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不能成为错误的借口

2014-07-21 14:37刘翠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涂色乘法错误

刘翠干

国庆长假,双胞胎女儿拿出幼儿园教师布置的涂色作业开始涂色。大女儿在事先画好的草图里全神贯注地涂色,小女儿却在本上涂鸦瞎画,我提醒了她几次,她还是把色彩涂到图形的外面。她爸爸在旁边笑着说:“这个小女儿,长大了肯定是个粗心的家伙!”我心中不禁一愣,这真的是粗心造成的吗?我同时又联想到学生在作业、考试时也犯一些教师、家长认为简单的错误,如抄错数字、计算错误等。我们有时也总结为学生太粗心了,认为只要细心些,就会不犯错了。难道粗心真的就能掩盖错误吗?我认为不能。下面就“粗心”的话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粗心”的背景

每次数学考试后,“粗心”一词就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口中。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经常有粗心现象。例如把符号 “+”看成“—”,把数字 “ 3”看成“5”,忘记写答案,抄错题目,数错数等。

我们往往把小学生的粗心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态度马虎、不认真。其实,简单的外部现象背后有着内在的心理原因,粗心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教师要深入认识儿童的粗心行为,帮助学生及早形成准备状态,设计相应对策,矫治粗心行为,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粗心”的成因

1.误认误看

由于受年龄特征、视知觉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感知事物往往比较笼统。学生虽然能够看到文字、字母、符号、图形,但不能立即做出对比分析并进行判断,他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表面。没有具体情节的计算题本身更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看漏、看错、抄错、写错等非知识性的低级错误。于是我们在批改过程中看到很多诸如题目抄错、答案抄错之类的问题。

2.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如在计算梯形面积(3+4)×6÷2时,学生中经常会出现“3+4=12”的错误现象。3+4学生在一年级就会算了,怎么到五年级反而会错呢?原来罪魁祸首是乘法,学生刚学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的,都是先算乘法,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以致连“3+4”都算成乘法了。

3.算理不清

有时,看似简单的粗心背后是概念错误。例如,在刚学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学生常常出现如下错误:没有把末尾的0移下来继续除。为什么知道把前位的0移下来继续除,而末尾的0却不会处理呢?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0既然表示没有,当然不用移下来。显然,学生只明白0在记数时的特殊作用——占位,却不知道当前一位有余数时,后一位的0还要移下来与余数组成新的数再除。显然,错误的根源在算理不清。因此,家长和教师还应多多追问学生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计算过程尤其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小学生比较容易被一些干扰因素吸引而“分心”,造成很多“遗忘式差错”,如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了一,可是十位计算里忘记减一。

5.不良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对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忽略计算方法的教学,导致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三、“纠粗”的对策

虽然粗心的类型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但是造成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因此要纠正粗心,首先要端正态度,从思想上重视这一现象。其次还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正。

1.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让学生明白不打草稿是导致计算正确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高年级的知识难度相对增加,数据变大,思维层次多,有相当一部分题目靠低年级的“心算”是无法保证正确性的。其次,良好的书写习惯是达成正确计算的条件之一,要培养学生养成书写要端正、清楚,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良好习惯。

2.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

检查的良好习惯要从平时开始培养。一年级时,我们赞成由家长帮助学生检查家庭作业,二年级时,我们建议家长开始鼓励学生做完作业先自己检查,再由家长复查。学生养成了自己检查的习惯后,到三四年级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检查。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发现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粗心,往往是由于他们把生活中的粗心习惯带到学习中。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生活中要尽可能做到有条理、有秩序。在做题时,看到题目不要马上动笔,要经过审题、思考、解答等步骤,这样可以防止答非所问,也更容易做到快而不急,忙而不乱。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粗心不应该成为错误的借口,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及时纠正。

(特约编辑 熊叠丽)

猜你喜欢
涂色乘法错误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涂色
涂色
涂色
涂色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