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式”教学法的运用与反思

2014-07-25 16:42张大勇
甘肃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

张大勇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五段式教学法”;内容;

具体实施;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2—0044—01

一、“五段式”教学法产生背景及内容

所谓“五段式”教学法,就是分解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科学制定教学步骤,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并在知识传输上大胆实施创新,提高了情感价值教育的比重,加强知识的实用性。每一堂课分解为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学案导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引导点拨”,“巩固训练,拓展提高”。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并且环环相扣。教师每节课都要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教案和导学案。

二、“五段式”教学法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五段式”教学法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尽快适应整体教学的筹划者和引领者的角色。科学合理利用每个环节的优势,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在知识的转化中逐渐淡出,把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引导点拨”这两个环节就有用武之地,学生面对一篇关于“读圣贤书,更闻天下事”的作文材料,首先是分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讨论写作的方向和主题,然后各小组归纳自己的作文写作思路,在讨论和交流中每位学生都能提出各自的见解,有利于知识的共享。这种由学生确定作文写作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以往老师简单命题,机械式批阅和讲解的模式,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最后的讲评环节,也是通过学生相互打分,然后小组审阅,最终推选出优秀作文,教师在这其中只是做好引导点拨和穿针引线的工作,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筹划者角色。

2.探究式学习在“五段式”教学中落到实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学生不会思考,而是缺少思考的环境。例如,在讲解《边城》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都会对湘西那独特的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很陌生,教师则因势利导,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上由湘西民风引入本地风俗,首先创设了一些本地的风俗情境模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收集本地的一些民风民俗在下节课展示。于是很多学生从长辈那里去询问了解,有些学生还深入各自生活的环境中去挖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家人有了交流,在一些问题上有了共识,对于这样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情感交流的机会,也符合新课改情感价值观教学的理念。由简单的一篇课文拓展到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3.考试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备考工作极为重要,以往那种临阵磨枪式的复习方法早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考试体系,所以分解吸收每节课的知识是极为有效的一种长效备考模式。在每节课的“巩固训练,拓展提高”环节中,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融合到近几年高考题型上去,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每节课做几道高考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考试信心很有帮助。

4.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管理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环节中来,学生的座位安排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以往的单人单桌变为小组围坐,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对于创建学习型校园很有帮助。

三、对“五段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任何一种全新的尝试都会有不足的地方,在实施“五段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师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去深刻反思。

1.古语“教无定法”,是说教学不必遵循一种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但是如果每一堂课都刻板去执行这五个环节,又会陷入僵化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学校强力推行中都遇到过这种问题,把每一堂课都机械式地分解成这五个环节,割裂了知识的关联性,教学效果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2.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学习存在障碍的一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如果让他们去“自主探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起恐学和厌学的情绪。如不重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会凸现。

3.每一种新的教学法不光是课堂形式的改变,还要有很多相关配套制度的支持,例如,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考试体系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

编辑:刘於诚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