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2014-07-21 01:30陆春蓉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边境理论课教学资源

陆春蓉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陆春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保障机制乏力、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践教学队伍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结合边境民族地区的特点,加大保障机制的支撑力度,开发及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多方面改进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 思政课实践教学 教学策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1]当前各大高校重视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不断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取得显著的成绩。结合文件要求,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边境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以及欠发达地区高校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义及重要性

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义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政课相关课程的基本内容为依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直接体验为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核心目标,以区别于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一种特殊教学方式。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接受感性教育且自身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高校科学应合理地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整合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切实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思政课教学真正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教学过程,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真正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与育人功能。

2.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大意义

高校思政课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人的中心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本质上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与方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和主阵地。

由于区位条件的限制,边境民族地区的高校远离发达城市及高校聚集区,信息传播及文化互动等受到限制,校际交流与合作存在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有些僵化。因此,探索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意义重大。

二、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保障机制乏力的问题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有了新变化,各大高校顺应社会发展,着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如在课程设置上,相应地明确规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及加大对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是既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注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某些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尚未真正摆脱传统意义上被忽视的状态,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及支持。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以来,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制定且推行各种措施,切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然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比,思政课往往显得受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力量不够,。

2.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具有其独特性,本地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有待开发的资源比中心城市还优厚,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本可就地取材。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种情况是对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或者利用程度不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资源未开发而被忽略及搁浅。另一种情况是实践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协调,存在着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此外,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起的作用更多是简单的、直接的、机械的。例如,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仅局限于每年的一两次组织参观学习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使边境民族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未达到实效。

3.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队伍参差不齐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结构合理、人员充足的师资队伍,组建合理的教学实践团队,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近年来,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加强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师生比例及教师的学历水平、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思政课各门课程主讲教师的学科背景不一样、教学科研任务差异等原因,往往很难同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教学的团队难以形成,没有形成较好的实践教学合力,整体实力有弱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实践教学本身的实效性问题。

此外,长期以来,思政课理论课教师、学工处、团委各自为战,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多由学工处及团委组织开展,存在着思政课教师很少参与实践活动的问题。这将会出现实践教学缺乏理论指导,甚至流于形式的弊病。

三、加强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1.加大保障机制的支撑力度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理论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构成从理论到实践、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构成要素和条件比较复杂,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保障机制的支撑力度进行保障。

加大保障机制的支撑力度,能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教育功能,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首先,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各个部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其次,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足够的保障。如政策保障、安全保障、专项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保障等。再次,建立思政课保障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有计划不间断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最后,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管理。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环节的交叉重复,需协调高校各职能部门在整体德育建设上的关系,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从根本上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2.开发及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关键在于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率。实践教学资源实际上是有限的,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潜在和隐性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2]。为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开发及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可以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借红色资源教育题材进行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参观边境线、国境线上的战争遗迹,进行历史认知与教育,增强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考察少数民族独特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风情风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调研该地区民族生态问题,考察边境民族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培养大学生对社会问题观察思考分析能力,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及学以致用的目标。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3.强化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效,所以务必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配备充足数量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力保证,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更多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体现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优化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一支具备过硬政治素质、合理知识构架、高水平专业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队伍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结合边境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广泛及红色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运用实践教学载体,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管理与培训,形成合理的专业布局,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组建专业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专业团队,保障实现实践教学高质量、高水准的目标。与此同时,贯彻全民共同德育的理念,思政课理论课教师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联合行动,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及服务育人”的良性机制,从而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靳诺.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增强公共理论课的效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的讲话[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猜你喜欢
边境理论课教学资源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