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4-07-31 10:36颜文胜章伟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信息化

颜文胜++章伟

摘 要: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22-03

一、引言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化体系初具规模,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事务管理、公共服务、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欠缺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着眼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生活方面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的多,信息技术应用于校企间的项目少。校企间的供需信息不能满足需求,企业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高,企业资源为教学利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2)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由于实习单位的分散,学校管理难度大,监控不到位,实习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3)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对企业工作过程、操作流程等真实现场不能进行随时观摩和学习,企业兼职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2]坚持应用导向,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机制创新,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3]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校企合作工作中并构建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对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很有必要也十分迫切。

二、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

通过分析高职办学和高职教育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需要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才培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平台,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基于校企合作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包括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四个部份组成。框架如图1所示。

1.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高职院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提高实习质量,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习指导与质量监控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手段。

顶岗实习涉及学生实习、教师指导和质量监控三个方面,针对学生实习分散、难以统一管理等问题,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一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保持联系,不脱离监管;二是指导教师能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三是能为指导教师开展指导和进行管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四是能为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提供科学的依据。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包括顶岗实习指导与交流平台和顶岗实习网上巡查平台。

2.顶岗实习指导与交流平台

平台的构建要使得从教室到工场、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企业,处处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4]通过顶岗实习指导与交流平台强化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在能力培养、实践训练、企业参与等方面实现了顶岗实习的“全程式”指导,解决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的过程管理难、质量监控难、安全掌握难、成果评价难、资料积累难等问题。平台包含以下几个模块:基础数据构建模块、信息发布与响应模块、过程指导与汇报模块、校企共管与考核模块、资料汇总与输出模块、毕业设计与优秀成果库模块、信息统计与查询模块等。

3.顶岗实习网上巡查平台

顶岗实习网上巡查平台旨在监控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是校内教学管理的延伸。网上巡查平台分学校级、实习室级两级,实习室包含校内基地的实习室和校外企业的实习室。教学管理部门有权对各个实习室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相应权限,并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管理各个实习室。平台功能包括:实时监控和历史图像的检索与回放、前端硬盘存储和RAID双重数据同步备份、云台控制、跨级管理、远程控制、报警联动、录像后期处理、系统安全等功能。平台要支持环通输出和HDMI输出,支持eSATA接口和MPEG-4视频编码,支持IP、UDP、RTP、RTCP、SIP 等网络协议,支持智能IP端口映射技术,支持多种录像模式。系统拓扑图如图2所示。

4.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

在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的推动下,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被当作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5]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是利用互联网络在“学校——企业”之间建立的一个视频互动学习平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的相关产品、生产工艺、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现场、学生——企业技术人员——老师之间的距离,实现跨地域、交互式、实景式的学习与交流。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拓扑图如图3所示。

通过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一是实现课堂教学现场与企业生产现场的场景实时双向传输,使企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融入教学,可借助视频特技效果,重点展示实际生产环节的局部细节和关键过程。二是实现企业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多方双向视音频的教学、咨询和指导,实现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共享课堂”,破解兼职教师授课的时空障碍,实现相关课程的联合教学,以及实现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之间的技术探讨、设备诊断等远程服务。三是可同步录制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网络的传输和辐射作用,实现兼职教师的远程教育。

5.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

校企合作在稳步推进的同时,学校与企业间合作信息不匹配导致合作机会的错失、合作实力不对称导致合作程度无法深入、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合作主体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合作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关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有一个互通交换的平台。

校企合作工作涉及社会多方主体以及校内各个层面,各自的校企合作信息需求特征很大,为了增强学校区域辐射能力,有效链接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实现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立体式、网络化的校企合作平台,切实地推进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引导校企合作从外围向核心推进。

采用动态联盟模式,构建基于动态联盟技术的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将动态联盟技术应用到高等教育和行政管理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动态联盟技术在互动性和优势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拓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有效推进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各方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高政府、学校、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科技活动、教学改革及人员互培互聘互管等方面的结合度和互动性;提升学校的开放办学能力和校企合作工作多方主体的信息集成与快速响应能力。

endprint

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主要模块有:人才培养和需求模块、科技推广和服务模块、技能培训和鉴定模块、教学改革动态模块、高级人才资源库、实训基地建设模块、创业创新孵化园等。

6.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

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包括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和校企合作机制。

(1)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跨地域、跨不同单位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要研究并不断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的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需要。

(2)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共建互建实验室等常规的校企合作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破解校企合作的难题,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探索引入企业资源建立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共享课堂”以及通过学生实习质量监控平台进行实习质量监控的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三、展望与结束语

通过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融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管理手段更加先进有效;学校主导,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趋完善,学校的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更切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1)以信息技术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完善

校企合作中融合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助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全程式、多方位监控实习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

平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为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加强了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3)资源更加丰富,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需求更加吻合

视频互动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现场、学生—企业技术人员—老师之间的距离,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需求更加吻合,培养的职业技能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4)合作程度更高,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更强

学校主导,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趋完善,功能更加强大,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活动、教学改革及人员互培互聘互管等方面与企业之间的结合度更加密切,互动性更高,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更切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总之,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精神,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区域经济而构建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切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高职教育的需求,有特色和创新之处,具有较高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7).

[2]周济.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讲话,津.2005,8.

[3]杜占元.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明两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2,9.

[4]周铭,王建军. “全程式”实践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探索[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12.

[5]赵国栋等.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1,12.

(编辑:杨馥红)

endprint

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主要模块有:人才培养和需求模块、科技推广和服务模块、技能培训和鉴定模块、教学改革动态模块、高级人才资源库、实训基地建设模块、创业创新孵化园等。

6.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

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包括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和校企合作机制。

(1)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跨地域、跨不同单位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要研究并不断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的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需要。

(2)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共建互建实验室等常规的校企合作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破解校企合作的难题,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探索引入企业资源建立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共享课堂”以及通过学生实习质量监控平台进行实习质量监控的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三、展望与结束语

通过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融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管理手段更加先进有效;学校主导,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趋完善,学校的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更切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1)以信息技术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完善

校企合作中融合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助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全程式、多方位监控实习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

平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为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加强了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3)资源更加丰富,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需求更加吻合

视频互动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现场、学生—企业技术人员—老师之间的距离,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需求更加吻合,培养的职业技能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4)合作程度更高,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更强

学校主导,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趋完善,功能更加强大,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活动、教学改革及人员互培互聘互管等方面与企业之间的结合度更加密切,互动性更高,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更切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总之,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精神,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区域经济而构建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切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高职教育的需求,有特色和创新之处,具有较高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7).

[2]周济.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讲话,津.2005,8.

[3]杜占元.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明两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2,9.

[4]周铭,王建军. “全程式”实践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探索[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12.

[5]赵国栋等.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1,12.

(编辑:杨馥红)

endprint

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主要模块有:人才培养和需求模块、科技推广和服务模块、技能培训和鉴定模块、教学改革动态模块、高级人才资源库、实训基地建设模块、创业创新孵化园等。

6.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

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包括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和校企合作机制。

(1)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机制。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跨地域、跨不同单位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要研究并不断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的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校园建设与运维需要。

(2)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共建互建实验室等常规的校企合作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破解校企合作的难题,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探索引入企业资源建立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共享课堂”以及通过学生实习质量监控平台进行实习质量监控的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三、展望与结束语

通过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融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管理手段更加先进有效;学校主导,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趋完善,学校的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更切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1)以信息技术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完善

校企合作中融合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助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全程式、多方位监控实习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

平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为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加强了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3)资源更加丰富,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需求更加吻合

视频互动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现场、学生—企业技术人员—老师之间的距离,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需求更加吻合,培养的职业技能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4)合作程度更高,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更强

学校主导,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趋完善,功能更加强大,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活动、教学改革及人员互培互聘互管等方面与企业之间的结合度更加密切,互动性更高,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更切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总之,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精神,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区域经济而构建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切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高职教育的需求,有特色和创新之处,具有较高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7).

[2]周济.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讲话,津.2005,8.

[3]杜占元.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明两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2,9.

[4]周铭,王建军. “全程式”实践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探索[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12.

[5]赵国栋等.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1,12.

(编辑:杨馥红)

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信息化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