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2014-07-21 15:07罗朝昌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纸团品德与社会圆明园

罗朝昌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教材和乡村小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上六年级第一单元《学会合作》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把班里的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给一个窄口瓶,每个瓶子里都装有相同数量且系着小绳子的纸团,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纸团从窄瓶里拉出,看看哪组能拿第一。为了争第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拉绳子,可是纸团却堵在瓶口,拉不出来。只有一个组的学生是一个接一个地往外拉,最后获得了第一名。做完游戏后,我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拉不出纸团?拿到第一的小组是怎样做的?”此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很快就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一个游戏,不仅与课本的内容紧密相关,而且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调动他们的情感和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品德与社会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易用。

二、贴近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来自生活中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事物拉近,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比如,教三年级《学做生活中的小主人》一课时,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要做家里的小主人,他们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祖辈们的教养方式使得这些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具备独立承担家庭琐事的能力。基于这一现实因素,我将授课内容改为《生活中的小事我能行》。在课堂上,我采用情景剧的方式。从早上起床穿衣服、叠棉被到系红领巾、吃饭,将学生带入了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接着,我引领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模拟生活情景,使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出来。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展示活动中,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强化,一些学生也体验到了自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小事能自理了,就能为自立打下基础,那么他们离真正的小主人也就不远了。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学于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如我在上五年级《圆明园的诉说》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对中国的屈辱历史认识不够,单凭文字的解说、图片的说明以及师生的想象,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达不到“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先用课件形式介绍了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再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最后播放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现在的颓废以及外国侵略者残暴、丑恶的行径,用不同感官去感受1840年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生们看了影片和图片后,个个义愤填膺、群情激昂。这时,我就抓住学生的感受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由富有情感的诉说,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再度升华。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也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四、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与生活实践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多门学科知识,而这些知识又贯穿于大量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如上六年级的《走进车间》这一课之前,我首先带领学生来到制作传统工艺(用泥土制作药罐)的乡下工厂,让学生当场观看泥瓦匠制作药罐的全过程(和泥、制坯、烘干、烧窑),并要求学生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学习制作药罐的技能,感受劳动的艰辛。学生们卷起袖子,手拿工具,个个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制作起来。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既把课本知识融入了实践的过程中,也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我们平时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唤起了学生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感,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了解社会、形成美好的品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我们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注重更新观念,按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创设丰富、灵活、直观、开放的学习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就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纸团品德与社会圆明园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纸团作怪
热热闹闹排排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