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趣”学语文

2014-07-21 02:45马月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蛐蛐自然段课文

马月珍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如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要让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趣”学语文呢?

一、“趣”导新课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呢?巧设悬疑的设问方式是导入新课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的导入时,我说:“一百多年前,在苏联,有一天,一个小孩子不小心做错事,开始他不敢承认,还撒了谎。但后来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好吗?”“好!”学生齐声应道,情绪很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从导入新课开始。“趣”导新课,才能引人入胜,让学生欲罢不能。

二、“趣”现情境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渲染气氛和环境的描写,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故事,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师可以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道具等手段,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当读到“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时,我话锋一转,问道:“糟了,怎么办?”为了加深学生对“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的理解和激起他们体验的兴趣,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泡沫做成的大水缸,然后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小朋友,让他们凭借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心理的揣摩,再现小朋友面对突发事情惊慌失措的紧张场面。当一个学生读到“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的时候,我问道:“谁来扮演一下司马光,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理解“不慌不忙”一词后,只见那个男生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举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使劲地砸那口“缸”,几下子“缸就被砸破了” ,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这样,学生在读中想、想中演、演中议,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好时机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产生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趣”述故事

低年级学生具有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征,而且他们爱动、爱说、爱表现,所以我就通过“趣”述故事,引导学生从爱听故事转变为爱说故事,避免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保持对学习的高涨热情。如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我在教学“好孩子”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跟同桌或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接着,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和插图编一编故事:“谁来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在我适时的点拨和鼓励下,学生兴致盎然地讲着,个别学生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呢!通过让学生编故事、补充故事和讲故事比赛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设疑“趣”读

认真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有效读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趣”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引发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将学生带入广阔的语文天地。例如,教学“小狐狸卖空气”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问:“小狐狸从深山来到城里没几天,就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你知道那是一种什么病吗?这种病能不能治好呢?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这样,学生就会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同样是设疑,改变一下方式,效果就会不一样。

又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采用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教学:“今天你们都是小记者,你们来问,老师回答,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提出的问题能把老师难倒。老师提醒大家:认真读书才能发现问题,相同的问题只能问一次哦!”学生听后先是认真读书,然后迫不及待地想提问题。学生的问题可真多,提出来的问题有深有浅,我时而快速回答,时而故意卖个关子——“谁来帮助我”。在学生答不上来或回答得不够完整时,我才给予点拨或补充说明。

五、赏识激“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衷地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和赞赏,会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如班上有个学生叫张××,刚入学的时候,我发现他总是默默地坐在位子上,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是做游戏也不大乐意参与。有一次下课后,我却发现他站在教室后面,面向墙壁,学老师的样子,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比划动作,练习得很认真。第二节上课后,我在班上说:“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在玩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还在练习读书和表演,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知道”。我把目光投向了张××,说:“他就是张××同学。他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大家向他学习。现在让我们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说完我带头鼓起掌来,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在大家佩服的目光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语文课上我常常看到他举起的小手,听到他回答问题时清脆且充满自信的声音。看着他一天天进步,我意识到:赏识是培养兴趣的开端,是成功教育的保证。

六、“趣”学致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明明上学”是一篇既接近农村生活,又生动有趣的课文。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明明轻轻地走过去,扒开草一看,好大的一只蛐蛐。他用手一捂,蛐蛐一跳,钻进旁边的草丛里。明明追上去,扒开草仔细找,扒来扒去,怎么也找不着。”我用“明明是怎么捕捉蛐蛐的”这样的设问句导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接着出示这一自然段的学习要求:一是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标注表示明明捉蛐蛐时的动作词;二是再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模仿明明捉蛐蛐时的动作;三是同桌合作学习,一个同学朗读课文,一个同学演示动作。在展示汇报环节中,学生积极响应,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最后,我决定师生、生生合作,即老师导读,学生演示动作,或分组导读、演示。“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通过讲读与动作演示相结合“趣”学语文,既可以避免教师枯燥乏味的传授、解读课文,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可以强化学生读书的能力,又可以积累走、扒、捂、追等动作词,为以后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只看教师上得如何,也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趣”教、“趣”学、“趣”用,让兴趣成为学生探求更多知识的内驱力,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蛐蛐自然段课文
斗蛐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美丽的秋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