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教学中教师效能感研究

2014-07-21 01:30王佳伟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复式效能农村

王佳伟

复式教学中教师效能感研究

王佳伟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复式教学是农村地区因生源较少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复式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呈严重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下降的原因分析,提出如下改进策略:政府要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学校要开展教师综合技能训练、教师要有教学相长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复式教学 自我效能感 教学相长

一、复式教学的发展历史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复式教学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复试教育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自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来,清政府掀起了新的留学热潮,派遣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师范教育,一批学生进入日本的宏文学院的师范科学习,修业时间半年至三年不等。回国后,他们宣传师范教育和复式教育。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择定两所小学为学员学习教授之所,其后,复式教育逐步在全国推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普及教育,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偏远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采用复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在各种教育思想的冲击下,复式教育逐渐被传统的单式班级授课制所取代。

21世纪,许多专家学者重新对复式教学定位,复式教学再次在一些农村地区开展起来。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与城市的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其教育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高效地利用。复式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然而,复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授不同的年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达不到上述要求,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还影响教师的教学自信,导致教师的教学自我效能感下降,从而失去教学动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下降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重塑教师教学信心,提升教师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

二、概念的界定

本文主要针对教师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包括教师课前准备,课上讲授等方面内容,不涉及学生的心理研究。

(一)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位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中对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课上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讲授教学,安排其他同学进行作业或者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相对。

(二)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最早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三)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最早出自于我国古代的教育专著 《礼记·学记》,其本意是教这一方以教为学,现在逐步引申为教学双方相互影响和促进。

三、复式教学中教师自我效能感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兴致不高,工作没有激情的现状。通过和教师的交流,教师教学效能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学校氛围影响及社会因素。

(一)教师工资及社会地位偏低。

自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逐步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障教师的相关权益。但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还是远远落后于城市教师。同时,城市教师的福利待遇也远远好于农村地区的教师,无形中影响了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农村地区环境艰苦,复式教学,一位老师面对几个班的学生,教师需要在教案的编制、课堂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品德发展等方面倾注大量心血。由于薪资待遇得不到保障,社会地位偏低,必然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其职业倦怠,进而影响教学的自我效能感。

(二)学校培训不够。

复式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在研究中发现,许多教师综合素质不过硬。复式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班级授课,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依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知识水平与个性特点编制教案。在农村地区,教师往往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同时,班级教学组织也是问题所在。由于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形式,复式教学是一个班的学生在上课,其他学生在自习。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专家型教师的指导,但是农村地区是达不到这样的条件的。没有专业的培训,教师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很容易体验到挫败感。

(三)社会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不能离开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这一特点在农村地区尤为重要。复式教学主要在偏远的农村或者山区实施。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持“教育无用论”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表现出漠不关心,或者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家长会等不予配合,使教师产生挫折感,导致自我效能感下降。

四、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

(一)树立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教师是传递知识的桥梁,同时教师也是一门职业。教师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同时,也应该有其相应的回报。教师的职业地位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对教师地位的重视还是不够的。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日本和西欧,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公务员,在美国,教师也是享受公务员待遇的。相对而言,我国教师的地位较低,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好风气,同时政府下大力气切切实实地把教育当做百年大计之根本来抓,着力提高教师的工资与职业声望,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育无用论及种种对教师的偏见,使教师体会到自身价值,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二)学校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

高效能感的教师往往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确立较高的教学目标。他们在工作中信心十足,心情愉快,对教学活动更投入,更容易采取民主的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效能感的教师往往会敏锐地察觉和判断哪些行为是积极适宜的,并能够根据不同年级的发展现状,不断地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与策略,避免消极行为,使教育活动和行为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农村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城市有较大差距。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师有足够的自信和很高的自我效能感,努力克服恶劣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因此要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把教学不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更应作为一项教书育人的崇高的事业。当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富有激情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师就不会再畏惧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安心于艰苦的农村教育工作。

2.鼓励教师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狭窄,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要鼓励教师敢于突破陈规,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改革,积累成功的经验。同时学校有经验的教师,要对年轻的教师进行悉心的指导,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足,使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当教师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实际效果时,教师的自信心将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会不断提高。

3.培养教师良好的理论素养。

依据现代教育的观点,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学人员,更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系。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差,“读书无用论”在其思想中根深蒂固,对学生的教育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期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同时,社会对教师的偏见也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工作信心,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交流艺术,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改变对教育的看法,提高对教育的关注度,做好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有力地支援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对学生教育时,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关怀而不骄纵,器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严肃而不苛求,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配合教师的教学。当教师的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及学生的理解,就能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只有当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理论支撑,才能协调好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的关系,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教育的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教育,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阻碍。在新时期农村地区优质教师相对较少、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切实克服复式教学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复式教学的作用,切实推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复式效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澳门复式住宅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