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2014-07-21 01:30曹红丽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

曹红丽

摘 要: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巩固,是沟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特殊功能。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时存在一些误区,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略读,走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认识误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阅读情感和正确价值取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略读 小学略读课文 教学误区

略读是不进行深究的、快速的阅读,是粗知文章大意,“观其大略”。略读课文丰富了单元主题内容,拓展了单元的文体,搭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同时它使以专题为主的学习方法得到了训练,并且巩固和迁移了在精读课文中所学知识。它在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教版为例)中的分布如下表:

从上表不难看出,略读课文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年增加,在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几乎平分秋色。随着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略读课文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略读的习惯,不断扩大阅读范围,掌握略读方法,从而自主阅读。由此看来,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只重视精读课文教学,忽略略读课文教学,势必就会失去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对小学略读课文缺乏正确认识而存在误区

(一)略读课文精讲,精雕细刻。

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都文质兼美,有独到之处。这些课文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割舍,把略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讲:课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知识可讲、可延伸,课文中的生字词、文章的句子段落、思想情感一应俱全,一律精读精讲。这就把略读课文等同于精读课课文,那么略读课文的存在就变得没有意义,略读课文的真正价值得不到体现。不仅如此,还浪费大量教学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略读课文选讲,似教非教。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利用一个课时进行略读课文教学,但往往敷衍了事;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自己读几遍,然后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到什么就草草了事;有些教师只是选取课文中可能会考到的词、句子和内容讲一讲;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抄一抄课后练习的答案,然后把课文重点提出来让学生熟记,比如: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好词佳句,等等。教师的这些教学行为使得略读课文出现教师“似教非教”学生“似读非读”的结果。

(三)略读课文不讲,置之度外。

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的范围,许多教师着力于考试,把略读课文忽略一旁,把原本该上略读课文的课时挤出来上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都不讲,只是把略读课文当做课外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把相应的练习拿来课堂上对对答案就完事;某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仅仅把略读课文中有可能会考到的内容提出来或抄下来让学生背记。这样只关注精读课文而忽视略读课文,导致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走出小学略读课文的误区,强化教学效果

(一)学校、教师要更新观念,走出认识误区。

1.正确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领会其精神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走进教材,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总体来说,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有二:一是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提高学生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时间中掌握略读的方法,学会略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整体上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之后,还要领会略读课文在不同阶段的编排意图,因为不同阶段略读课文的编排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之处,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校给教师统一培训;可以组织全校教师自主学习,然后举行交流会让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与课堂评价观念。学校、教师要真正从根本上认识到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承担的重要教学功能。不要为了抓升学率、成绩就把略读课文置于语文教学的门外。学校可以一改以前的教师课堂评价观念,把略读课文教学列入考察范围,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公开课的形式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比赛。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学习观摩中,学校、教师也可以找一些略读课文教学的良好范例学习。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关注到略读课文,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略读课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二)教师要合理设计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我们对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要求。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略读课文教学亦是如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凸显略读课文教学的特性,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笔者就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归纳了两种基本教学方法。

1.导读提示法。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开头都会有一段导读提示,导读提示为我们梳理了本课的重点,也提出了本课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参照导读提示,上课前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并以此为线索串联和主导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如三年级上册《找骆驼》一课有这样一段提示语: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下面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从导读提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就是课文的重点,教师可以围绕这两个问题把整个教学活动串联在一起。

2.美文诵读法。针对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读上。学生不断诵读,既可以感悟课文中优美的语句、绝妙的修辞手法,又可以体会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让小学生记住好词佳句,丰富“语言仓库”。如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一课中运用了大量优美的好词、成语及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诵读中体会词句的优美和课文的表达方法,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增加语文言语积累。这种简便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还让学生在好词佳句的学习中陶冶情操。

(三)加强教师自身阅读理论的建设。

1.学校搭建平台。聘请相关阅读理论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可以增订一些与阅读相关的书刊、资料供教师参考,还可以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教育研究活动。总之,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教师有机会完善阅读理论知识。

2.教师自主学习。教师要主动认识到自身阅读理论知识的匮乏,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阅读理论知识,如果有条件,教师就可利用出差、访学的机会弥补自己在阅读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

3.社会创造条件。师范院校应该开设专门的阅读理论指导课。其他院校也可以开设关于阅读理论的课程,提高全体国民的阅读水平。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从一开始就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师阅读理论知识结构不健全的状况。

(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并设置一定的奖励与成果认证制度,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除了教师个人的科研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教研活动,学校要充分发挥这些教育教研活动的作用,定期在学校、年级举办与略读课文教学相关的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2]王运.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施茂枝.略读课文教学四问[J].语文建设,2008(10).

[4]冯秋萍.略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教师,2010(05).

[5]郑国民.略读、浏览: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对《语文课程标准》略读和浏览教学要求的认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06).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钩沉
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研究
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改进对策
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探讨
对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误区分析及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