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话题激荡和谐发展主旋律

2014-07-24 09:05韩少林刘鹏周保国
新闻前哨 2014年3期
关键词:楚天都市报保姆

韩少林 刘鹏 周保国

2013年11月26日至29日,楚天都市报连续利用7个版的篇幅,推出“一封保姆来信引发的讨论”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报道紧扣新型城镇化大背景,深层探讨农民工怎样才能和谐融入城市生活这一社会问题,较好地把握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脉搏。

该组报道切口小,有横向展开,也有纵向延深,透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再次诠释了楚天都市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

都市类媒体如何为促进城乡融合营造良好氛围?小小话题如何做出和谐大文章?网络时代报纸如何提升影响力?这一组成功的策划报道,在这一系列方面都具有样本意义。

一、报道切口小,站位高,层层推进,民生小话题激荡和谐发展主旋律

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文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来谈城镇化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以人为核心,将人文关怀贯穿报道始终,用温情的笔法触及心灵、温暖人心,激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心灵碰撞,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是这组报道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个人成长经历、职业与贫富的差别,都会导致个体差异的形成。这个社会性的差异,让一部分人获得了优越感,也让一部分人心存自卑。来自农村的保姆心理上或会有些自卑,进城后怕被人看不起,于是便压抑着自己的生活意愿,选择调整自身去与城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趋同。这就是保姆有时不好意思吃、吃不饱的原因。

保姆吃不饱,其实折射了农民工群体进城之后,在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楚天都市报敏感地捕捉到这一新闻点,将“保姆吃不饱”上升到城乡人员的理解和沟通、社会平等和谐层面,一方面避免就事论事,陷入死循环,另一方面又提升了报道的高度,契合了城乡融合的时代背景。

从四篇连续报道的主标题,就不难看出这是一组经过精心策划的报道。

第一天,刊发保姆来信,抛出话题:《城里人家的碗 盛不满家人般的温情》。利用连版刊发保姆来信、记者调查、保姆们说、主人家讲、记者手记,并开通热线电话,请读者分享观点,就保姆吃不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第二天,抒发各方观点,集中展开讨论:《保姆来信拨动社会心弦 将心比心温暖彼此心田》。两个版集中刊发各方对保姆吃不饱一事的感想,以及雇主、保姆、家政相互交流的心得。

第三天,引发社会反响,升华报道主题:《城与乡本应一体 心与心更需无墙》。利用一个版的篇幅,集中报道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反响,巧借读者之口,将主题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人们的沟通、理解和融合。

第四天,专家学者评述,诠释样本意义:《民生情怀催生暖心报道 百姓话题激荡和谐旋律》。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保姆吃不饱这一现实及报道本身进行剖析、评说以及探讨,诠释了此组报道的社会样本意义。

四天的报道思路清晰,条理明晰,内容按照既定方案逐步实施,巧打组合拳,收到良好的报道效果。

二、报道主题贴近民生、穿透人心,其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关联

都市类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百姓视角,贴近民生,容易引起普通市民的关注与共鸣。吃饭从来都不是小事,它关乎一个人的生活,关乎一家人的幸福。

2013年11月21日,记者收到这封保姆来信后,编辑部对此进行了研判:在农民工进城30多年后,还存在保姆吃不饱的情况,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保姆吃不饱,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如果是个别现象,就只能当个案处理;如果是普遍现象,那其背后的原因就值得深思。

于是,5路记者分赴武汉各大家政公司了解情况,找保姆谈心,一天下来,共采访到了82位保姆。从她们的口中,掌握大量一手信息。大家进行汇总时发现,82位保姆中近一半表示吃不饱。原因虽不尽相同,但她们都表示,不愿意因吃饭问题麻烦雇主。这让我们认为,这群经历曲折、善良质朴的保姆,值得媒体关注。

为吃不饱的保姆说话,并不代表将矛头直指雇主。为了保证报道的客观性,11月25日,记者又对31位雇主进行了采访。其中28位雇主认为自家保姆能吃饱。

一方面,过半保姆认为自己吃不饱,而另一方面,大多数雇主却认为自家保姆能吃饱。问题出在哪?一定是在沟通、交流环节。于是,编辑部决定以此为契机,为他们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也是后期报道向纵深发展、指向城乡两个群体融合共生的基石。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保姆遇到的生活难题虽不是宏大事件,但吃不吃得饱这一话题,却击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报道之所以具有穿透性,在于即使很多读者不是保姆,也会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此外,保姆与雇主、城市与农村话题中提及的平等、理解与尊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关联,从这点说,报道成功把握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脉搏,也是报道成功的核心所在。

三、实事求是的调查、理性的分析,加上温情的文字,让报道客观理性具有温度

实事求是的调查,是做好报道的客观要件。在这组报道中,记者随机采访了12家家政公司,询问了82位住家保姆,她们当中有近半数人表示曾有过在雇主家吃不饱的经历。如有的天天陪吃减肥餐,保姆瘦得比雇主快;有的看见雇主没添饭,自己也不好意思添;还有的是因为老人饭量小,保姆也只得跟着吃不饱……而在采访雇主时,31位雇主中有28人表示自家保姆“应该吃饱了”,有2人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1人表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吃饱了”。

理性的分析,也是采编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饮食习惯不一样,劳动强度不一样,饮食结构也不一样,乡里来的保姆和城里的雇主,在吃饭这件事上有诸多不同,而保姆在席间还要照顾一家人,顾及一家人的目光,这就让保姆们无法敞开肚子吃。endprint

“保姆没吃饱不好意思说,雇主没留意浑然不知情”。从第一天报道开始,我们就在前期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将保姆“不好意思说”与雇主“浑然不知情”摆了出来,初步界定保姆吃不饱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而且是因为保姆不说,而导致雇主不知。也就是问题出在“保姆与雇主缺乏家人般的沟通”。

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沟通的技巧直接影响到沟通的结果。而作为保姆和雇主之间的沟通桥梁,媒体不能板着脸说话,更不能以教训的口吻谴责某一方。现身说法,将自己置身其中,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在第一天的报道中,我们采用了“记者手记”的方式,将一些用新闻语言无法完全表达的情愫,轻言慢语般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再请阿姨来家帮忙,我一定邀请她上桌一起吃饭。或者分两次盛饭,给她一个为自己添饭的理由”、“她为我们洗净了衣衫,烹制了可口的饭菜,甚至帮我们承担了对父母的孝心和对孩子的关心……那么,享有一点点来自家人般的关怀,或许可以温暖那颗来自乡村,又渴望融入城市的心吧……”整篇手记,记者以第一人称,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感,温情和关爱扑面而来。

此组报道除了文字精美、传递温暖外,更重要的是主题贴心、穿透人的心灵,从而拨动社会心弦。与楚天都市报的其他策划报道相比,此组报道着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推己及人,对今后类似报道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保姆来信系列报道是报纸成功策划的范例,是在网络时代拓展纸质媒体影响力的新探索

保姆来信系列报道既非单个故事,也非单个事件,而是采取新闻策划、信息整合的形式,从保姆到雇主、从个体到组织、从家政到其他行业,从保姆吃不饱饭到城乡融合,逐步进行推进。体现了楚天都市报对新闻做深做透,对信息进行解释与深化的能力。这一操作方法,也是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拓展纸质媒体影响力的新探索。

我们知道,随着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是摆在纸质媒体面前的共同课题。楚天都市报近年来,对此也进行了多方探索,摸索出一些相对成熟的应对办法。

首先,都市报拥有高水平的专业采编队伍,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深度剖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对新闻甄别、筛选、挖掘、加工的能力;其次,都市报还拥有各方面积累的人脉资源,能将多方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进行整合,通过更多的背景材料、事件细节、深入分析和前瞻研判,展示特色风格,满足读者对内容深度、广度、精度等需求;第三,都市报还拥有网络媒体无法复制的报道形式,使得报道思想、主题能够不打折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该组报道表现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就给读者带来“悦读感”。灵活主要体现在报道的互动上,比如报道第一天的讨论互动、第二天的网络推送、回音壁等;多样则体现在报道题材上,比如讲述、书信、消息、记者手记等。就传播规律来讲,灵活、多样、互动强的表现形式,是报道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重要条件。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强月新教授在评价该组报道时表示,保姆来信系列报道实质上是对一个社会性话题的报道,楚天都市报借助自身平台,让保姆吃不饱这个社会性的话题,在全社会得到交流与讨论,从而达成一个好的共识,是报纸成功策划的范例,体现了楚天都市报对新闻做深做透,对信息进行解释与深化的能力,这样的新闻策划在网络时代,为报纸的生存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路径。 (楚天都市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楚天都市报保姆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在保姆家午睡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Share with us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乌兹别克斯坦客户二度牵手楚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