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乐县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初析

2014-07-18 07:49李国菊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2期
关键词:控制率规范化血压

李国菊等

[摘 要] 目的 通过在昌乐县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描述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之差,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结果 到2009年12月底,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高血压患者且资料齐全的共计3930名,男性4761%,平均年龄(5887±1081)岁。规范化管理后,收缩压下降1207mmHg(95%CI:-1253~-1160),舒张压下降589mmHg(95%CI:-618~-559),吸烟率下降487%(95%CI:-572%~-403%),饮酒率下降513%(95%CI:-600%~-426%),不运动率下降839%(95%CI:-972%~-705%),口味偏咸率下降943%(95%CI:-1079%~-807%)。基线时血压控制率为842%,1年后高血压的控制率达到3486%,管理效果为2746%(95%CI:2607%~2992%),各个不同特征项目组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且男女性血压控制率均随着规范化管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2_0095_04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203Results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ies in Changle Country of Shandong Province LI Guo_ju, WANG Xing, WANG Zeng_wu, et al Weifa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hando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community_base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n the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In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above 18 were screened out by the trained physicians through health examination Then patients were managed and given both drug therapy and non_drug treatment The results were checked by self pre_control and post_control study The different rates before study and after study showed the result of qualitative data, and the mean of the differences of before study and after study showed the result of quantitative data Results By the end of 2009, a total of 3930 hypertension patients (4761% for male, mean age: 5887±1081 years) with full information had been under management for one year Afte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he result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moking rate, drinking rate, no sporting rate, salt intaking rate were down to 1207mmHg (95%CI: -1253~-1160), 589mmHg(95%CI:-618~-559),487%(95%CI:-572%~-403%), 513%(95%CI:-600%~-426%),839%(95%CI:-972%~-705%),943%(95%CI:-1079%~-807%)respectively For all patients, the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on rose to 3486%,with the management effect of 2949%(95%CI:2807%~3092%) The longer the management, the larger the difference of control rates were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sexes Conclusions Community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a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mmunity_base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effect

《2012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全球三分之一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这种病症的死亡人数约达脑卒中和心脏病所导致的总死亡人数的一半。另据2010年全球疾病经济负担指出,每年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65%[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成逐年增长趋势,估计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2]。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直接医疗费用每年至少达366亿元。高血压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明,有效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危害[3~5]。为了解昌乐县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本文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满1年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患者,管理满1年的3930例高血压患者为分析对象。规范化管理患者基线调查时基本信息见表1。其中,患者年龄20~79(5936±1045)岁,收缩压平均为(15100±1511)mmHg,舒张压平均为(9003±867)mmHg,体质指数(BMI)为(2501±346)kg/m2。入选患者中,1、2、3级高血压分别占5290%、3003%及865%。年龄、BMI、1级高血压所占比例女性高于男性,舒张压、2、3级高血压所占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5)。膳食口味偏重的占7634%,不能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占8738%,吸烟、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550%、1514%。女性不规律运动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口味重、吸烟、饮酒的比例高于女性(P<005)。管理对象的入选标准需同时具备以下两项: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而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年龄18~79岁。排除标准,具有以下其中1项情况者将被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3个月)和脑卒中急性期(<3个月)患者;不易依从配合调查(智力、听力、肢体活动明显障碍者);合并严重疾病,预期寿命不足一年者;个人不愿加入本项目。

12 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血压测量为诊室血压,采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个体血压值。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指导药物治疗和开展非药物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强调以限盐为主,包括合理限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吸烟指每天吸1支以上,饮酒指平时每周至少1次[5]。干预效果从血压值变化、饮食生活行为等几个方面来评价。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管理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的率差,即配对率差及率差95%的置信区间[6]。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对收集的信息用SAS9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定性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效果描述时定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及95%置信区间。定性资料用率差及率差95%的置信区间描述[6]。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见表2。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SBP、DBP、吸烟、饮酒、不运动、口味重的干预效果分别为-1207、-589、-081、-079、-030、-049,(均P<005),无论男性和女性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BMI总体上干预效果为000(P>005),男性的干预效果为-014(P<005),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而女性干预效果为012(P<005),较干预前上升了。

22 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见表3。社区规范化管理1年后,整体控制率上升至3486%,与基线相比干预效果为2746%(95%CI:2607~2992)。除在吸烟组女性中干预效果不明显,其余项目干预效果均有意义(P<005)。其中,<40岁年龄段的人群血压控制率的增幅高于其它年龄组。吸烟、超重肥胖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不吸烟、不超重肥胖的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51%中风患者的死亡原因可归于血压的升高,另外45%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可归因于血压升高[7]。对高血压患者,提高血压控制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2002年全国居民健康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306%、247%和61%。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但仍分别低于50%、40%和10%。主要瓶颈问题是:治疗不规范,缺少针对不同人群与个体的个性化高血压管理方案与措施。本次针对昌乐县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效果监测发现,在规范化治疗之前,入选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842%,男性为764%,女性为913%。经过1年的规范化管理后,男女性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达到30%以上。针对不同特征(吸烟、饮酒、运动、超重肥胖等特征)的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对其血压控制的效果均非常明显。而且,通过本研究发现,规范化管理的时间越长,血压控制效果越明显。这也显示,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的管理非常必要。本研究还发现,经过一年的规范化管理,吸烟率、饮酒率、不运动率以及饮食偏咸率较1年前均有显著降低。另外,经效果研究发现,在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吸烟、超重肥胖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不吸烟、不超重肥胖的患者,这提示健康教育患者,引导其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血压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Lim SS, Vos T, Flaxman AD, et al.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 1990_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2012,380:2224-2260.

[2]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_200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3]Ru XJ, Wang WZ, Wu SP, et 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the risk of stroke at community level[J]. Chain J Epidemiol,2008,29:116-120.

[4]Ikcda A, Iso H, Yamagishi K,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the risk of strok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_cause mortality among Japanese: the JPHC Study[J]. Am J Hypertension,2009,22:273-280.

[5]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6]Rorbert G, Newcombe. Interval estimati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ependent proportions: comparison of eleven methods[J]. Statist Med,1998,17:873-890.

[7]Global health risks: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EB/OL].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http://www.who,int/healthinfo/global_burden_disease/Global Health Risks_report_full. pdf).

[8]Lv YY, Li ZG, Wang LH, et al. Evaluation on the case management program of hypertension in Zhongguancun community Beijing[J]. China J Epidemiol,2005,26(6):400-40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患者,管理满1年的3930例高血压患者为分析对象。规范化管理患者基线调查时基本信息见表1。其中,患者年龄20~79(5936±1045)岁,收缩压平均为(15100±1511)mmHg,舒张压平均为(9003±867)mmHg,体质指数(BMI)为(2501±346)kg/m2。入选患者中,1、2、3级高血压分别占5290%、3003%及865%。年龄、BMI、1级高血压所占比例女性高于男性,舒张压、2、3级高血压所占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5)。膳食口味偏重的占7634%,不能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占8738%,吸烟、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550%、1514%。女性不规律运动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口味重、吸烟、饮酒的比例高于女性(P<005)。管理对象的入选标准需同时具备以下两项: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而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年龄18~79岁。排除标准,具有以下其中1项情况者将被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3个月)和脑卒中急性期(<3个月)患者;不易依从配合调查(智力、听力、肢体活动明显障碍者);合并严重疾病,预期寿命不足一年者;个人不愿加入本项目。

12 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血压测量为诊室血压,采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个体血压值。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指导药物治疗和开展非药物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强调以限盐为主,包括合理限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吸烟指每天吸1支以上,饮酒指平时每周至少1次[5]。干预效果从血压值变化、饮食生活行为等几个方面来评价。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管理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的率差,即配对率差及率差95%的置信区间[6]。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对收集的信息用SAS9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定性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效果描述时定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及95%置信区间。定性资料用率差及率差95%的置信区间描述[6]。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见表2。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SBP、DBP、吸烟、饮酒、不运动、口味重的干预效果分别为-1207、-589、-081、-079、-030、-049,(均P<005),无论男性和女性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BMI总体上干预效果为000(P>005),男性的干预效果为-014(P<005),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而女性干预效果为012(P<005),较干预前上升了。

22 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见表3。社区规范化管理1年后,整体控制率上升至3486%,与基线相比干预效果为2746%(95%CI:2607~2992)。除在吸烟组女性中干预效果不明显,其余项目干预效果均有意义(P<005)。其中,<40岁年龄段的人群血压控制率的增幅高于其它年龄组。吸烟、超重肥胖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不吸烟、不超重肥胖的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51%中风患者的死亡原因可归于血压的升高,另外45%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可归因于血压升高[7]。对高血压患者,提高血压控制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2002年全国居民健康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306%、247%和61%。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但仍分别低于50%、40%和10%。主要瓶颈问题是:治疗不规范,缺少针对不同人群与个体的个性化高血压管理方案与措施。本次针对昌乐县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效果监测发现,在规范化治疗之前,入选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842%,男性为764%,女性为913%。经过1年的规范化管理后,男女性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达到30%以上。针对不同特征(吸烟、饮酒、运动、超重肥胖等特征)的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对其血压控制的效果均非常明显。而且,通过本研究发现,规范化管理的时间越长,血压控制效果越明显。这也显示,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的管理非常必要。本研究还发现,经过一年的规范化管理,吸烟率、饮酒率、不运动率以及饮食偏咸率较1年前均有显著降低。另外,经效果研究发现,在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吸烟、超重肥胖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不吸烟、不超重肥胖的患者,这提示健康教育患者,引导其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血压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Lim SS, Vos T, Flaxman AD, et al.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 1990_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2012,380:2224-2260.

[2]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_200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3]Ru XJ, Wang WZ, Wu SP, et 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the risk of stroke at community level[J]. Chain J Epidemiol,2008,29:116-120.

[4]Ikcda A, Iso H, Yamagishi K,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the risk of strok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_cause mortality among Japanese: the JPHC Study[J]. Am J Hypertension,2009,22:273-280.

[5]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6]Rorbert G, Newcombe. Interval estimati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ependent proportions: comparison of eleven methods[J]. Statist Med,1998,17:873-890.

[7]Global health risks: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EB/OL].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http://www.who,int/healthinfo/global_burden_disease/Global Health Risks_report_full. pdf).

[8]Lv YY, Li ZG, Wang LH, et al. Evaluation on the case management program of hypertension in Zhongguancun community Beijing[J]. China J Epidemiol,2005,26(6):400-40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患者,管理满1年的3930例高血压患者为分析对象。规范化管理患者基线调查时基本信息见表1。其中,患者年龄20~79(5936±1045)岁,收缩压平均为(15100±1511)mmHg,舒张压平均为(9003±867)mmHg,体质指数(BMI)为(2501±346)kg/m2。入选患者中,1、2、3级高血压分别占5290%、3003%及865%。年龄、BMI、1级高血压所占比例女性高于男性,舒张压、2、3级高血压所占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5)。膳食口味偏重的占7634%,不能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占8738%,吸烟、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550%、1514%。女性不规律运动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口味重、吸烟、饮酒的比例高于女性(P<005)。管理对象的入选标准需同时具备以下两项: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而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年龄18~79岁。排除标准,具有以下其中1项情况者将被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3个月)和脑卒中急性期(<3个月)患者;不易依从配合调查(智力、听力、肢体活动明显障碍者);合并严重疾病,预期寿命不足一年者;个人不愿加入本项目。

12 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血压测量为诊室血压,采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个体血压值。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指导药物治疗和开展非药物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强调以限盐为主,包括合理限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吸烟指每天吸1支以上,饮酒指平时每周至少1次[5]。干预效果从血压值变化、饮食生活行为等几个方面来评价。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管理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的率差,即配对率差及率差95%的置信区间[6]。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对收集的信息用SAS9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定性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效果描述时定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及95%置信区间。定性资料用率差及率差95%的置信区间描述[6]。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见表2。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SBP、DBP、吸烟、饮酒、不运动、口味重的干预效果分别为-1207、-589、-081、-079、-030、-049,(均P<005),无论男性和女性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BMI总体上干预效果为000(P>005),男性的干预效果为-014(P<005),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而女性干预效果为012(P<005),较干预前上升了。

22 规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见表3。社区规范化管理1年后,整体控制率上升至3486%,与基线相比干预效果为2746%(95%CI:2607~2992)。除在吸烟组女性中干预效果不明显,其余项目干预效果均有意义(P<005)。其中,<40岁年龄段的人群血压控制率的增幅高于其它年龄组。吸烟、超重肥胖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不吸烟、不超重肥胖的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51%中风患者的死亡原因可归于血压的升高,另外45%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可归因于血压升高[7]。对高血压患者,提高血压控制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2002年全国居民健康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306%、247%和61%。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但仍分别低于50%、40%和10%。主要瓶颈问题是:治疗不规范,缺少针对不同人群与个体的个性化高血压管理方案与措施。本次针对昌乐县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效果监测发现,在规范化治疗之前,入选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842%,男性为764%,女性为913%。经过1年的规范化管理后,男女性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达到30%以上。针对不同特征(吸烟、饮酒、运动、超重肥胖等特征)的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对其血压控制的效果均非常明显。而且,通过本研究发现,规范化管理的时间越长,血压控制效果越明显。这也显示,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的管理非常必要。本研究还发现,经过一年的规范化管理,吸烟率、饮酒率、不运动率以及饮食偏咸率较1年前均有显著降低。另外,经效果研究发现,在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吸烟、超重肥胖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不吸烟、不超重肥胖的患者,这提示健康教育患者,引导其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血压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Lim SS, Vos T, Flaxman AD, et al.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 1990_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2012,380:2224-2260.

[2]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_200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3]Ru XJ, Wang WZ, Wu SP, et 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the risk of stroke at community level[J]. Chain J Epidemiol,2008,29:116-120.

[4]Ikcda A, Iso H, Yamagishi K,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the risk of strok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_cause mortality among Japanese: the JPHC Study[J]. Am J Hypertension,2009,22:273-280.

[5]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6]Rorbert G, Newcombe. Interval estimati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ependent proportions: comparison of eleven methods[J]. Statist Med,1998,17:873-890.

[7]Global health risks: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EB/OL].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http://www.who,int/healthinfo/global_burden_disease/Global Health Risks_report_full. pdf).

[8]Lv YY, Li ZG, Wang LH, et al. Evaluation on the case management program of hypertension in Zhongguancun community Beijing[J]. China J Epidemiol,2005,26(6):400-403.

猜你喜欢
控制率规范化血压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安丘市2016年居民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分析
最怕啥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