙漠生活、文化的好奇心,给读者展现了丰富多彩、新鲜跃动的世界,而且给长期处于压抑氛围的人们以精神的解脱,同时也促使了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时空环境与风格形成时间、场合、地点等时空环境因素与语言风格的关系也十分紧密。使用语言创造风格,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善于因时因地而异。“时空环境等因素,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风格手段的选用与语言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表达主体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时空环境等因素,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创作出得体优秀的语言风格。”④例如《芳邻》中的三毛和邻居的对话:“给你三根,我们自己也不多了。”“你这盒火柴还是上星期我给你的,我一共给你五盒,你怎么忘了?”⑤这段叙述采用浅显易懂的人物对话形式和口语句式,不仅适合当时的场合,而且符合三毛和邻居的身份,生动形象地将三毛的邻居们自私、蛮横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貌。这正是三毛巧妙运用时间、场合、地点等因素的具体体现。

三、结语

三毛是一位散文大家,她以独特的创作特点和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给中国文坛吹来了一缕清新的风,给人带来很高的美学享受。本文在借鉴语言风格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风格学的角度对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分析,认为三毛自身文化素养、性格气质、生活经历等主观因素是制约其散文语言风格的主要原因,同时社会环境、时空环境等也会影响其语言风格形成。到目前为止,研究三毛的文章大多集中在文学方面,而对其散文语言的研究相对贫乏,从风格角度分析其风格的成因的文章还很少,因此,对三毛散文语言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①③④ 黎运汉:《汉语风格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第69页,第61页。

② 王微微:《一语道破解千愁——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学术交流》2010年第5期,第66页。

⑤ 三毛:《背影》,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1]谢卫平.真挚的人生体验,情感的自然咏叹——论三毛散文语言的率真美[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4).

[2]刘树元.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

[3]葛敏怀.三毛作品的审美品格[D].杭州:浙江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三毛散文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犟牛“三毛”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远方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娓娓道来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