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言文有效教学,为中职单招考生助力

2014-07-21 01:30沈蓉蓉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对口文言文言文

沈蓉蓉

实施文言文有效教学,为中职单招考生助力

沈蓉蓉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中职对口单招的学生把文言文当做“第二外语”来学,仅仅为了在对口单招考试中拿分,才勉强学习。学生学得难,老师教得累,文言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能否在文字表达题中得到高分,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对口单招文言文教学现状,论证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探究了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文言 对口单招 重要性 优化策略

浙江大学曾对已毕业的学生们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大学中最有用的课程是哪一门?结果出人意料,“古代文学”高居第一。受访者普遍认为:“古代文学”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个人气质的形成,对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而某中职对口单招学生问卷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最有用的科目是专业课,24%的学生认为外语最有用,认为语文最有用的学生只占3%,而数学为0。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部分则被认为是最最无用的,有学生振振有词地说:“难道将来和人沟通谈生意会用到古文吗?”

在大学如此受欢迎的一门课,在中职对口单招学生中却遭遇“冷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环境原因:文言实用性不强。

大陆语文课本在七十年代彻底告别了文言。因此,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成人的文人们,少年时期接触文言的数量“一代少于一代”,因此他们成人时的文风也基本上“一代逊于一代”。几十年来,大陆文人的整体文字面貌是越来越“水”,越来越“白”,越来越“俗”,越来越“痞”,失去了纯粹、古雅、洁净、朴素的韵味。加之文言的实用性不强,很多学生认为,我们是“现代人”就应该学习现代文,现代语文教育应当着眼于“现实运用”,文言是几百年前的书面语,是一种落后的甚至是陈腐的语言,现代人何必再去学?因此,在对口单招考试中拿分成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唯一动力。

2.现实原因:分值低不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近几年,中职对口单招考试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对口单招考试要求学生掌握三门基础文化课和五门专业课,语数外的分值分别为150、150、100,专业理论300,专业技能300,总分1000分。文言文只占150分的10%,如此小的比重,在强势的专业课面前,学生会不自觉地忽视语文学习,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更不重视。

3.教学原因:传统课堂弊病多。

被很多老师推崇为金科玉律的“串讲”方式,看似对文言字词、句式扣得较实,但效果未必好。这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嚼烂了喂”的串讲,其结果必然是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整体感。在“串讲”下,文言文不再是包含思想感情的文本而是被分解后的一组组实词、虚词和刻板的文言句法,掀不起学生丝毫的情感波澜。中职对口单招的学生,尽管语文素养高于就业班级,有升学压力,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语文素养不如普高学生。对于普高学生也激发不了学习兴趣的“串讲”法,对于他们就更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对口单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1.端正态度,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

教师在授课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三点:(1)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文(包括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是千百年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子,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精品。有一定古代文学基础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更得体的表达和行动,也更容易接近成功。(2)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简洁明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脉相承,如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出处、确切含义和演变过程,使用时就能准确无误,恰到好处。(3)学习文言文,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学习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可以指导我们写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2.教师示范,告诉学生怎么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文言文除了一些背诵篇目,其他文章学生大多不愿多读。由于不懂古人句读的要领,读起课文来,有的结结巴巴,有气无力;有的胡乱停顿,前言不搭后语,一段美文被活生生地拆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文言文教学必须走向“返古”。多读多背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老师要进行准确的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诵读中感知文章,掌握文言文读音、停顿、重音及声调的抑扬顿挫。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在涵义及艺术魅力,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与作家情感产生共鸣。如《赤壁赋》的教学,文章首段夜游赤壁,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风光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些如诗般的语言,通过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文言的无穷魅力。尾段饱含哲理的语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学生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充分感受苏轼旷达乐观的豪迈情怀。

3.走进文本,告诉学生学以致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文言文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隔岸观火地学些文言语句,积累一些古文化知识,那岂不可惜了古人的智慧。学生只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的“尽信书”境界,古文只增加了他“掉书袋”的资历,语文教学也就成了陶行知先生说的“没有生活的死教学,语文也就成了没有生活的死语文”。所以教学中应让学生走进文本,认真揣摩文本,学以致用。例如《鸿门宴》教学中,可让学生对刘邦、项羽成败异变的原因进行探究,可从用人、性格、处事等方面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分析,学生自会从二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宝贵的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文言文的效用才算发挥到极致。

4.转变模式,告诉学生自己去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个人学习的特点、知识掌握的程度,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大张旗鼓地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

教学中,课前给学生设定一定的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充分占有资料,对目标问题形成初步认识。课堂上则充分利用课本和学习资料进行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翻译课文,纠正错误,质疑问难。在完成前面两步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甚至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自由地发表对课文中某些观点、某些细节的感受和看法,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现代解读,打通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关节,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整个课堂必将活力四射。

我认为,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精彩让给学生。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即不仅仅为了考试而教,而是为了提高综合素养而教,在涵泳诵读中、在课堂对话中帮学生找到回“家”的路。

[1]中职对口单招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新版).[2]王丽静.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策略.

[3]肖英.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猜你喜欢
对口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