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4-07-22 11:17魏海霞
甘肃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体育教学

魏海霞

〔关键词〕 体育教学;运动损伤;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9—0061—01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激烈的身体运动和对抗,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事故,有些伤害事故很难控制,而有些则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我就根据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谈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教师思想教育不到位,学生缺乏安全预防意识。体育教师对教学安全不够重视,无防患意识或有认识误区,没有在教学前充分考虑到预防措施或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伤害事故发生后也不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课堂纪律教育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缺少自我预防意识,导致运动损伤事故发生。

2.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能克服人体生理上的惰性,使人体各器官迅速达到运动状态,同时也使人更加兴奋、活跃。准备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重视度,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准备活动时间过短,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教学组织不合理。教学各环节设计不合理,如,运动量、练习密度设计不当;器材设置不合理;保护帮助措施不到位;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把握不恰当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客观原因

1.天气因素。恶劣的天气也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沙尘、雾天、雨天、气温过高或气温过低都会影响运动,在恶劣的天气下应尽量避免运动。

2.运动场地、器材等其他因素。运动场地或跑道太硬、过滑、不平或有杂物;垫子破损或垫子里面的填充物不均匀。器械表面粗糙不平;器材没有及时检修或上课时摆放不合理;器材的大小与授课学生年龄、性别不符;缺乏必要的护具、运动服装、运动鞋等,这些都是引起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二、预防措施

(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周、每一课时,要时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相互保护意识和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要把预防损伤事故发生的措施纳入到备课的内容之中,并在上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

(二)要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不是两三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纪律、要求等的教育。要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一定要抓住常规教育的时间段,大多数学校一般都是在开学前两周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教师前两周的付出,将会得到整学期的良好效果,也为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做准备活动是为了让身体的各个器官进入兴奋状态,让各关节分泌润滑液,目的是为了减少在运动过程中关节的磨损,以及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其教学内容与负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运动水平、不同季节来制定,要有综合性的练习也要有辅助性的练习,这样为教学内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学生学习起来会很轻松,同时也能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要做到对重难点心中有数。组织学生分散练习时要人数合理,巡视到位。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个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身体疲劳程度,要及时调节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练习密度。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注意季节性变化。如,在冬季应以中长跑、武术、跳绳等项目为主,要避免剧烈的身体对抗,这样学生练习既安全,也不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课前认真检查器材和场地

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检查器材和活动场地,如果有损坏要及时修补,要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课前还应该检查场地上有无沙石、杂物,器材的牢固程度,有无破损的器材,学生的服装是否合乎要求,等等。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体育教学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