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化思潮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冲突

2014-07-21 01:30劳小丽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思潮多元化

劳小丽

论多元化思潮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冲突

劳小丽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在被激发新活力的同时出现了价值观冲突和矛盾。如何合理地认识、理解和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多元化思潮 价值冲突 价值观念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化节奏加快,利益关系调整频繁,社会矛盾增多,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冲突中,各种矛盾与冲突错综复杂,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本文拟在分析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冲击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内涵及其特点,寻找缓和、化解这种冲突和矛盾的对策。

一、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内涵

人类活动总是伴随着价值问题,决定了人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高校因其性质及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它是各种思潮多元碰撞、形成、传播的重要场地。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是对其现实价值关系的评价性反映,本质上是一种指导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观念。一般说来,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差异,就可能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冲突。与以往社会不同的是,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都在飞速发展,经济文化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学生在与多元化思潮亲密接触的同时,自身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从而产生价值观念上的冲突。高校受社会多元化思潮影响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与冲突。大学生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其十分容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触和接受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正因如此,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往往成为多元化思潮的易感人群,容易导致价值观冲突,而这种冲突的背后往往是主导思想的冲突,尽管我国现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由此可见,大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一定意义来说,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刺激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但随着国际上政治多元化的影响,这种与我国主流指导思想相冲突的多元化思想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冲击。

二、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表现及特点

(一)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受多元化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冲突有多种表现。

第一,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价值观念的冲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某些传统价值观念事实上已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头脑,阻碍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了人们行为上的失范。这种冲突不仅仅是两个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是时代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是新旧时代的多种因素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碰撞。时代是发展变化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现代价值观必须通过批判传统价值观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二,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由西方传入的价值观念,主要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以西方哲学主客二分为深层意蕴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两大异域文化体系。在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我国的入侵,西方的价值观念开始进入我国,而随着现代改革开放的推行,在引进外资、吸取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我国的影响也更为广泛。两种异域文化传统缔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同时衍生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体系,西方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发生着尖锐的冲突。如义利观的冲突等。

第三,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矛盾,表现为大众文化的泛滥和精英文化的没落。如现在某些电视节目或媒体炒作的一些选美或综艺节目,被批评为“无节操”,少数大学生对这些娱乐节目的迷恋和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时政乃至国家大事的关注。大众文化追求的是一种商业价值,而忽视人文价值,进而导致某些人形成逃避现实、掩盖矛盾、追求感官刺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大众文化的出现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关心的文化现象。而精英文化是将至真、至善、至美作为最高追求,包含人类基本的价值和终极关怀,以批判的眼光对待现实,具有独创性、想象力和超越性。但由于其商业性弱、不适应市场运作,人们对其选择就少,现状自然比较惨淡。

(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几种主要特征。

第一,冲突表现具有多样性。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表现形态纷繁复杂,纵横交错,多种多样。这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价值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反映了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课选择自由度的增大,是开放的社会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转变过程在大学生价值观上的表征。同时,也给解决各种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提出了难题。

第二,冲突层面上的内在性。改革开放后,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生矛盾,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与其接触面更为广阔后形成的价值观发生了混战。他们对新的价值观念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又认为传统的价值观念束缚着自己的脚步,致使大学生对于善恶、价值观的判断存在疑惑。传统的、现代的,究竟采取哪种价值观念体系作为价值观念判断的准绳呢?年轻的大学生无法做出统一的、明确的回答。

第三,冲突性质的复杂性。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性质错综交织,非常复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这种价值观冲突具有自身的性质,只能具体矛盾具体分析。针对冲突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而言,构成这些矛盾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矛盾,如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不只是对本国价值的冲突,而是具有世界性的。所以,其性质只能依据具体条件确认,不能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全面而具体地认识和把握现实中各种价值冲突的性质。

三、正确引导多元化思潮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对策

从某种角度而言,多元化思潮引发的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表明整个社会环境的开放、包容,思想的丰富性、多样性,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自强自立,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性。再者,价值冲突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有冲突并不是坏事,但不是越多越激烈越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它,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朝着缓和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

在面临多元化思潮的复杂国内外环境时,如果缺乏主导价值观,不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指导、武装,那么多元化思潮导向下的价值观选择必然出现混乱。而这种混乱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应该极力避免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价值体系,主导着当代中国宏观的社会、政治生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同时引领着当代大学生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自身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扰、“拦路虎”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特有的价值观体系,从而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带动、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在引领各种多元化思潮的同时,时刻武装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任何有悖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泛滥,必定要坚决抵制。当代大学生要勇于面对此类价值观产生的冲突,学会调整、批判,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二)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强化大学生社会主导价值观。

主导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所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念冲突过程中,社会舆论的作用不可低估。舆论是社会公众的言论,它往往折射出公众自发的价值取向。由于社会的开放性,大学生作为接触新文化、新思潮最快的一个群体,受媒体、社会舆论的影响,所奉行的价值观、为人处世等也会有所不同。可以说有很多正能量的、积极进取的,但也有许多负面的、消极落后的想法。如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某些女大学生就会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悲观消极想法。这种多元化思潮带来的大学生价值冲突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不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任由这些消极落后的价值观肆意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混乱。历史证明,要利用社会舆论中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和调控,发挥正确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引导作用,用科学的社会舆论、价值理论化解、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冲突问题,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值得我们不断深思、探索。

(三)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大胆吸收西方价值观念中的合理成分。

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依然在前进,无论是我党的执政要求还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发展需要,都迫切要求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价值观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又对整个社会起指导作用。而价值观教育由内到外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先进行内部的启发和引导,逐步施加系统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转化为外在发展的自觉要求。一方面,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当面临多元化思潮的价值冲突时,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又要有魄力和勇气,必须坚持对传统价值观采取积极扬弃的态度,大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实现对传统价值观的革故鼎新。历史将证明,中国传统价值观必将重放异彩,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因为实行改革开放,各种西方思潮不断涌入,我们在承认其某些信誉作用的同时,要对其思想渗透提高警惕。因此,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活跃一代的大学生要大胆吸收世界范围内价值观念中的合理成分,彻底摒弃多元化思潮中的糟粕,并经过自我创造、吸收转化,为我所用,为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新体系添砖加瓦。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多方开明和改革的形势下,多元化思潮的涌现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冲突是无可避免的。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引导主力的高校必须科学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积极、正面看待多元文化。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大学生价值冲突问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1]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凯锋.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吴菊花.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及教育对策[J].青春岁月,2012(12).

[5]赵冬梅.对全球化视野下高校价值观培育的理性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5(10).

[6]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王晶.改革开放条件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工分会2013年度高校学生工作立项课题(LX2013Y210),广东省社科联、团广东省委2013-2014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2013WT06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思潮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