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好班主任与学生间“严与爱”的度

2014-07-21 01:30陈丽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旷课班级班主任

陈丽

如何正确把握好班主任与学生间“严与爱”的度

陈丽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度,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格。正确把握“严与爱”在管理班级过程中的力度与尺度,力求宽严相济;把握好与学生距离的尺度,力求若即若离;教师要善于总结,正确评价,力求恰如其分。

班级管理 严而不厉 严而有格 宽严相济

教育工作必须把握好对学生“严与爱”的尺度,不要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把握严与爱,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班主任的“严与爱”

(一)班主任的“严”。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案例: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严重的甚至出现班级学生一起玩游戏的现象;经常有任课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偷偷玩手机。为了杜绝这个现象,要求上课期间,学生手机由纪律委统一收至班级储藏柜中保管,中午和下午放学时统一发放。当然遇特殊情况,如需要与家人或老师联系,或者有重要电话时,允许纪律委课间将其手机拿出,用完再放回去。这种做法既对学生严格要求,杜绝学生玩手机现象,又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严而不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贯表现好的学生未必一定有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不能简单、草率地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带来不好的结果。

案例:学生早晨迟到现象严重,但是对于不同学生,我的处理方法不同。有个别学生迟到是因为家离学校很远,就算赶第一班公车,也会迟到,更不用说遇到堵车之类。那么这部分学生我会要求他们晚上留下打扫卫生。其余学生迟到的原因基本就是起迟了、堵车了、吃早饭了,等等,这些困难完全是可以克服的,那么这类学生迟到就属于态度问题。

针对这类学生,我的处理方法有三:(1)自己分析原因,全班检讨,保证不再迟到,并且留下打扫卫生。(2)保证后如果再迟到,通知家长,告知家长迟到对孩子今后的恶劣影响,要求家长配合管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并且要求家长负责早晨叫孩子起床。(3)以上两点基本能保证学生按时到校。但也会碰到家长由于工作较忙或对孩子过分溺爱,而包庇纵容孩子的,甚至为了孩子不被处罚,帮孩子圆谎的情况。针对这类情况,我会要求家长到校面谈,分析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处理措施:如果不能保证孩子按时到校,那么给孩子办住宿手续,要求住校。如果不愿意住校且不能保证孩子不迟到,那么让家长清楚地知道班级将会根据学校对学生出勤的管理规定,记录学生迟到次数,并进行相应处理。

针对不同情况,班主任要“严而有格”。

(二)班主任的“爱”。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当做“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效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存在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案例:学生中早恋现象的处理好坏直接体现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信任度的高低。如果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互相信任,那么不管什么事都会对班主任知无不言,甚至个人的情感状况。本班学生在情感问题上总是对我从无隐瞒,这也方便了我在问题发生时,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期。

本班一名学生告诉我他对一名老家的女生有好感,这名女生与父母发生冲突,想离家出走来南京找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当时我就告诉他,我们从进校开始,首先学的就是《弟子规》,第一句就是“圣人训首孝悌”,做人首先就要做到一个“孝”字。这名女生应该尊重父母,遇到与父母意见相悖的事情,那么应该取得父母的理解,如果父母依然反对,那么应该听从父母的意见,因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其次,你还是一名学生,你的生活还要靠父母,用什么照顾她?更重要的是,如果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学习,影响了毕业,没有文凭,没有能力,那么以后靠什么生存,如果连自己都养不活,就更没有资格照顾别人。那次谈完后,这位学生当着我的面打电话给这位女生,告诉她要听父母的话,好好上学,等毕业以后再说。并且答应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辜负班主任的教育之情。

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到了班主任与学生情感的重要性,学生信任你,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真心,知道你会帮助他们,他们才会把自己的事告诉你,向你寻求帮助,并愿意听取你的意见,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度

(一)把握好班级管理的力度,力求宽严相济。

年轻班主任,尤其是女班主任容易对学生过度宽容,大概是因为极富同情心的缘故。但这样的后果很严重,因为过度宽容就等于放纵,等于放弃老师的指导地位而让学生放任自流。由于高职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自控力较差,过度宽容只会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最终使班级管理名存实亡。假如第一个逃课者没有受到严厉批评,步其后尘者必然受到“鼓励”。

案例:本班有一位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每次打电话给家长,家长要么不接电话,发信息也不回,要么直接挂掉。偶尔有一次接了,也就是说“我们会教育孩子的,你放心,下次不会旷课了”。可迟到、旷课问题一直未得到改善。再打电话给家长要求到校配合老师管理,家长要么推脱忙,要么答应了也不来。所以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解决。结果其他同学因为迟到问题被老师批评时,这些同学就会说:“为什么他可以,我们就不可以,他迟到你管不了,我们迟到你就管,他还旷课呢,我们迟到怎么了?”针对这个问题,我特意召开了一次关于时间的主题班会,意在告诉学生守时的重要性,并且举了一些反例告诫他们如果在工作当中经常迟到或者旷工,将对自己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做人要学会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从此以后,那些学生再也不拿这位“老大难”说事了,每次他迟到或者旷课了,同学们还会合起伙来批评他。这位“老大难”也慢慢有了转变。

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班级必须有适度的严格管理,尤其对屡教不改者、严重违纪者。我终于领悟了很多老班主任的箴言“没有严格的纪律,绝对没有良好的班级”的含义。当然,班级的严格管理和学生的正确认识,还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二)把握好与学生距离的尺度,力求若即若离。

教师与学生距离太远,例行公事,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学生对你会难以接受,避而远之,很多重要信息不能及时获得,这样在做工作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所以一定要与学生融为一体。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真心对待每一个同学。

如我对班上一些比较内向或者成绩较落后的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和谈话,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定长处,或知识广博,或反应灵敏,或孝敬父母,或有一手绝活。利用这些第一手材料,我通过不同活动和方式,让他们每个人都展现自己的特长,然后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效果不错。又如我组织的班会很丰富,除了常规的四项——纪律、学习、安全、卫生外,还有游戏、幽默、创新思维等多种主题,目的就是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些活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班级工作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与学生走得太近,危害性可能比走得太远还大。过分的“师生同乐”必然造成对学生的溺爱,宠出他们一身的坏毛病。一旦违纪,处理轻了,他不听;处理重了,他跟你翻脸,并由此造成抵触情绪,使班级工作陷入被动。从理论上说,这是犯了“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的错误。(陶行知)

(三)自我评价要适度,力求恰如其分。

正确评价自我,必须适度肯定自我,相信自我,但不能自大。年轻人虽然缺乏阅历,但有朝气、有活力,敢说敢做。班主任工作无定法,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创新和探索。毫无疑问,我的自信和创新不仅会感染学生,而且有利于形成班集体核心力量。

其次,正确评价自我,还必须适度否定自我,但不能自卑。“谦虚使人进步”,从辩证法来看,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便可以上升到新的水平。虽然年轻人有很多优点,但同时欠缺老班主任的很多优点,如处理问题的镇定老练,对班级情况的预见性,对工作规律的熟悉。如一年级重点要抓纪律的养成;二年级最重要的是抓稳定;三年级就得抓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必须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虚心学习,才能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三、结语

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对学生的“严与爱”,力求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格。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正确把握 “严与爱”,力求宽严相济,把握好与学生距离的尺度,更要善于总结,正确评价。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应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力求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度,找到一套特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成为宽严有度、方法得当的合格班主任。

猜你喜欢
旷课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